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车智能和车路协同是自动驾驶发展的两大方向。单车智能的感知和算力均在车端,车辆通过硬件设备获取周边环境信息,并交由强大的车载芯片和软件系统分析决策;车路协同的感知与算力主要分配在路端,并通过无线通讯设备链接车端和路面,实现信息的交互共享。车路协同(C-V2X)是基于3GPP的全球统一标准的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其中C指蜂窝,V2X指车对外界的信息交互技术,一般包括车与车之间(V2V)、车与路之间(V2I)、车与人之间(V2P)、车与网络之间(V2N)四类。与单车智能相比,车路协同的成本更低、实用性更强,能够有效保证交通安全、提高通行效率,是自动驾驶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
1. 发展背景
政策支持:支持政策持续出台,为行业发展保驾护航
2016年,发改委与交通运输部联合出台《推进“互联网+”便捷交通促进智能交通发展的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推进车路协同标准规范制定,促进车路协同技术应用推广。之后,国务院、国家发改委、工信部、交通部等多个部委密集出台了系列政策,要求促进智慧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车联网部署,促进车路协同行业发展。2020年2月,发改委、网信办、科技部、工信部等11部委联合发布《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将智能汽车发展提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并从技术创新、产业生态、基础设施、法规标准、产品监督、网络安全等多个维度提出了车联网行业未来发展的战略任务。各项政策的出台和落地为我国车路协同行业制定了清晰的战略定位与完善的成长体系,为行业发展保驾护航。
技术驱动:AI与5G技术赋能行业发展,新标准落地奠定建设基础
车路协同系统需要多个领域的尖端技术深度融合,如AI与5G技术。一方面,车路协同系统的信息主要来源于雷达、摄像机、北斗系统、车载终端等感知层设备,视觉AI技术的广泛应用有助于高效完成身份认证、目标分类、事件预警、追踪识别,大大提高车路协同系统的信息采集与处理效率,实现更高维度的宏观实时调控。另一方面,车路协同系统借助5G技术的超低延时、超高可靠与超高速率实现一定区域、一定条件下车与数字化万物的互联互通,行业发展与5G技术的成熟普及高度协同。根据《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1年)》,截至2021年底,我国已建成142.5万个5G基站,总量占全球60%以上。2022年3月,全球5G标准的第三个版本——3GPP Release 17完成系统设计,为5G技术带来容量、覆盖、时延、能效和移动性等多项基础特性的优化,显著推动5G技术发展,为车路协同行业有效赋能。
市场需求:新基建带来新机遇,示范区建设如火如荼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行智能交通基础设施等新基建建设,车路协同是自动驾驶与新基建的交汇点,也是新基建在自动驾驶行业的重要投资。自2016年上海市国家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建设以来,上海、杭州、重庆、无锡、北京、武汉等多个地区大力开展示范区建设,上汽集团、中国一汽、长安汽车、百度、美团、京东等具有C-V2X应用场景主营业务的企业也积极参与。未来,在车路协同从封闭区域推广至半封闭区域、开放区域、区、市、省、全国的建设过程中,行业将面临蓬勃爆发的市场需求。
2. 发展现状
产业链结构:产业化进程逐步加快,产业链生态逐渐形成
当前,我国已经形成了包括电子元器件、芯片、通信模组、终端与设备、整车制造、智能道路、测试验证及运营服务在内的完整车路协同产业链,参与者不仅包括芯片与元器件厂商、整车厂商、内容服务商、方案提供商等主体,还包括科研院所、投资机构等中介机构与研发组织。产业链上游包括电子元器件、芯片与通信模组制造企业。其中,华为、高通、中兴等企业为车路协同提供了无线解决方案,极大推进了行业基础技术发展。产业链中游指车载终端、整车与智能道路企业,大唐、东软、千方科技、高鸿股份、蘑菇车联等应用构建了车侧与路侧协同控制、统一管理的服务平台。产业链下游包含测试验证与运营服务企业,中国信通院、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与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等机构积极开展测试验证工作,高德地图、百度地图、华测导航等内容信息服务商则着力完善运营服务。
