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打能否根除内幕交易
严打能否根除内幕交易 更新时间:2010-11-28 8:39:46 事实不断证明,仅仅依靠运动式严打无法根除中国资本市场的内幕交易现象。 过去两年,针对公募基金的“老鼠仓”行为刮起了几次严厉的打击风暴。近期在上海再次传出公募基金业存在严重的内幕交易行为。这其实已经表明,过去的严打并没有彻底地改变什么。 公募基金业一直被市场认为是监管的骄傲,是管理较为严格和规范的行业。但是,越来越多的信息让市场难以相信这些基金公司与内幕交易无涉。在证券市场重组风起云涌之际,我们看到的是一些基金公司对某些ST股票“精准”的重组进程把握,看到的是一些基金公司旗下数只基金巨资蜂拥杀入一家奄奄一息的上市公司,随后而来的是这家上市公司奇迹般复活…… 不仅在基金业,从散户到基金经理,大家都热衷于对内幕信息的打探,以至于现在谁要是提价值投资就会被认为是市场的另类。这不是一项监管的无力,这是整个市场的沦落。 新一轮的打击内幕交易风暴开始了。本月18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证监会、公安部、监察部、国资委、预防腐败局五部门联手打击内幕交易的文件。在国务院层面上打击证券市场的内幕交易行为,此次不可谓不重视。而笔者更看重的是,司法机关和国资部门今后将如何配合证监会进行内幕交易的打击。 事实上,没有其他部门的配合,在面对某些国资企业时,证监会打击内幕交易的行为最后会成为一幕滑稽戏。 去年4月,证监会调查认定,陕煤集团借壳ST建机过程中,陕煤集团有高管及其亲属涉嫌内幕交易,证监会把该案移交到公安机关追责。然而让人惊奇的是,这位高管一年多来竟然安然无恙,证监会也无可奈何。 这还只是证监会能查到的内幕交易,其行为也是难以执行下去。更多的,是那些在市场上几乎明目张胆的内幕交易行为,即使经媒体曝光之后,依然毫发无损。证监会主席尚福林不久前表示,重组过程中部分内幕交易问题已上升为市场监管的主要矛盾。 在中国资本市场,上市公司重组的通道曲折而漫长。由于中国实行的是行政审批制度,这个过程中存在着众多可能泄露信息的环节。事实上,像中山公用、ST高陶等公司的重组过程中,闪现着很多政府官员的身影,一些内幕交易者就在监管部门的内部。之前的证监会某官员就被爆出其亲属有买卖股票的行为,但公众并没有得到合理的解释。因此打击内幕交易,仅仅针对市场人士还远远不够。 内幕交易的横行,已经在改变这个市场的运行轨道。多年前的证券市场是“庄家”为大,现在的市场是内幕信息流行。即使是那些稳定市场的公募基金和保险资金也对内幕信息趋之若鹜。 笔者就曾耳闻,某上市公司在重组之前就把整套重组方案提供给一家基金公司。这家基金公司 “幸运”地在停牌前大举买入。更有甚者,一家较大规模的保险公司负责人在官方的证券报上,毫不掩饰地直言,下一波买入的重点是ST股,但是要从一开始就能掌握住重组情况,不打无把握之战。 这简直是赤裸裸的内幕交易宣言!但是我们可以从这话中解读到,为什么大机构那么热爱ST股票了。当然,我们也惊奇这种话为什么能毫无顾忌地出现在官方媒体上? 中国股市走了20年,还是没有走出投机市场的怪圈,就连“市场基石”的公募基金都毫无顾忌地大肆进行趋势投资。而内幕信息就成了投机市场最受欢迎的要素。虽然监管层也轰轰烈烈地严打内幕交易,但是这并不能根除这个市场的毒瘤。 因为,一个坏的市场,永远都少不了内幕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