中部六省发展回顾:重塑经济脊梁 共谋绿色崛起
中部六省发展回顾:重塑经济脊梁 共谋绿色崛起 更新时间:2010-10-31 7:00:35 “十一五”期间,被誉为“中国经济脊梁”的中部地区发生了沧海桑田般的变化。在中华民族日益强盛并朝和平复兴目标迈进的背景下,这片历来为粮食基地、能源中心和交通枢纽的战略要地被赋予了更为艰巨的历史使命!
辉煌5年,成就非凡。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出台,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实施意见》出炉,再到湖北“武汉城市圈”、湖南“长株潭城市群”、安徽“皖江城市带”、河南“中原城市群”、江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和山西“晋中都市圈”等各地区域发展龙头的确立,我国腹地6省共谋绿色崛起的宏伟蓝图已逐步展现在世人面前。
能源结构抓调整,助推经济转型
“十一五”期间恰逢全球金融危机蔓延,各国经济结构面临深刻变革。与此同时,中国在高速发展多年后,也适时提出加快产业升级,首先触及的便是能源结构的调整。
中部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能源中枢,牵一发而动全局。仅以山西一省的煤炭,即可供半个中国之用。然而,山西在长期充当全国经济“发动机”的同时,却付出了沉重的生态代价。
痛定思痛,“一煤独大”的山西开始负重转型。自2009年以来,全省启动煤炭资源整合和企业兼并重组,矿井数量由2600座减少到1053座,企业主体由2200多家减少到130家,70%的矿井规模达到年产90万吨以上,年产30万吨以下的小煤矿全部淘汰。
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说,山西转型的总体定位将在建设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前提下,建设全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中西部现代物流中心和生产性服务业大省,由主要依靠资源初级加工向深度加工转变,由粗放、高耗、低效、单一线性发展向集约、低碳、高效、多元循环发展转变,最终实现绿色、清洁、安全发展。
今年6月的一个雨天,湖北省委书记罗清泉来到监利县凯迪生物质能电厂考察。他在认真听取了情况汇报后,兴奋溢于言表:“我曾3次看过生物质能电厂,第一次看到了破土基建场景,第二次看到了在建电厂的设备安装,而这一次看到了真真切切的发电。亲眼看到将树皮、芦苇渣、酒糟等废弃物转化为清洁能源的过程。”
的确,湖北的水能资源虽然富甲天下,但受水电的季节性局限,一旦进入用电高峰时段,全省便会陷入“煤荒”与“电荒”交织的困境。对此,凯迪电力董事长陈义龙介绍,目前生物质能发电项目正在全省乃至中部地区逐步铺开,有利于缓解季节性缺电难题,而一家装机容量为4个12兆瓦的电厂还可实现年减排二氧化碳约12万吨,进入碳交易市场后还可带来额外收入约1000万元人民币。
尤为令人欣喜的是,随着我国核电发展整体加快立项核准和建设速度的同时,中部地区多年来进程缓慢的核电项目开始提速布局。江西彭泽、湖南桃花江和湖北咸宁的核电项目已获准拿到国家发展改革委同意开展前期准备工作的“路条”,这3个核电站共6台机组,每台机组都在百万千瓦以上,并将使用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第三代核电技术。
招才引智促创业,培育发展后劲
武汉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伍新木教授分析说,随着国家对高耗能行业的严格控制,中部地区的能源结构调整还将继续深化,并由此倒逼产业结构调整提速,进而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着眼长远,转型之后持续发展的最终落脚点,还是人才的竞争。
湖北高层决策者在不同场合多次表达了对高层次人才的“求贤若渴”之情,并着力酝酿“招才引智”,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自2009年5月起,全省相继出台《湖北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实施办法》及其工作细则等5个相关政策性文件,加紧组织实施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百人计划”。截至目前,已有134人申报湖北省“百人计划”,其中有37人成功入选中央“千人计划”,入选人数居全国第四位。
河南省从实际出发,确立了未来10年建设人才大省的战略目标。河南省省长郭庚茂说,建设人才大省是崛起之基,是转型之需,是竞争之本,是创新之源,是执政之要。据统计,到2009年底,全省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248万人,比2004年增长77%,人才规模已进入全国前10强。
