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新政下险资“杀入”股权基金部分出资比例超七成
随着险资开展财务性股权投资行业限制的取消,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募资端迎来新希望,部分基金已在险资的配合下完成募集。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有的基金出资人中,险资的总规模已占到基金规模的七成以上,不过在投向上仍以保守自居。
有分析指出,科研实力将是未来企业轻资产上市的重要筹码,大规模、长久期资本投资潜力巨大,险资亦可以发挥关键性作用。
准新政带来行业新动向
随着今年7月中旬管理层提及“将取消保险资金开展财务性股权投资行业限制;此外,还在区域性股权市场开展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试点”,整个创投界为之一振。记者近期发现,已经有基金在险资的配合下完成了募集。
统计显示,芜湖远澈旭峰股权投资合伙企业于8月28日完成募集,规模达6.2亿元人民币。其中,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承诺出资2.4亿元人民币;招商信诺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承诺出资1.6亿元人民币;吉祥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承诺出资5000万元人民币。相对于总体6.2亿元的基金规模,险资出资比例已达73%。
工商信息显示,远澈旭峰基金成立于2020年3月20日,相较于目前主流募资之一的“PE+上市公司”模式,在时间上不具优势。以日前刚刚完成募集的深圳市达晨创鸿私募股权投资企业为例,该基金于8月20日成立,到8月31日就完成募集,这种募资模式往往会基于已有投资意向和资金的前提下发起设立,因此募集周期相对较短。
对于其他合作方式而言,募资依然靠后期的企业及个人投资者,不少都需要市场化母基金以及政府引导基金的配合,难以达成募资计划的基金不在少数。但随着险资对财务性股权投资行业限制的打破,险资涉足股权潜力十足,对基金实际的募资带动从远澈旭峰基金就可见一斑。
8月10日,银保监会发布2020年二季度银行业保险业监管指标数据情况。2020上半年,保险公司总资产为22万亿元,较年初增加1.4万亿元,增幅6.9%。其中,财险公司总资产为2.4万亿元,较年初增长5.3%;人身险公司总资产为18.6万亿元,较年初增长9.6%;再保险公司总资产为5133亿元,较年初增长20.5%;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总资产为643亿元,较年初增长0.5%。
低风险投资仍然是主流
尽管政策上对险资投向一级市场有所放开,但从险资惯有的投资偏好来看,保守型色彩依然明显,且此前投资方向一直是围绕固定收益资产展开。有分析人士指出,这与险资整体的配置结构有关,固收类资产占据绝大多数。
据现有统计数据,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保险资金投资流动性资产1.04万亿元,占资金运用余额的比例为5.38%;固定收益类资产13.15万亿元,占比67.67%;权益类资产4.38万亿元,占比22.57%;投资性房地产0.19万亿元,占比0.98%;其他投资0.66万亿元,占比3.4%。
可见,低风险投资依然是险资配置的主流,远澈旭峰基金目前也属于该色彩,在投资计划方面涉及传统行业居多。记者从同为出资人的爱尔眼科方面获悉,公司曾在8月29日公告参与投资北京远旭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消息,根据公告信息,投资范围包括新建或并购眼科医院、眼科上游企业以及眼科相关产业等。
事实上,管理层在7月中旬取消保险资金开展财务性股权投资行业限制之前,险资对外开展股权投资遵循的是2010年颁布的《保险资金投资股权暂行办法》。根据相关规定,保险资金直接投资股权,仅限于保险类企业、非保险类金融企业和与保险业务相关的养老、医疗、汽车服务等企业的股权。也就是说,之前险资的投资范围有着明确的界定,只能投在金融、养老、医疗、汽车服务几个领域,相比较目前VC/PE投资的主流赛道,如TMT、通讯、高端制造、消费升级等领域,都不在规定允许的范围内,而恰恰这些行业构成了目前实体经济创新的主体。
成都交子金融控股集团投资总监付剑峰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科创板推出之后,部分固定资产占比少、无形资产占比高的轻资产公司,未来将成为上市的主要力量。“这些企业以科研为主,更需要股权投资类资本对其进行中长期的融资布局,险资、银行理财资本等目前均有所放开,但提振效果不太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