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群友发了几个图。我看了下,挺好的,适合安抚贫苦大众。
两只私募基,近一年亏损均达到了30%。
去年美滋滋投100万,现在只剩70万了。
所以说,别以为钱多就多了条头路。恰恰相反,却是换了把更快、更锋利的镰刀
而且,
公募基金下跌多,你好歹知道点原因和对策:
可能是基金经理风格和市场不对付。比如持有很多医药股,导致下跌较大,可以考虑适度定投。也可能是基金经理在追涨杀跌,那说明水平有问题,应该及时止损。
但私募就不同了,一般是不披露持仓的。基金经理的历史业绩和持仓也不透明。有时候买私募,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有朋友就说了,你不能因为上面两只私募跌得多,你就把私募批判一通。会不会以偏概全了。
那我再给大家捞点数据。
下图是私募产品不同策略的数量占比。
可以看出,50%以上的私募产品是股票多头。大约对应公募里的偏股基或股票基。
而不同私募策略,2016年~2021年,5年业绩如下(数据来自招商证券):
业绩最好的策略是
股票多空和管理期货,收益率约为50~60%。
其次是前面提到的
股票多头,收益率约为35%。
而同期
公募的偏股基金收益率为59%
,
股票基金收益率为73%。
远高于私募。
顺便一提,
沪深300的收益率是32%。
结论很明确,
长期看,主动私募并没有干赢主动公募。
再看下这两年大火的指数型私募(主要是量化私募)。指数型私募对应公募的指数增强基金。
2019~2021年,中证500增强私募的业绩如下(数据来自中信证券):
2019~2021年,
私募的3年收益率约为115%。
我统计了一下,2019年之前成立的中证500增强公募基金共23只,2019~2021年的
收益率为111%(均值)~119%(规模加权)。
从指数增强基的角度出发,这次私募的表现确实不错,但和公募比,也不过是旗鼓相当。
可能有些朋友说了,私募行业鱼龙混杂,有些头部公司的业绩要好于行业平均水平。
确实如此。但也别忘了均值回归和规模毒药。
一家明星私募业绩好,众人纷纷申购,规模迅速增大。一旦规模增大,业绩会明显下降。
下图是三家头部私募近3年的排名。以某头部量化私募A为例,2019年排第2,2020年排第2,业绩稳定且一流。随着规模增大,等到了2021年,业绩沦落为了倒2。
这也是为啥,2021年下半年起,很多知名的百亿、千亿大私募,都出来道歉了。
在我看来,很多私募是有独到之处的。主要的问题在于管理费收的太高了,而实际能够容纳的资金又没有公募那么大。结果往往是,
投资者没赚几个钱,但私募从业者都财富自由了。
另外,看过很多投资大师的演讲或文章,几乎没看到过推荐私募的。推荐指数基金的倒是不少。
我知道,咱们读者里的有钱人也不少。但下次随便掏个几百上千万买私募前,至少先思考下,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你头脑发热:
是历史业绩太好,或者销售小妹的丝袜太滑,还是你真的认同私募经理的投资理念。
最后,我觉得有一点特别重要。
绝大多数情况下,在我们买入时,并不知道股市接下来会怎么走。
即使低估买入,都有可能持续下跌。这都是很正常的。
回顾历史上的每一次熊市,大家都会说当年跌得不合理,傻逼才会卖出。但熊市就是会无理由地恐慌下跌。
过去20年,沪深300的历次熊市(圆圈处)
所以,买入后就反弹,不出现任何浮亏,是不可能的。最重要的是,
价格合理后持续买入,倒金字塔式加仓,持续打出子弹。
而私募的起点高、持仓不透明,对于大部分人而言,补仓并不现实。这时,公募起点低,能持续买入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
假设你1元净值时买入4000元沪深300,然后在0.95元买入8000元,0.9元买入14000元沪深300。
你的成本是多少?(4000+8000+14000)/(4000/1+8000/0.95+14000/0.9)=0.93。
换言之,即使净值仅仅涨回到1,你就已经盈利了1/0.93=7.5%。
。。。。。。
1、发改委召开稳煤价会议,约谈部分价格虚高企业。
下午开的会,盘后才出的消息。但下午能源股就完成下跌了。所以,别跟机构玩短线,光是消息面就玩不过他们。
顺便说下,今天我重新核算了中证红利(周期+金融地产为主)的合理估值百分位,差不多在30%。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低估。
要是中证红利再涨5~10%,可以考虑暂停定投,15%~20%就考虑卖出。
2、万亿中国移动涨停。
没啥奇怪的。只是A股这边涨停。移动A股的流通市值也就300亿,实际能自由流动的量更少,几十亿资金就能拉涨停。
那么多大几百亿基金经理,弄个10%仓位,拉个涨停是分分钟的事。
移动这公司没有长持的价值。这种情况下,要我就做个波段先跑了,毕竟AH溢价率已经高达42%(历史是27%~45%)。
3、中概股美股继续上涨没,目前+1%。
从今年一系列表态看,政策底应该是到了,就看盈利底了。换言之,之前的底部,大概率就是最终底部。非马后炮,去年我就说过今年见底。
4、博时医疗基金经理葛晨离任。
看了下历史业绩,2019年至今一轮牛熊下来,还不如葛兰(博时医疗+174%,中欧医疗+176%)。
要知道,葛兰的医药股规模可是大几百亿,操作难度极大。而葛晨只有50亿。
说真的,不吹不黑,
葛兰真的还行。好多黑历史都是自媒体无中生有或夸大其词。她的关键问题还是规模太大,持仓回旋余地太小。
如果感兴趣的人多,以后文章好好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