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时常被人们拿来当做衡量新经济的“晴雨表”。作为特大型的经济中心,上海无疑不能缺席。
在上一轮的互联网革命中,不少城市抓住机会,为经济升级、百姓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生活中,断网就和断水电煤一样难以接受,它是比特时代的基础设施。
进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未来能不能更好地人机协作、提升行业的效率和价值,决定了这个产业的未来。
新产业的未来,就是城市的未来。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测算,2017年我国数字经济总量达到27.2万亿元,占gdp比重32.9%。这三分之一的江山,是新技术对城市发展最好的回馈。
上海不是第一天感受到搞科创、钻创新的甜头。2016年,上海发那科机器人有限公司缴纳税款2.17亿元,成功跻身上海工业纳税百强企业第94位。而当年的这一榜单中,像这样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企业就有12户。
什么样的gdp,就决定了什么样的资源分配。这考验的,是主政者的担当、眼光和决心,在取舍之间开辟新天。
经济学上有一个区别对待的概念,说的是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分配无一例外都会涉及到选择,不可能“什么都想要”。在这次动能转换进程中,能够明显感受到上海发力科创、聚焦创新、全心投入的决心――把最好的资源给予高质量、高效率的行业。
正因如此,上海在考核经济发展成效时,明确了新标准和新导向:“以亩产论英雄”“以效益论英雄”“以能耗论英雄”“以环境论英雄”。换言之,提高土地资源、人力资本、环境资本的效率,最终要提升经济密度。
在上海,这方面的提升空间还有不少。数据显示,2017年,上海所有产业园区的每平方公里工业总产值约70亿元,而不同园区的经济密度存在巨大差异――对国家级开发区来说,每平方公里的工业总产值可达115亿元;市级开发区为71亿元,但城镇工业地块则仅为28.3亿元。这些开发区的迅速“腾飞”,对上海的拉动也将是成倍的。
所以不难看出上海何以对人工智能格外青睐。作为各行业的加速器,ai的魔力是“赋能”,“ai+”就像是一个魔术帽,让传统企业能变出“效率+”“产出+”,最终赢得“经济密度+”。
超前谋划、迅即行动,市委书记李强多次指出,新一代人工智能作为战略性技术、颠覆性技术,正在深刻改变世界,对国家和城市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上海在人工智能领域具有良好基础,要主动求变应变,坚定信心决心,紧紧抓住人工智能这一战略突破口,努力打造国家人工智能发展高地,成为全国领先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应用示范地、产业集聚地和人才高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http://it.sohu.com/20180914/n549537197.shtmlit.sohu.comtrue搜狐科技http://it.sohu.com/20180914/n549537197.shtmlreport1705bat时常被人们拿来当做衡量新经济的“晴雨表”。作为特大型的经济中心,上海无疑不能缺席。在上一轮的互联网革命中,不少城市抓住机会,为经济升级、百姓生活带来了翻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