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大坝开始放水了,水位已经降低至145米,却被称为“体现了真正的作用”。很多人对此很不理解,冬季的时候下游干旱,三峡水库蓄水,到了夏季的时候三峡却开始放水,这是什么逻辑?为了发电不管下游百姓的死活?
哲学家兼武术学家李小龙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清空你的杯子,方能再行注满,空无以求全”,这话用在三峡水电站上再适合不过了。
三峡水库是我国有史以来修建的最大水利枢纽,整个三峡大坝长2335米,坝体高度为185米,国家花费了954.6亿元建造这座水库。
2012年7月4日三峡大坝上最后一组发电机安装完毕,到2022年8月份,三峡大坝总共给国家电网贡献了15634亿度电,直接创出的经济效益达到3000多亿元,远超三峡水库的修建成本。
当初三峡水库修建时,上游有很多在蓄水线以下的县城被迫搬迁,人民心里有很大怨言。政府允诺三峡水库修建完成后我们可以用到更加便宜的电,然而三峡大坝完工后我们的电价依旧没有变,还是五毛钱一度。
其实电价没有涨就算是降了,
目前我国的电力供应还是以火力发电为主,水电只占16.1%,三峡每年发900多亿度电对于我们这个工业大国的用电量来说就是毛毛雨,去年我们整个国家就用掉了8.6万亿多度电。
三峡水库最重要的价值其实不是发电,
修建三峡主要是为了调节长江流域的水量,预防洪涝灾害。
每年6月份三峡都会开闸放水,将水库里的水位降到145米左右,这时三峡的发电能力降到了最低,这么做是为了迎接即将到来汛期。
与很多人想的不一样,
在汛期时三峡并不是把水全部都拦住,而是拦住洪峰,把长江干流的洪峰与下游汛期错开,等待下游洪水进入排洪区后,三峡才开始大放水。
面对不同洪峰三峡水库支撑的时间也有所不同,根据国家水利部门的监测,在2万立方米/秒的流速下,三峡水库可以坚持13天。
这13天时间看起来不长,但是对于下游来说至关重要。身处泄洪区的村民可以提前做好准备,洪水来了能快速转移。下游小水库也能提前放水避免洪峰叠加,这样就不会导致大面积的洪涝灾害发生。
在三峡水库修建以前,我国一发大水长江下游城市就要遭殃,洪水来势凶猛波及范围之广都是世界罕见的。99年发大水时,长江下游的受灾面积达到了3.18亿亩,有2.3亿人的家园被淹,死亡人数高达4000多人。
长江黄河这两条母亲河的脾气都不太好,每隔十几年就要来一次特大洪水,两三年要来一次小洪灾。夏季时发洪水,秋季庄稼灌浆时又没有水,有些地方旱灾和洪灾甚至能够同时出现。
长江的水流量远大于黄河,下游支流众多,每次洪灾都会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损失。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到网上查一查,三峡水库没有修建以前,武汉市被淹了多少次,所以防洪才是三峡水库的主线任务。
在秋冬旱季时三峡水库也会加大放水,只不过放水的量没有夏季多,仅仅可以满足灌溉需求,给人的视觉冲击感不强。
在三峡水库修建以前,荆江段冬季的年平均流量只有1000立方米米/秒,三峡水库修建以后这个数字提升到了3000多立方米/秒。
两旁河滩面积缩小了,枯水期时船舶也可以航行了,这些改变很难用金钱来估量。
有国外的学者预测,三峡水库每年可以为中国减少10000多亿元的损失,这个数字并不夸张,在自然灾害中对人类影响最大的就是洪水,因为它的波及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世界上每个民族都有大洪水的传说,只有中国是靠人力战胜了洪水而不是靠神明。
三峡水库对于下游100多万平方公里流域的百姓来说,贡献是巨大的。不过它并非没有缺点,
三峡水库的修建阻挡住了长江鱼类的洄游路线,有很多珍稀鱼类因此不能到上游繁殖
,比如中华鲟、刀鱼、鲥鱼等,这些鱼在三峡水库修建以前的数量就很少,水库修建后数量就更少了,野外中华鲟几乎绝迹。
近些年中央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颁布了长江十年禁渔期的法令,同时组建了相关机构人为帮助长江洄游性鱼类产卵。相信不久之后,长江的生态环境会得到改善,鱼类资源也会逐步回升。长江不仅是我们的母亲河,也是鱼类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