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高管更迭一如既往频繁。
据《国际金融报》记者统计,9月份,银保监会机关和银保监局本级共发布105名董监高任职资格,包括37名保险公司总部董监高和68名省分公司高管。
其中,朱沙苗任安盛天平董事长,中意财险董事长严九履新,肖建友获批人保寿险总经理,华泰集团李存强任总经理,盛和泰出任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还有两名总精算师获批,分别为广东能源自保郭磊和利宝保险安东尼·菲利普·纽曼。
对于保险高管变更频繁原因,北京排排网保险代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帆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一方面源自于保险市场对外开放力度进一步加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布局,从而造成股权结构的变动,股东变动也会影响到管理层的调整;另一方面是因为保险市场竞争加剧,保险公司急需转型来提升公司竞争力,因此需要寻找合适的高管来推动公司业务转型。
“还有就是保险市场正朝着高质量趋势发展,因此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管理人才是公司未来发展的核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保险行业高质量发展也会对管理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杨帆补充称,高管是公司的最高决策者,对公司未来发展战略、激励制度、团队建设、组织构架、管理制度等多方面会产生较大影响。
安盛天平迎“女掌门”
9月中旬,上海银保监局核准朱沙苗安盛天平财产保险有限公司董事长的任职资格,意味着安盛天平进入“双朱配”时代。
公开资料显示,朱沙苗毕业于南开大学,获货币银行学专业保险学方向硕士学位,自2022年9月起出任安盛天平董事长。从工作履历来看,朱沙苗有着丰富的保险经验,曾任安联(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顾问、中德安联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政府事务负责人兼任多元化销售渠道负责人、美国友邦保险有限公司中国区总部对外事务部负责人兼助理副总裁等,是名副其实的保险“老将”。
与朱沙苗搭档的总经理兼首席执行官朱亚明同样为一名女性,“双女将”的配置在业内备受关注。据介绍,朱亚明于2020年2月加入安盛天平,次年5月出任首席执行官,随后还出任安盛天平董事。在加入安盛天平前,朱亚明曾担任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副行长、董事总经理、个人金融部总裁,星展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及个人银行总经理等职务。
根据近两年年报数据,安盛天平保险业务收入有所收窄,亏损幅度在加大。2020年、2021年分别实现保险业务收入74.18亿元和59.44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93亿元和-2.76亿元。
朱亚明今年初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提到,2022年起,安盛天平开启了以“多元产品、品质把控、持续发展”为主要特征的3.0时代。随着新任董事长到来,安盛天平3.0时代能否走稳走远值得期待。
李存强任华泰保险总经理
担任华泰保险集团临时负责人一个月后,Cunqiang Li(李存强)正式转为集团总经理,全面负责集团的日常经营管理工作,并分管集团战略规划与创新发展、客户管理、行政管理等工作。而在今年7月,赵明浩被任命为华泰保险集团新一届董事长,接替集团创始人王梓木。
根据官网公开信息,李存强现任华泰保险集团总经理兼首席运营官、首席战略官,华泰人寿董事长。事实上,李存强是一位具有“安达系”背景的华泰保险“老人”。
2002年起,李存强加入美国万通互惠金融集团,历任集团众多要职。2012年,李存强受安达委派回归内地,加入华泰保险,担任集团副总经理、常务副总经理兼首席战略官,华泰人寿总经理兼首席执行官、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2017年,他重新回到股东方工作,任职安达人寿首席营运官一职。2020年10月再次回归华泰人寿,担任董事长,并于2021年1月至2022年9月担任华泰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兼首席战略官。至今,李存强在华泰保险任职已整整10年。
截至2021年底,华泰保险前五大股东中有三家安达系公司。其中,安达天平再保险、安达百慕大保险分别以25.96%、10.93%的股本位居第一、第二大股东,安达北美洲保险控股公司持股5.83%,位居第五。此外,安达美国保险公司还持有华泰保险4.4%的股份。
今年3月,华泰保险发布的变更股东公告称,君正集团等11家公司合计向安达北美洲和安达美国转让华泰保险35.88%股权,若交易获批,“安达系”对华泰保险的持股比例将超八成,华泰集团将成为国内首家“合转外”和国内第二家外资控股的保险集团。
今年8月29日,李存强在华泰保险集团26周年司庆活动上介绍,华泰保险已有6000多名员工,集团总资产超650亿元,净资产180亿元。华泰财险有33家省级分公司,3000多家EA门店;华泰人寿有20家省级分公司,121家中心支公司,2万多名代理人;华泰资产管理资产规模超过6000亿元,且90%以上管理资产来自于第三方;华泰保兴基金是最年轻的子公司,5年来规模稳步增长。
附件1:9月37名保险公司总部高管变更一览(排名不分先后)
附件2:9月68名保险机构省分公司高管变更一览(排名不分先后)
(制表:罗葛妹)
本文源自国际金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