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首现新基金合同未能生效发行市场分化加剧
基金公司新基金有的“一日售罄”,狂揽百亿;有的却认购寥寥,发行失败。在近期爆款基金不断涌现的同时,部分中小公司仍然面临发行难题,首例发行失败基金已现,新基金发行市场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格局。
发起式基金“未能生效”
首例募集失败基金出现
1月13日,凯石基金发布公告称,凯石秦纯债三个月定开债券型发起式基金于去年3月4日获准注册,截至2019年11月29日基金募集期限届满,未能满足基金合同规定的基金备案条件,故基金合同未能生效。
值得注意的是,凯石秦纯债三个月是2020年首例宣告发行失败的基金,也是凯石基金首次布局公募固收产品,结果“出师不利”。
按照基金合同约定,该基金是三个月定开发起式债基,且不向个人投资者公开销售。按照公募基金流动性新规的要求,该基金应该是参照定制基金的形式设计。
“发起式基金募集失败比较少见,因为即便客户资金没到位,也不影响基金设立,只要基金公司认购不少于1000万且持有期不少于3年就可以成立。”一位市场人士说,发起式基金募集失败很可能是因为找不到客户资金,或谈好的资金没到位;另一方面,部分中小公司成立以来处于亏损状态,资本金不足,基金公司也可能从新基金成立性价比角度考虑,做出发行失败的决策。
在这位市场人士看来,发起式基金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基金公司找到了客户,需要以定制基金形式设立,基金公司和客户资金同时到位,可以正常成立发起式基金;二是基金公司先发起式成立基金,再通过持续营销找客户资金买入,以“壳”基金形式布局产品线;三是基金公司在募集期间找不到客户资金,或客户资金爽约,基金公司也不愿出资,发起式基金就可能募集失败。
他说:“如果基金公司有钱却不认购,说明公司成立新基金缺乏诚意;如果公司没有钱认购就更麻烦了,可能公司正常业务开展都会受到影响。”
公开信息显示,凯石基金成立于2017年5月,由陈继武、李琛等6名个人股东设立。截至2019年三季末,凯石基金旗下7只基金产品总规模14.3亿元,且7只产品全部为混合型基金,由4名基金经理管理。
去年以来,虽然股市债市行情不错,仍有18家基金公司旗下20只基金募集失败,其中,中长期纯债型基金多达11只,混合型基金4只,股票型基金、短债基金各有2只,还有1只为指数型基金。
业务拓展捉襟见肘
小基金公司“太难了”
“近期看到很多爆款基金,一天募集规模就有百亿级体量,让我们非常羡慕。中小公司没渠道、没业绩,也吸引不来核心投研人才,新基金发行无人问津,发展起来‘太难了’。”北京一家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感叹。
有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基金行业强者恒强、优胜劣汰的竞争格局日趋明显,基金行业的两极分化现象愈演愈烈,一些中小基金公司面临较大的生存与发展压力。
北京一家次新公募高管向记者透露,“部分新成立的基金公司发展面临困难,甚至需要补充资本金才能继续维持运行。”
在他看来,次新基金公司发展困难,一方面,是因为公司成立时间不佳,很多公司成立于2017年、2018年,随后遭遇2018年熊市,市场行情低迷,新基金发行困难,公司没能很好起步;另一方面,一些中小基金公司的发展策略也存在失误。
他说,从基金公司类型看,目前有机构股东的基金公司、“私转公”的基金公司,发展压力还不是很大;部分从业者创业或个人系基金公司,由于缺乏渠道资源和人脉,也没有较好的历史业绩,很难进入大渠道的白名单,且部分新基金发行尾随佣金较多,进一步压缩公司盈利空间,如果没能抓住机遇快速发展,就会面临很大的困境。
北京一家中型公募总经理测算,目前基金公司管理规模做到200亿元才可保持盈亏平衡。
从2018年财报数据看,87家有统计数据的基金公司中,当年净利润告负的基金公司就有20家,占23%。考虑到更多个人系公募没有纳入统计,实际亏损的基金公司可能更多。
“在目前严监管和市场渠道等因素驱动下,中小公司运营成本变相提高,三分之二的管理费给了渠道尾随佣金,业务拓展上捉襟见肘。”上述北京中型公募总经理称。
在上述市场人士看来,基金公司资本金充足对各项业务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部分大型公募为了布局产品线,以发起式基金形式成立了很多指数型基金或创新产品,很快建立了相关业务条线。基金公司的日常运行费用,包括房租租金、投研团队建设、风控体系建设、系统构建和引入人才等都需要资金的支持。资本金不够充足,基金公司的日常运行难度会大大增加。
据记者统计,2019年新成立的1000万元附近的发起式基金多达23只。天弘基金布局的指数基金业务,鹏华、银华基金布局的养老目标基金业务等都以发起式基金形式设立,且基金成立规模仅为1000万元左右,基金公司凭借充足的资本金,“自掏腰包”以发起式基金形式设立,成为布局创新业务或快速建立业务条线的重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