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三夏”农机化生产从4月下旬开始,到5月底基本结束,为期1个月时间。截至6月1日,全省共完成小麦机收面积1564万亩,机收率达94.08%,比上年提高约0.5个百分点;机收油菜976万亩,机收率达到56.6%,比上年提高约0.5个百分点;完成中稻及一季稻机插(播)面积942万亩,机插(播)率达48.9%,比上年提高约1个百分点。现将主要情况分析如下:
一、小麦机收形势分析
(一)基于统计数据分析
1、从种植面积来看,2016年我省小麦种植面积1662.4万亩,同比增加22.25万亩。据农业部门苗情调查,我省小麦生产前期气候总体有利,小麦生长苗情正常,也无大的自然灾害和病虫害,小麦成熟时间与正常年份基本相同,预计全年小麦收获面积和产量同比继续增加。
2、从机收时间和作业价格来看,今年“三夏”小麦机收作业时间与去年趋近,大致提前了2-5日,于5月10日左右开镰,最早从江汉平原的江陵、公安等地开始,由南至北,相继在荆门、襄阳、随州等地展开,收获高峰期为5月20-28日,6月1日全部结束。另外,作业价格与往年相比总体变化不大,因区域差异在每亩50-70元之间。其中,外省跨区作业价格低于本地作业价格,最低达到了30元左右。
3、从机具保有量来看,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助推下,近年来我省稻麦收割机数量增长迅速。截至2017年5月,我省稻麦联合收割机保有量已达96008台,比2016年底新增2399台,其中,襄阳新增708台,荆门新增466台,荆州新增393台,孝感新增315台,占全省新增稻麦联合收割机数量的78.5%。
(二)特点分析
1、机收水平稳中有升。近年来我省小麦机收水平稳定在90%以上,机收增长幅度逐步放缓。年鉴统计数据表明,2015年我省小麦机收率为93.76%,2016年为93.62%,据统计,预计今年机收率为94.08%。同时,由于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已实施多年,作业机具趋于饱和,跨区作业以跨乡(镇)作业为主,跨县(市)和跨省作业相比基本持平。
2、信息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年初,我们组织力量对全省各地小麦机收市场信息和机具供需情况进行了一次摸底,并通过中国农机化信息网和微信平台对外发布。荆门、襄阳等跨区作业输出大市主动外出联系作业地点、签订作业合同、制定作业路线。同时,积极组织基层农机部门参加农机化信息服务平台测试工作,向跨区机手推荐使用信息服务平台。各地通过“农机通”平台,编发作业信息,不定期向用户发布农机化政策、作业市场情况等动态信息。目前,我省“农机通”活跃用户1万余个,通过互联网及手机APP促进供需对接服务面积47万亩,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绿色导向深度凸显。我们通过开展绿色生态农机化技术培训,以实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为目标,加大保护性耕作、水肥一体化等机械化节水节药节肥技术推广力度,努力实现化肥农药施用减量化,积极推进秸秆综合处理、侧深同步施肥等农机化新技术普及应用。同时,把农业绿色发展机械化技术列入今年农机化技术培训的重要内容,结合实际、结合农时季节,周密制定计划,编制培训教材,创新培训形式,充分调动科研教学单位、技术推广机构、农机生产企业等多方面积极性,多渠道抓好农业绿色发展机械化技术培训。荆门、襄阳、孝感等小麦主产区,禁止无秸秆粉碎装置的收割机下田作业,并积极推广秸秆处理和秸秆回收利用补贴试点。荆门市县两级财政共投入资金600万元,用于秸秆粉碎还田作业和秸秆收储补贴、收储站点建设奖补和购置机具叠加补贴。
二、油菜机收形势分析
(一)基于统计数据分析
1、从生产面积来看,预计2017年我省油菜收获面积1725.7万亩,同比减少122.5万亩。主要原因是近年来油菜籽价格下降较多,农户种植积极性受挫。据分析,我省冬季作物基本上以小麦和油菜为主,即使油菜籽价格下降,受长期种植习惯的影响,农民短期内也不会改种其他作物。由此判断,我省油菜种植面积应该能够常年稳定在1700万亩左右。
2、从机收面积来看,2016年我省油菜机收面积969.5万亩,机收率为56.19%,今年初步统计机收面积976万亩,机收率56.6%,机收面积和机收率呈现稳中略增的态势。
3、从机械保有量来看,2017年我省油菜籽收获机6772台,比上年新增3台。其中荆州2184台,潜江933台,荆门802台,占全省油菜籽收获机数量的57.9%。就全省来看,油菜籽收获机增长幅度不大,主要是因为我省很多地方都是使用装改后的全喂入式稻麦联合收获机进行油菜收割。
(二)特点分析
从总体上看,我省油菜种植面积较去年有所减少,但机收面积和机收水平等较去年均有一定幅度的提高。从机具保有量和作业效率来看,我省油菜机收水平仍有提升空间。