市场规模:我国车路协同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行业前景广阔
随着物联网与智能驾驶成为新热点,车联网行业发展迅速,行业规模不断扩大。根据ICVTank公布的数据,2019年全球V2X行业市场规模为900亿美元,中国V2X行业市场规模为200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约22.2%。预计到2022年,全球市场规模为1650亿美元,中国市场规模为500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约30.3%。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到2030年,预计中国公路里程将达到615万公里,汽车保有量达到3.8亿辆,中国路侧单元RSU应用渗透率约30%,汽车搭载高清地图渗透率约5%。预计RSU、OBU、高精地图、边缘计算单元等车路协同主要IT设备累计投资规模将在2026年超过千亿,在2030年达到2,834亿元。
从地域分布来看,我国车路协同市场主要集中在华东、华南、华北以及华中四个区域。华东地区主要集中在上海、苏州、南京、无锡等长江三角洲地区,市场份额占比25%,华北地区主要集中在帝都北京,市场份额占比15%,华南地区主要集中在深圳和广州等珠三角地区,市场份额占比24%,华中地区市场份额为16%。
商业模式:产业架构逐渐成熟,商业模式仍在探索阶段
当前,我国车路协同行业的产业架构已逐渐成熟,但商业模式仍在探索阶段。行业内已经形成的商业模式主要有以下四种:
汽车厂商主导模式
:汽车厂商在销售整车的同时向客户提供车联网服务,厂商可以选择自己提供或与第三方运营商合作。该模式的优势在于厂商自行建设或定制的车联网与整车更加适配,能够发掘出更多个性化功能与服务。
运营商主导模式
:由通信运营商依靠网络平台优势组建车联网系统,提供车联网服务。该模式的优势在于车联网对各类终端普遍兼容,终端间的交互性更优,具备更大交叉网络外部性。
厂商与运营商合作模式
:汽车厂商与运营商合作建设车联网,厂商提供车辆载体及个性化需求,运营商负责网络搭建与后期维护。该模式的优势在于兼顾汽车厂商掌握的用户需求的同时发挥运营商成本优势,但双方在利益分配方面需要协调。
独立第三方服务商主导模式
:独立第三方搭建车联网服务平台,并承担后续的运营维稳工作,汽车厂商可以定制或采购第三方服务商的网络服务。该模式的优势在于服务提供商有更大自主权,但也对服务商的成本投入和运营能力提出要求,行业壁垒较高。
3. 发展趋势与展望
从初步探索期向快速发展期过度,有望于2030年实现全覆盖
C-V2X行业的发展可以分为初步探索期、快速发展期与成熟覆盖期。2016年到2021年是行业的初步探索阶段,在政策支持下,行业主体积极布局,产业园与示范区建设筹备,产业链逐步完善;2022年到2025年是行业的高速发展阶段,随着技术升级与商业模式打磨,车路协同系统将逐渐落地,具备推广应用条件。2025年后,C-V2X行业进入成熟覆盖阶段,根据我国在2020年发布的《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线路图2.0》,预期2025年C-V2X终端覆盖率达到50%,2030年实现100%全覆盖。
各平台间数据有望实现互通互联,形成标准化生态体系
当前,车路协同系统的功能较为单一,主要装载定位、导航、ETC等基础功能。随着5G与AI技术的不断升级,车路协同系统集成高精地图、辅助驾驶、无人驾驶、互联网通信、娱乐等更多辅助功能,未来各个平台之间的数据有望实现互联互通,形成车路协同的标准化生态体系。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36氪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36氪研究院
36氪研究院根据行业发展、资本热度、政策导向等定期输出高质量研究报告,帮助政府、企业、投资机构等快速了解行业动态,把握发展机遇和明确发展方向。同时,研究院致力于为全国各级政府、企业、VC/PE机构、孵化器/产业园区等提供专业定制化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