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西藏的门窗都是这样装修的?

藏式民居建筑的特点是与藏族独特的地域性和宗教信仰分不开的,独特的宗教文化孕育了藏族别具一格的建筑文化——藏式民居中的一扇窗户,细细看来都有着别致的装饰;窗檐上那些被精致勾勒上去的色彩,是否只是单纯的红、白、黑?想要明白这些意义和门道吗?不妨推开一扇窗,里里外外地看个仔细。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在藏地,我们平时所看到的藏式建筑整体风格都比较统一。在宗教文化的影响下,藏式普通建筑大多仿照了寺庙建筑的形制和装饰来修建,如:门窗边框多用黑框装饰,门楣窗楣上设香布,大门多以红色为主,上边装饰的图案也与宗教信仰有关。藏式民居建筑的门窗比较简洁,不过多地雕琢彩绘,用色上相对朴素,在使用上十分讲究功能性。

藏式建筑的装饰特征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门窗、女儿墙及屋顶等因素综合体现的。其中,建筑的门窗装饰在建筑外

型上占有很大的比重,可以说,体现了藏式民居建筑的灵魂。藏式民居门窗的装饰手法,与建筑的功能和环境保持一致,门窗的形式是建筑整体风格的拓展:如门饰中的如意头、角云子、铜门环和木门框等装饰,窗户中的窗饰格、窗套和窗楣等,都是传统藏式民居建筑的体现。

先撇开那些细小琐碎的装饰不谈,一眼望去,藏式民居建筑的门窗上那黑色的“巴卡”,门窗上方的飞子木“八苏”以及香布往往很容易就吸引了人们的眼球。不过,它们的重要性,可不止是装饰这么简单。

巴卡:意向“牛角”

当我们从建筑物外侧观察藏式民居建筑时,能够发现,它们的门窗宽度往往不大。几乎所有藏式门窗的周边都有一圈黑色的边框,这种边框被称作“巴卡”。这些黑框类似于我们在现代建筑所看到的门窗套,只是相对更加简朴、不事雕琢,甚至不太讲求规整,但是远看却与质地粗犷的藏式建筑墙壁浑然一体。这种简朴的装饰不分建筑场合,被普遍应用,是藏式建筑装饰风格的主要表现手法之一。

无论民居、寺院、宫殿、庄园的窗户一般都使用黑色“巴卡”装饰,对实际尺寸比较狭小的藏式门窗(西藏地区日照很强,温差大,使用较小尺寸的窗户就可以调节室内的采光与温度)起到了视觉上的夸张作用,使门窗与建筑的比例更为协调。而梯形的形状还增强了建筑造型的稳重、庄严感,并且突破了呆板的建筑方直线条,赋予其动态的视觉感受。从这种形式的内涵上分析,这种黑色的梯形装饰,可能与远古的藏族“牦牛”图腾有关,是一种经过概括和意向化处理的“牛角”形状,并延续了这种图腾形象的吉祥寓意。宗教意义上讲黑色的应用,最初属于对“地下神”─“黑年神”的崇尚,随着时代变迁,这种意向已经完全转化为一种装饰符号。

八苏:门窗上的飞檐

藏式门窗的上端都有突出的檐口,檐口由一层层出挑的飞子木组成,藏式民居一般出挑2~3层,这些出挑的飞子木被称为“八苏”。这种形式会随着建筑的等级而出现繁简的变化,是典型的藏式门窗的形制规范。

入口的大门及窗户的上部,有几层逐级出挑的木椽(即飞子木)构成,最上面一层常用石块或者粘土覆盖形成馒头状突起,顶层挑檐以下,则视建筑物的等级及所处位置的重要性增设一至四层短椽,木椽逐级出挑,并饰以彩绘,这种层状分布的挑檐结构夏日能遮蔽直射的日光,使室内处于阴凉之中,还使逐层出挑的小椽上彩画装饰显得错落有致,装饰性很强。“八苏”的结构有时还加入了藏式建筑特有的“贝玛”和“雀赞”,这是藏式门窗装饰的又一特点。

香布:不只是装饰

被悬挂在门窗上部的用长条形织物打成褶的类似遮阳棚的布帏装饰,被称作“香布”。在藏东地区有习俗,每年藏历五月十五日这一天对香布进行更换,一年一次,在此期间如果香布损坏了也不得进行更换。而在西藏的其他地区,也有类似的习俗。

每当微风拂过,香布随风摆动,使得本来方正的门窗形状陡增了几分动态的因素,产生了动与静的对比。更重要的是,在阳光紫外线极强的青藏高原上,对于门窗下的彩画起到延缓褪色的保护作用。

藏式窗户通常在向阳一侧的门窗外悬挂一块饰有蓝或黑色方形图案的门帘或窗帘,具有遮光和装饰的双重作用。门帘上通常绘有吉祥节、藏八宝的吉祥图案,有些窗布中间有较小的透光方孔,通常呈现“田”字形,也有完全遮蔽的形式。门帘是门的附属物,在藏族地区也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以起到装饰及防晒和挡风的作用。藏族地区由于日照强,温差大的原因,门帘大多用很厚的黑或白色毛织品或棉布缝制而成,还有的门帘以彩色布料剪贴各种吉祥图案,也有一些是绘制的。

(——素材皆来源于网络)

高端系统门窗

门窗品牌

隔音门窗

隔热隔音门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