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通讯不排斥海外收购
中兴通讯不排斥海外收购 更新时间:2011-4-27 12:51:42 【财新网】 中兴通讯副总裁兼北美地区总裁程立新在接受财新记者专访时表示,如果合适目标出现,中兴通讯并不排斥海外收购。 “虽然中兴一直专注于内生增长,但2010年公司营收超过100亿美元,已到达发展的新阶段,未来也会考虑非常规的发展方式。”程立新说。 中兴通讯是中国第二大通讯设备制造商,全球第四大手机生产商。2011年中兴通讯一季度净利增长15.86%至1.27亿元,销售收入增长13.8%至150.85亿元。 “全球电信市场中,美国是最高端也是最大的,中兴的目标是成为世界卓越的通讯企业,这就要求我们在美国市场上占据领先地位。因此,美国市场在中兴的整体战略中是非常重要、不可替代的。”程立新这样形容美国市场对中兴的重要性。 据程立新介绍,中兴1998年进入美国,2000年获得第一笔订单。目前,无线、核心网、承载网及终端已全面进入美国市场。到2010年,中兴通讯已全面突破美国所有主要运营商,在第一大运营商Verizon上市了首款自主品牌手机。 到目前为止,中兴在美国所做的仍是绿地投资。绿地投资是指从无到有的创建新企业。相对于容易引发争议的兼并收购而言,绿地投资无须经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审批,且美国人认为其不涉及技术转移,比较安全。 中兴通讯在美国的发展绝对看来也并非一帆风顺。2010年,中兴及华为分别参与竞标美国第三大运营商Sprint Nextel数十亿美元的网络设备合同时,遭几名国会议员带头反对,最终双双出局。中兴通讯CFO韦在胜今年2月对媒体表示,美国政府应该推动建立一个公平、公正、正常且自由的商业环境,不应该插手干预。 “过去现在将来,中兴都没有任何想触及美国敏感领域的意图。但我们在美国的市场上,基于一个长期发展规划,是一定要占有更多市场份额的,就是要做更多的生意。如果触及到敏感部分,只要有明确的准入要求和条件,中兴肯定都会去满足这些要求和条件的。” 走出去的企业如何才能在海外市场获得成功?程立新认为关键是跨文化沟通能力:既要以美国人熟悉的方式在美国运作和沟通,又能将美国客户的需求准确传递给总部的产品、研发、制造等体系。 以美国人熟悉的方式来运作和沟通,上市公司的透明度对中兴来说是一个有利因素,程立新说。 “我们不断地强调我们上市公司的性质,以美国人能听懂的方式,把我们透明的本质告诉他们。”他说,“美国人最关心的是公司的股东股份、治理结构和决策流程。他们有很多疑问,但我们无所隐瞒,不断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其实本来都是公开的信息,但以前并没有以他们能理解的方式进行沟通你说的别人不一定听,听到了不一定往心里去,往心里去了也不一定就听懂了,听懂了不一定就会落实到行动上。这是一个持续不断、努力不懈的过程。” 他说,当地的中介、游说机构的固然有重要作用,但更需要对海外和本土文化都比较理解的桥梁既能与美国的主流社会进行直接的沟通,也了解中国文化。 “我们的审计公司是安永,一位独立董事是美国人。我们有很多美国投资人,像Fidelity和摩根士丹利等,他们都是成熟的机构投资者,对我们在美国市场的整体形象和美国主流社会对中兴的理解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虽然有一些国有企业持有我们的股份,但中兴通讯不是国有企业,并且这些国有企业的股份在逐步稀释。整个公司的运作是独立、透明的。” 程立新承认,走出去的过程中也有逆流。 “我们现在是一个全球化的公司,在160多个国家有运作,但毕竟是一个总部在中国的公司。由于中美之间的不信任或者体制差别,造成对中国公司的一些误解,这是我们无法改变的。这种误解和不信任,肯定会对我们的业务有影响。打比方,智能手机主要的两个操作系统Android和Windows Mobile,都是美国公司主导的操作系统。谷歌和微软对于智能手机终端的安全性控制是最强的,以同样的逻辑,其实中国更应该担心安全问题。”程立新说。 但他说,中兴通过多年努力,在美国的市场地位得到了认可,品牌逐渐得到美国运营商和消费者的接受,给未来增长奠定了比较好的基础。 此外,程立新表示,中兴有领先的研发能力、快速的产品实现能力和高效的供应链管理能力,但怎样把海外客户需求转化成庞大的本土体系所能理解的语言,去指导研发和产品的实现,也需要一座桥梁。 企业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很难照搬本土的成功经验。比如,与中国市场不同,“美国终端这块是运营商采购再通过套餐捆绑卖给客户为主。运营商在整个产业链中占主导地位,对他瞄准的客户群是最了解的,所以要设计出一些产品和套餐,同时花大量的钱补贴手机来吸引和留住客户。” 程立新说,中兴在美国市场的主要竞争对手是韩国的三星和LG。他认为,中兴的核心优势在于:技术领先和乐于为运营商高度定制的能力;性价比高;能够提供端到端的解决方案。 “端、管、云的解决方案,我们都能够提供,可以帮助运营商的资源配置得更加高效。我们从美国市场上吸收的创新能力,加上我们的研发团队、流程和供应链管理,能够帮助我们去占据全球更多的市场。这是很好的一个模式。” 作者:沈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