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独立云服务提供商“金山云”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递交注册申请书(FORM F-1),拟在纳斯达克上市,股票代码为“KC”。金山云原属于金山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此前金山软件发布公告称,金山云分拆上市后将不再为其附属公司,不再对其合并报表。目前,雷军是金山云的实控人,而金山云若上市成功,雷军将坐拥4家上市公司。
营收来源集中,金山云尚未盈利
4月17日,金山云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IPO申请,计划募集至多1亿美元资金。金山云作为原本金山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的一部分,于2019年12月将金山云拆分不再为其附属公司。
据金山云招股书显示,金山云营收业务由公共云服务、企业云服务和“其他”三部分构成。2017年-2019年金山云营收分别为人民币12.36亿元、22.18亿元、39.56亿元,2018年和2019年营收同比增长79.45%和78.36%,其中公共云服务占比最高,三年营收分别为12.02亿元、21.11亿元、34.59亿元,2019年营收同比增长63.9%。
由于国内加快5G、AI、云计算等新基建建设,云服务企业在2020年迎来了上市良机。UCloud (优刻得)于今年1月率先登陆科创板,发行价为33.23元,其业绩公报显示,2019年UCloud营业总收入15.12亿,同比增长27.35%,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106.76万元,同比下降72.71%。4月7日,青云(Qing Cloud)向科创板递交招股书。其招股书显示,2017至2019年,青云的营收分别为2.29亿元、2.81亿元和3.76亿元。相比之下,金山云在营收和增速等方面更具优势。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营收快速增长的同时,金山云仍处于亏损状态。据其招股书显示,2017年至2019年,公司三年净亏损分别为7.14亿元、10.06亿元、11.11亿元。招股书中称,亏损主要是由于为扩大业务而进行的收入和投资的成本,例如在研究和开发方面。
据悉,金山云的收入成本主要由IDC(互联网数据中心)成本、折旧与摊销费用、工作人员费用构成。其中IDC成本占比最大,主要包括带宽成本和机架成本,近三年分别为10.33亿元、18.91亿元、28.57亿元,均占每年收入成本的七成以上。
运营费用的大幅增长是净亏损扩大的又一原因。招股书显示,金山云2017-2019年运营总支出分别为6.09亿元、7.79亿元、11.51亿元,仅2019年的支出便同比增长了47.8%。
据悉,金山云的运营费用包括销售和营销费用、一般和行政费用以及研发费用。其中,销售及营销费用涨幅最大,由2018年1.92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3.17亿元,增幅达65.6%。招股书对此表示,主要原因是随着销售和营销力度不断加大,销售和营销人员人数增加,员工费用比上年增加了89.4%。同时,近三年研究开发费用分别为3.99亿元、4.40亿元、5.60亿元,占整体营业费用的比例分别为65.6%、56.5%、51.7%。
营业费用的高占比也导致金山云的毛利润过低。不过,虽然金山云净利润仍处于亏损状态,但毛利润已由负转正。从招股书来看,2017年-2019年三年间,金山云毛利润分别为-1.18亿,-2.0亿和770.9万,毛利率分别为-9.6%,-9%和0.2%。
对于未来的市场机会,金山云在招股书中表示将从四个方面发展:增加金山云在传统企业和公共服务组织中的渗透率;发力5G、AI和物联网技术,创造用户对云服务的需求;对多云和中立的需求,对单个云服务提供商的依赖性降到最低以及抓住互联网+公共服务的政策优惠。
雷军为金山云第一大股东,小米为第二大客户
值得注意的是,金山云的利润来源也相对集中。
招股书显示,金山云目前大部分收入来自有限数量的客户。截止2019年,金山云总共拥有243名高级用户,并从这些高级客户处获得的收入分别占同期总收入的93.7%、95.3%和97.4%。
其中,公共云服务的高级客户数量分别贡献了11.58亿、21.14亿和38.53亿人民币营收。在众多客户中,小米在金山云营收中贡献最大。2017年至2019年,小米对金山云的营收贡献分别为3.23亿元、5.47亿元、5.70亿元。
金山云招股书表示,将继续从金山集团和小米获得部分收入。不过,招股书同时称,“我们不能向您保证,我们将能够保持与金山集团和小米在未来的客户关系。如果不与他们保持密切关系,我们的收入就会下降,这可能会对我们的业务、经营结果和财务状况产生不利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在金山云的股权结构中,第一大股东为金山集团,持股53.8%,其次是小米集团持股15.8%和FutureX天际资本持股5.7%。个人持股方面,金山集团和小米董事长雷军持股15.8%,由于雷军同时是金山软件和小米公司的实控人,因此其目前也是金山云的实控人。
目前,雷军实际控股公司已有三家上市。包括了2007年于港交所上市的金山软件、2018年在港上市的小米集团和2019年登陆科创板的金山办公。若此次金山云登陆纳斯达克成功,雷军将成为四家上市公司的实控人。
云服务市场马太效应加剧,头部企业抢占先机
根据Frost&Sullivan的数据,自2018年以来,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云服务市场。其中,中国公共云市场规模已从2015年的119亿元人民币增至2019年的814亿元人民币,CAGR(复合年均增长率)为61.7%,预计2024年将达到3681亿元人民币。目前,中国的云服务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视频、游戏等在线娱乐以及电子商务等互联网垂直行业对云资源的需求刺激,市场前景仍然广阔。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资金和技术的投入也让云服务行业的马太效应更加明显。
一方面是美团、苏宁等宣布停止运营云服务。今年3月12日美团云在其官网发布公告称,因业务调整,美团云将于5月31日起停止对美团云用户的服务与支持,并回收资源。随后不久,苏宁云官网也对外宣布,苏宁云商城已经停止销售服务,并于2020年4月30日正式停止运营。
另一方面是金山云、青云、Ucloud争相上市,阿里、腾讯、百度等互联网巨头正加速布局云服务。据阿里巴巴财报,阿里云在2019年第四季度实现营收107亿元,同比增长62%,在过去5年营收增长近30倍;而腾讯在今年3月披露的2019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显示,腾讯云业务实现2019年全年收入超170亿元,同比增长超86%;此外,根据调研机构Canalys近期发布的2019年第四季度中国公共云服务市场报告,排名前三位的是阿里云、腾讯云和百度云,分别占据市场份额46.4%、18%、8.8%,其他云服务商共占26.8%。
国际云服务市场同样处于积极扩张的状态。据亚马逊财报数据,2019年Q4亚马逊AWS营收为99.54亿美元,逼近百亿美元大关,较去年同期增长33.97%,2019年全年收入为350.26亿美元,同比增长36.53%。另一边相对年轻的谷歌云正加速追赶,谷歌云业务2019财年收入为89.2亿美元,其中第四季度为26.1亿美元,对比其2018年云计算业务收入为58.4亿美元,当年第四季度为17.1亿美元,增速将近50%。此外,微软截至2019年12月31日的2020财年第二财季财报显示,来自智能云服务营收同比27%至119亿美元。
但受疫情影响,谷歌近期表示重新评估今年投资计划,可能削减云业务支出。谷歌母公司Alphabet首席执行官皮查伊在致员工的邮件中表示,将“重新调整”对数据中心和机器等领域的投资重点和投资步伐。
采写:南都记者 马宁宁 实习生 金理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