湖南省近些年回乡创业的人才可以获得政府信贷担保,一些地方主动为回乡创业者提供价格优惠的土地资源,推出了税费返还和减免措施;安徽省合肥市作为全国唯一的科技创新型试点市,提出要把合肥打造成中西部地区乃至全国审批环节最少、服务意识最强、办事效率最高的城市之一,为科技型人才创业营造一个好环境。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是江西的首个国家级区域规划,“生态经济区”鲜明地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理念。今年上半年,该区域即引进了59个省外资金亿元以上的项目,其中太阳能光伏、生物和新医药、现代农业等绿色低碳产业项目占到了40.6%。围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全省正致力建设专门的人才保障体系,即设立鄱阳湖研究院,开展鄱阳湖生态经济、生态文化等多学科研究,建立6大产业专门人才培养基地,每年培养农村实用技能人才10万名。
长期以来,中部地区一直为东部发达地区充当“人才输出地”的角色。但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政策环境的逐步完善,使中部各省开始吸引一批批人才和劳动力回流,为创业成长提供了广阔空间,增添了发展后劲。 自2006年起,中部6省积极谋划人才一体化战略,加快建立区域性人才服务合作机制,努力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绿色环境,逐步将人才优势转化为产业竞争优势。
自主创新再跨越,共谋绿色崛起
中部6省占中国人口的四分之一,经济总量占五分之一。据统计,今年上半年,中部6省经济实现生产总值3.7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比上年同期提高6.2个百分点,增速居东、中、西和东北四大经济板块之首;同期,中部地区进出口总值增长50.9%,高于全国7.8个百分点,居全国首位。
湖北省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胡树华指出,在做大经济总量的同时,必须加快转型升级;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在加快推进基础设施等硬环境建设的同时,必须更加重视提升发展的软实力。也就是说,自主创新除了在技术层面勇立潮头,还应向体制、机制等方面深入探索。
2009年底,武汉东湖高新区继北京中关村之后获批为第二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近一年来,东湖高新区在开展股权激励和科技成果转化奖励、深化科技金融改革、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鼓励创新创业财税政策、组织申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等方面,都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取得了阶段性进展。目前已有20多家企业申请作为股权激励试点单位,总规模200多亿元的武汉循环经济产业投资基金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金融机构发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6000万元;引进67名高端人才,资助总额9800万元。
中部博览会在“十一五”期间已连续5年举办,各省从起初争当区域龙头到如今携手同行,从一开始单纯承接产业转移到现在共谋绿色崛起,坚定地走上了新型工业化的道路。
湖北省省长李鸿忠以“各炒几道菜,共办一桌席”的形象比喻来阐述中部6省合作共赢的前景,他期盼各省能集合优势,起到“6个1加在一起大于6”的效果,提升中部整体发展质量。山西省省长王君说,中部6省应建立健全多层次合作机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桥梁作用,鼓励企业间加强产业协作,努力形成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格局。
刚刚在江西南昌结束的第五届中部博览会上透露的信息表明,国家将继续大幅增加对中部6省的财政支持力度,同时将建立以产业为导向的税收优惠政策,对可再生能源利用、农产品加工等符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产业行业实行税收优惠,推动绿色崛起。
江西省社科院农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尹小健说,地大物博、纵横四方的优势,注定中部地区可以成为、也必须成为中国各区域协调发展的强劲内核。在未来的“十二五”期间,这一区域仍然要加强粮食生产基地建设,稳步推进能源原材料基地建设,提升装备制造和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加快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建设,推进重点经济带发展。
相关文章:
伤心群租房超50家企业有望第二批试点“木制建材下乡”亿万富翁发房补追踪:马化腾房补将用于慈善百亿富豪领住房补贴引热议学者称应考虑社会公平亿万富翁房补追踪马化腾用于慈善多地闹油荒:没有柴油明天也没有马化腾5年可领住房补贴18.6万南方低温天气增多引发集中供暖争议前9月份工业利润同比增长53.5%增幅回落前9月份工业利润同比增长53.5%增幅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