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金率连续上调 回收流动性成明年货币政策主线
准备金率连续上调 回收流动性成明年货币政策主线 更新时间:2010-11-22 8:58:25 9天内连续两次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已达18%,加之前期的一些差别化调整措施,部分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已高达19%。对于近期央行的频繁举动,分析人士认为,外部流动性冲击、国内货币超发以及居高不下的C PI,迫使货币政策加速回归“稳健”。人大最新发布的宏观经济报告亦建议,货币政策应当从目前适度宽松向中性定位进行转变。这一取向转变意味着流动性回收将是贯穿明年的货币政策主线。
最近一段时间,央行的政策调整频繁。19日,再度上调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今年来第五次统一调整准备金率,之前最近的一次在9天前的11月10日。近期,央行还两次对部分银行差别化上调准备金率,并于10月19日上调了基准利率。
这一系列举措加大了紧缩预期。多家机构预测,年内仍有继续上调0.5%至1.0%准备金率的可能;在下月中公布11月C PI数据时,或再加息0.25个百分点;本轮加息周期将持续至明年底,在5至6次加息后,1年期定存基准利率将达3.75%至4%。
紧缩预期的形成主要因市场对通胀源头近乎一致的判断,大部分专家和机构认为货币超发是这轮通胀的主因。货币超发一方面在于美国二次量化宽松政策导致的外部流动性泛滥,另一方面则因去年以来国内信贷持续超高速增长。因此,频繁上调准备金率也在预期之中。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认为,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是为了应对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的有预见性的调整。
“由于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导致中国热钱流入大增,所以央行需要不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加以应对。存款准备金率上不封顶,会视流动性状况而决定。”申银万国首席经济学家李慧勇说。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长夏斌认为,当前的通货膨胀预期是一个严峻的事实,而且10月份C P I超过4%,基本原因就是国内的货币流动性问题,对过多的货币流动性要想办法进行疏通,采取适当偏紧的稳健的货币政策。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 , 央行如此频繁地上调准备金率,首要目标意在对冲当前银行系统的过多流动性。通过对冲流动性,进一步控制银行的放贷冲动。
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吴晓灵在20日举行的中国人民大学宏观经济论坛上直言,中国货币过多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货币政策应回归稳健。“2001-2005年M 2的增速超过G D P加C PI的增速5 .4个百分点,2003-2007年超过2 .8个百分点,2008-2010年第三季度超过9个百分点,单纯说货币供应量和G D P的比例并不太能够说明问题,货币供应量超过G D P和物价增速过多的话,确实会加大通货膨胀的压力。”她说。
由于国内货币政策持续宽松不断加剧通胀压力,不少经济学家和研究机构建议加大紧缩力度。人民大学20日发布的宏观经济报告建议,货币政策应当从目前适度宽松向中性定位进行转变,建议M 2增速不宜超过17%,新增信贷维持在7万亿至7.5万亿。而这需要中央银行进行150至200个基点左右的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同时适度加息。分析师认为,所谓的中性定位表述是相对今年的“适度宽松”而言,在实际操作中将以大幅回收流动性为主。
兴业银行预期,年内仍有继续上调0 .5至1 .0个百分点准备金率的可能,2011年末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可能达到23%左右。同时,年内继续加息一次的可能性非常高,最快可能在11月C PI数据公布前后发生。因为随着数量收紧,资金价格不提高是不可能的。从现在到明年末,可能累计加息5至6次,到2011年末一年定存基准利率可望达到3.75%至4%。
此外,对于外部热钱冲击带来的政策压力,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巨量国际资本流入,意味着亟须完善汇率形成机制。从弱化热钱流入动力的角度来说,亟须扩大人民币兑美元的波动幅度,通过更富弹性的汇率,加大国际资本套利风险,弱化国内居民结汇动力,借此减轻外汇占款持续增加的压力。
相关文章:
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存款准备金率仍有上调空间小川来了媒体疯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或近期召开紧货币松财政成看点加息升值遏“热钱”九天两调准备金率年内是否加息现分歧存款准备金率再上调中国“被动紧缩”特征明显各地进入物价维稳十日攻坚期汇率口水大战不止:美国开闸放水中国筑坝蓄水货币政策温和收紧A股向好趋势不改市场风格向中小盘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