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履行环境责任:沉默是金?
企业履行环境责任:沉默是金? 更新时间:2010-9-16 6:45:21 近段时间发生的几件事,都暴露出企业在履行环境责任时的消极。面对关心环境的人们一遍遍的质问,作为环境污染的最大来源,企业不应当再以沉默应对,而应当更多地行动起来。
大连石油泄露事件发生至今,主要肇事企业中石油仍然没有给当地渔民任何赔偿的行动和说明,于是有渔民日前进京上访。
无独有偶,近段时间发生的几件事,都暴露出企业在履行环境责任时的消极:紫金矿业造成大面积水污染,一直未提污染赔偿;12家环境保护组织联名质疑大唐、华电在上市环保核查期内存在环境违规问题,但两家企业也未作出任何回应。
对于环境责任,这些中国的知名企业选择了闪躲,坚信“沉默是金”,令人遗憾。但是,沉默不仅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加剧人们的担忧:类似问题会不会重现。
退一步说,即便企业做出了经济赔偿,但受害人的物质损失弥补容易,自然的创伤又要多少年才能平复?
企业应当想一想:员工要以自己甚至子孙的健康为代价,为肮脏的水、污浊的空气买单,换得企业的一时之利;要将青山绿水兑换成鞋子、玩具等廉价物品,为国外需求买单;这些是否值得?当大把真金白银在手,却见不到一股清流的时候,我们应当欢笑还是痛哭﹖
很多企业一方面对分配给自己的节能减排任务能躲就躲,能不完成就不完成,另一方面却又非常热衷于给自己“刷绿”。例如,有些企业会主动与环保组织联系,请他们给员工做环保培训,或者一起组织类似植树的“绿色活动”,或者直接提供资金、物质等支持环保组织开展公益项目。到年底,这些环保“投资”就变身为一份份漂漂亮亮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还有的企业很乐于登上各式各样的环保奖的领奖台。笔者近日耳闻,在某著名门户网站日前启动的“中国绿金奖”评选中,数位央企相关负责人在前期沟通时对主办方明确表示,通常他们参加环保、低碳类奖项评比,只有在评选结果揭晓前得到必然获奖的承诺,其才会启动层层审批机制出面参与评选,这些企业不会考虑存在落选风险的奖项。
不知道这算不算央企“绿化”的潜规则?这几年,“绿色”的奖项满天飞,央企上榜的也不少。但如此看来,有多少真正是对企业履行环保责任的褒奖?作为企业界旗舰的央企况且如此,那些“泯然众人”的小企业又会如何呢?
不过,聊胜于无,这种重视苍蝇蚊子而忽视大象的“履行环保责任”表现,还不算是最差的。最差的企业莫过于无动于衷。
或许,企业普遍认为,自己的发展道路应当从“金”而“绿”,而非从“绿”到“金”,其自我认定的社会角色是赚钱,公众会给予足够的宽容度。但别忘了,环境问题绝大部分要归咎于企业,而人类生存的地球只有一个。
其实,以西方的成熟经验,企业的环保行为、履行社会责任不仅能推进社会文明发展,而且还可以促进社会力量的均势和监督,这最后会让企业受益。
当企业的商业行为被正当化以后,社会就减少了对盈利者的仇视和敌对。当企业家提升自己的道德标准以后,赚钱就不会被认为是不道德的。企业的社会声誉有所提高,它的商业行为也会更加安全。
所以,关心环境的人们一遍遍地质问:是企业检索一下自己和供货商的环境违规信息麻烦,还是让民众世世代代承受环境污染的损害麻烦?是整改自身的环境表现、清理环境违规供货商麻烦,还是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去清理沉积于河湖底泥、土壤、地下水以及近海中的污染物麻烦?作为环境污染的最大来源,企业不应当再以沉默应对,而应当更多地行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