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北京故宫紫禁城内故官博物院,是在明朝、清朝两代皇宫及其收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国综合性博物馆。馆中珍藏有鼎彝、远古玉器、唐宋元明书法名画、陶瓷、珐琅、漆器、金银器、竹木牙角匏、金铜宗教造像以及大量的帝后妃嫔服饰、衣料和家具等等,可谓金翠珠玉环绕,处处奇珍异宝。其中有400多件文物堪称稀世珍品,“金嵌珍珠天球仪”便是其中之一。这台天球仪华美而精巧,格外引人注目。九条精美的金龙托着一个纯金打造的天球,上面镶嵌着数干颗珍珠。它既是一件华美的宫廷装饰品,又是一件精密的天文仪器,更是中西文化合璧的精髓。
天球仪是表述天球的各种坐标、天体的视运动以及求解一些实用天文问题的天文仪器。自东汉张衡创制的浑天仪以来,元、明、清代都有制作天文仪的记载。西域天文学家扎马鲁丁,为元朝廷督造了反映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状况的天球仪;明朝万历年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华后,为向中国传授古希腊的地圆说,亲自制的天球仪;明朝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学者李之藻制成一架天球仪;崇祯时期,朝廷也制作了一架天球仪……这些天球仪上绘制了经纬网,扩充了我国古老的天球仪上只有27处纬度观测点的不足,弥补了我国此前不知经度的空白,并标注了五洲说,逐渐了解了西方天文大发现的新知识。
到了明清时期,随着西方科技在中国的传播,东方学者也开始了解和借鉴西方天文学的研究成果,中西文化得到进一步融合。到了清代,统治者对西方天文地学比前人更加重视,首先接受这种文化的是康熙皇帝。天文、数学的精确与神奇,激发了康熙皇帝对自然科学的兴趣,他热衷于繁复华贵的钟表与灵活奇巧的机械玩具,还将科技仪器礼制化,著录在册。加上乾隆朝是清代的鼎盛时期,国力雄厚,乾隆皇帝便命人制作天球仪。为了显示皇家的财富和威仪,这台天球仪用黄金打造,以地心为观测点,精确标注了赤道、黄道、两极、子午线等,天球仪上有3垣、28宿、300个星座,3242颗星,集中地反映了中国古代天文学的研究成果。
乾隆把这台以中国古代的各种天球仪为基础,融入中西文化的产物叫做“金嵌珍珠天球仪”,这是我国古代制作成本最高的天文仪器。这件“金嵌珍珠天球仪”通高82厘米,分为三个部分,下面是珐琅的圆形底座,中间是9条金龙组成的支架,上面是天球。清官造力处制作球体和支架时,全都使用纯黄金作材料来打造,球体镶嵌着3000多颗代表星辰的珍珠,工艺十分精湛,外观极为奢侈华丽。
天球仪的底座圆形珐琅盘下面,有4个浮雕的龙头做支脚。掐丝珐琅工艺制作的底盘上,细金丝盘出缠枝花纹,再嵌以蓝色的珐琅釉,显得色彩鲜艳华丽。盘上是黄金打造的奔腾的海浪,盘的中心则是指南针。天球仪的支架是由9条金龙构成的高脚酒杯的形状,上面是4条头上尾下的“腾龙”,头部与地平圈相接,擎住球体;下面是4条头下尾上的“降龙”,头部与底座相接,形成稳固球体的支架。上下4条龙均呈十字交叉形的对称组合,中间还有一条“抱柱游龙”,将上下两部分连结起来。9条金龙的身体打制成空心的形状,表面再用抽丝法加以细节的刻画,形成龙鱗、龙须、龙眼等,形态生动,雕琢精细,富有皇家气派。在天球的表面,所镶嵌的3000多颗大小不同的代表星辰的珍珠,组成了300个星座的形状,并刻有星座的名称。星辰的大小比例恰当,位置也十分准确。一眼望去,让人立时感到,这台黄金天文仪器本身就是一件不可多得的中西合璧的艺术品。
在“金嵌珍珠天球仪”上,明确显示出西方星象学的“星等”,我们可以看到上面的珍珠有大有小,最大的珍珠象征着天上最亮的一等星,然后依次的往下降,最小的珍珠代表天上的六等星,从这个仪器我们就可以看出中西方文化相互交流的特点。天球仪的球壳里面实际是钟表的机芯,在天球仪顶端南部有三个孔,这三个孔放进钥匙之后经过悬拧,天球仪就可以漫漫的旋转。这样就不仅可以看到天球仪是一个天文仪器,还能够生动的看到它不断的旋转,演示出天球仪星象活动的景观。这也是乾隆时期做天球仪的一个新的发展。“金嵌珍珠天球仪”不仅是一件华美的宫廷装饰品,更是一件精密的天文仪器,在文化方面,算得上是“中西合璧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