一方面,在油菜种植面积下滑的形势下,我省油菜机收水平仍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主要得益于两点:一是近年来我省将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作为全面全程机械化主推技术大力推广,政策配套与技术支持都已相对成熟,广大农民对油菜机收技术基本认可;二是很多县(市、区)将油菜产业列为当地农业的优势产业予以重点扶持,大力推广油菜机收技术。如江陵县政府每年拿出上百万元奖励资金,以“以奖代补”形式大力促进油菜产业发展,主要用于油菜机械化直播、机收,油菜秸秆粉碎还田,统一供种,新技术应用,以及产业宣传等,极大地提高了全县油菜种植和机械化应用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相比去年,今年我省油菜机收水平增幅明显减缓。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受近年来油菜价格下行趋势的影响,今年我省油菜种植面积较去年有一定程度的减少,造成全年油菜机收面积增长有限;二是受购机补贴政策调整的影响,油菜籽收获机销售量十分有限,这几年普遍一年仅销售10多台,今年上半年仅3台;三是我省油菜种植主要以“油―稻”制为主,油菜机收在部分地区尤其是江汉平原的稻板田,适应性相对较差,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全省油菜机收的推广。
三、早中稻机插(播)形势分析
(一)基于统计数据分析
1、从种植面积来看,今年我省早稻种植面积608.3万亩,2016年为618.1万亩;中稻(含一季稻)种植面积1926.3万亩,2016年为1962.3万亩。早稻和中稻(含一季稻)种植面积都有所下降。据省农业厅预测,今年晚稻种植面积在700万亩以上,比2016年的616万亩增加100万亩左右,所以全年水稻种植面积预计会超过2016年。
2、从机插(播)水平来看,2017早稻机插(播)率为49.1%,较2016年同期提高约1个百分点;中稻(含一季稻)机插(播)率为48.9%,较2016年同期提高约0.5个百分点。机插和机直播水平比2016年都有所提升。
3、从机械保有量来看,2016年我省水稻插秧机保有量为64149台,今年上半年新增2304台,其中襄阳新增733台、荆门新增645台、荆州新增443台、孝感新增340台,4个地市新增水稻插秧机占全省水稻插秧机数量的93.8%,说明我省水稻插秧机的分布相对集中。另外,今年我省水稻直播机保有量为5854台,其中荆州1957台、黄冈1198台、仙桃1009台,3个地市占全省水稻直播机数量的71.1%。
(二)特点分析
1、育秧方式丰富多样。目前,我省水稻育秧主要采取四种方式,即工厂化育秧、大棚育秧、硬地育秧和房前屋后育秧。近年来,随着农机农艺融合的进一步加深,水稻机插育秧技术在水稻主产区得以大规模推广,工厂化育秧及大棚育秧比重不断提升,育秧成本大大降低,育秧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
2、机插与机播齐头并进。多年来,省局在各地大力推广水稻机插秧技术。目前,全省水稻机械栽植比重里,机械插秧占比90%左右。但同时,这几年全省水稻机直播模式占比正在不断提高,孝感、随州等地相当部分的农机合作社开始大规模采用机直播模式,效果也很明显。另外,水稻机直播适用机具供给不断增长。目前,上海世达尔研发生产的水直播机具、河南豪丰研发生产的旱直播机具在我省受到农民欢迎。
3、三方协作共同推进。总体来看,推广水稻机插和机直播技术,农户、农机合作社和农机部门都有其内生动力。近年来,农业生产用工成本不断上升,势必要求机械化播栽手段的介入,广大农民对推广水稻机插和机直播的意愿强烈;农机合作社则通过推广水稻机械化播栽,不断加快土地流转利用效率,提升作业服务水平,从而赚取更多利润;而地方农机部门近年来对水稻机械播栽尤其是机直播技术进行了不懈探索,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孝感、黄冈等地就在这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四、意见建议
(一)充分发挥农机部门的工作主动性,全力推进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2016年,省局开展主要农作物全程全面机械化试点,农业部也对推进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提出了具体要求。各地农机部门,特别是小麦、水稻和油菜主产区农机部门一方面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发挥工作主动性,充分调动农机系统技术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将提高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制定具体推进措施,推进我省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
(二)积极调动各方力量,扭转全省油菜种植面积下滑局面。一方面,确立保增长、保面积的工作思路,采取多种措施扭转全省油菜种植面积下滑的局面,稳住湖北作为全国油菜大省的地位。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和推广油菜季节性轮作经营,努力发掘农机专业合作社生产潜力,鼓励有条件的农机专业合作社通过季节性流转冬闲田,推广油菜机械直播技术,发展适度规模生产,由农机专业合作社出机具和技术、农户出闲置土地、地方农机主管部门出优惠政策,从而不断降低机直播成本,实现规模经营和集群效应,从而实现油菜机播、机收效益的最大化。
(三)加大工作力度,因地制宜探索推广水稻机直播技术。当前,水稻机直播技术在我省逐步得到推广,机直播在水稻机械播栽中的比重不断提升。在人工撒播比重较高的地区,应充分沟通当地农机服务组织意见,因势利导、大胆探索,在有条件的水稻主产区推广水稻机直播,尤其是中稻机直播技术。同时,通过开展对比试验,总结成功经验,积极宣传和引导广大农民接受机械化直播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