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未来三年不会出现高通胀

全球未来三年不会出现高通胀

全球未来三年不会出现高通胀 更新时间:2010-4-26 23:24:39   由于最终消费品市场的充分竞争性,我国无法有效地提高出口产品价格,形成了“高价进、低价出”的局面,事实上造成我国承担了很多全球通胀成本,是福利的损失。与其他最终消费品不同,农产品的供给具有脆弱性,易受到天气等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增加了未来通胀走势的不确定性。   由于最终消费品市场的充分竞争性,我国无法有效地提高出口产品价格,形成了“高价进、低价出”的局面,事实上造成我国承担了很多全球通胀成本,是福利的损失。

产能过剩从本质上决定了全球未来不会出现高通胀。

从通货膨胀的本质看,过多的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必然导致通货膨胀,当前各国的流动性充裕,但是全球产能依然严重过剩,新增流动性和通胀率并不直接相关,因此未来出现高通胀的概率很小。

但是,首先,通货膨胀最终要以各国消费品价格指数的变动来衡量,目前增加的流动性主要集中于银行等金融机构和各种类型的生产企业,对于居民而言,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居民,国际金融危机迫使其调整透支消费模式,对最终消费品的需求仍然比较低迷。其次,金融危机使得全球产能过剩的问题充分暴露,危机严重的去年美国的工业产能利用率不足70%,日本制造业的开工率不足65%。由于生产最终消费品特别是耐用消费品的行业产能严重过剩,长期形成的过剩产能难于在1—2年内迅速消化,即使全球需求再度高涨,闲置产能可以迅速启用,很难形成过多货币追求过少商品的局面。最后,能源资源产品价格的回调更多的超跌之后的技术性调整,其价格的未来走势最终要取决于经济基本面的变化,在全球需求尚未企稳的情况下,仅凭目前新增的流动性难于将能源资源产品价格推向新高。

经济全球化继续深入发展将消化能源资源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带来的通胀压力

危机前能源资源产品价格和最终消费品价格走势差别很大,2003—2007年能源类产品价格年均涨幅达到24.8%,而世界经济却呈现“高增长、低通胀”的态势,年均增长达到4.6%,年均通胀率为3.7%;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技术进步和效率提高是消化能源资源产品价格上涨的最重要因素,全球化未来仍将继续深入发展,在推动世界经济走向复苏的同时也将继续发挥对通胀的抑制作用,即经济复苏并不会和最终消费品价格上涨同步。

2003—2007年美国以金融创新和资产泡沫支撑的超前消费和透支消费创造了大量有效需求,加之能源资源产品价格的持续大幅上涨,本应在带动世界经济增长的同时带来较高的通胀。因此,从供给和需求的关系讲,“低通胀”的最终形成必然要求有正向的供给端因素,通过技术进步等方式来抵消需求高涨带来的通胀压力。经济全球化使得资本可以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提高了资本的使用效率,科技创新可以更便捷地扩散从而带来技术进步,劳动力虽不能在全球自由流动,但却可以通过劳动密集产品出口的方式参与全球分工,事实上增加了全球范围内有效的劳动力供给。经济全球化带来了上述正向的供给端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危机前全球的通胀压力。

当前

bitget交易平台

bitget怎么下载

bitget交易平台注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