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税改革方案明年推出9级税率将缩为67级

个税改革方案明年推出 9级税率将缩为6-7级

个税改革方案明年推出 9级税率将缩为6-7级 更新时间:2010-12-12 8:35:03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席斯 本报获悉,“十二五”期间中国将进行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二次大的税制体系改革,为此国税总局近期进行了密集的研究和研讨,并形成了一个总体思路。

这一思路初步设想是将17个税种压缩到10个左右,有些取消,有些合并,最终形成三大税制体系,即货物劳务税体系、所得税和社保税体系,以及财产行为税体系。

这个思路所涉及改革动作之大,出乎很多学者和地方政府的意料。“这次改革的设计说明中国对解决目前税制中存在问题的决心,令人鼓舞,但同时这么大胆的设计,执行情况如何有待观察。”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孙钢说。

压缩税种

“十二五”期间的税制改革与以往几个五年最大的不同是,这次将涉及整个税收体系的改革,而不是单个税种的调整。

据了解,当前中国共有19个税种,其中海关总署负责关税和船舶吨税,其余17个税种由国税总局负责征收,分别是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车辆购置税、车船税、印花税、契税、烟叶税、固定资产调节税。

这一税种设计是在1994年税制改革时确定下来的。中国社科院财贸所财政研究室主任杨志勇告诉本报,当年税制改革确定了双主体税制,即流转税和所得税,而“十二五”的这次税改将调整为三大税制体系,“这与中国要逐步减少间接税有关”。

“十二五”税改的一个总体思路是“简化税制,减少税种”,最终形成上述三大税制体系。这让很多财税领域资深专家和税务官员们感到为难,“也可以看出财税部门下了很大决心”。

“取消营业税并入增值税已确定,而房产税可以包括城镇土地使用税,如果进一步设计可以合并耕地占用税。”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孙钢对本报分析。

一位地方税务官员提议,契税和印花税也可以合并,一个是对契约征税,另一个是对合同征税,功能有些相似。

“将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取消,这是计划经济产物,早就应该淘汰了。”上述地方税务部门官员说。固定资产调节税从2000年开始已暂停征收,但还未取消。

而烟叶税是农业税的一种,2003年废除农业税时对烟草收购等行业留下了烟叶税,这个税其实也可以合并到增值税里。

城市维护建设税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房产税也有此功能。杨志勇认为城市维护建设税完全可以取消。但地方税务部门人士认为,这个税的目的就是组织收入,而且城建税在地方税中还是第三大税种,所以不好取消。

孙钢指出,精简是可以,但能减下去的大部分为地方税,那么就要从财政的角度考虑地方收入。据悉,营业税并入增值税后,地方将失去第一大税种,对此中央考虑将增值税在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分成比例进行调整,保证地方既得利益。届时,房产税将成为显示级政府主体税种,成为地方第一大收入来源。

同时,中国将新设立环境税和社保税。“这样的税制调整伴随的一定是财政体制的改革,因为这些税要在中央和地方之间重新分配,也可以认为是分税制的倒退,因为地方税越来越少,剩下几乎都是共享税了。”杨志勇说。

正本清源

另外,“十二五”税收体系还要进行一场正本清源的改革。

2009年中国实行了增值税转型改革,把过去生产型改为消费型,将企业购入的固定资产主要是机器设备的增值税从销项中扣除。但这一次改革并没有实现真正的消费型增值税,固定资产中占主要构成的厂房车间等不动产并不在扣除之列,这使得中国的消费型增值税名不副实。

而“十二五”将对这一问题进行彻底改革,将不动产同机器设备一样从企业销项中扣除。

据记者调查了解,2009年因为机器设备的抵扣,增值税减税达1700多亿。“企业不动产投入占比很大,这个改革能为企业减轻不少负担。”财政系统人士称。

另外,当前的消费税也被指名不副实。消费税按条例规定属于消费环节征税,但中国的消费税现在是在生产环节征税,是隐性征税。“这是过去出于征收方便考虑的,很多商品在小摊小店销售,你是无法在消费环节征税的,所以改成生产环节。”一位地方税务官员解释。

据悉,消费税下一步改革目标就是要变隐性为显性,改成价外税,还消费税本来面目。

据记者从权威渠道获悉,成品油消费税下一步考虑从生产环节下移到批发环节征收,最终在零售环节征税,这样消费者还可以看到自己缴纳的税款,有助于增强人们节能减排的意识。

另外,十七届五中全会将物业税彻底更名为房产税,并且国家将在“十二五”税改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把房产税作为县市级地方政府主体税种。“房产税迟早会对所有存量和增量房征收,只是时间问题。”一位知情人士称。

对于“十二五”期间的税制改革设计,杨志勇评价称,看下来是个全方位的改革,影响面会非常广,“可以说是税制的再造”。

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光学测量

质量光学影像测量仪

光学影像测量仪

轴类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