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抓应急一手抓长远
一手抓应急一手抓长远 更新时间:2010-9-8 7:05:16 距离“十一五”期终考核越来越近,在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现实压力之下,不少地方,如浙江、江苏、河北、山西等省,纷纷采取强制性限产、限电措施,个别地方甚至还出现了扰民的损招。
地方官员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压力之大,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根据今年5月国务院关于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通知的要求,到“十一五”末,要对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算总账,实行严格的问责制,对未完成任务的地区、企业集团和行政不作为的部门,都要追究主要领导责任。也就是说,中央的问责令箭已悬在空中。
与此同时,多个中央督察组最近正对全国18个重点地区进行节能减排专项督察,摸底调查各地节能减排现状与国家既定目标之间的差距。鉴于目前节能减排总体形势不容乐观,“十一五”期终前百日冲刺的氛围也愈加浓厚。很明显,不少地方若不采取一些应急性的举措,确实难以完成既定任务。
如何看待各地强制性限产、限电的做法,是摆在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前几日,在河北省安平县,限电措施已从对工业限电延伸到居民用电,此举备受舆论批评。有中央媒体严厉发言,称追求“立竿见影”的短期行政手段,正在异化为对社会生活的“折腾”。国家发改委也以“错误”二字,来定性安平县采取限停居民用电的做法。
不过,河北安平扰民的损招,各地针对“两高”企业的强制性限产、限电措施,来控制电力使用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却宜以理解的态度去观察。国务院5月发布的上述通知,以“十一五”节能减排指标“是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指标,是政府向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来表明这项任务高度的重要性。事实上,节能减排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事关民众切身利益,也事关中国向国际社会的郑重承诺,因此,落实“十一五”节能减排指标,已经没有商量的余地,各地只能以“背水一战”的决心,去打赢这场战役。
在这个背景下,各地推出的应急性举措,实属无奈作为。如果据此而指责地方官们过于看重短期指标,有失公平。要知道,中国经济中的许多问题,历来纠结复杂,没有一役平天下那般的纯粹与潇洒。中国经济必须从高耗能与高污染的传统发展模式转向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这是毫无疑问的,但在这个过程中,承认特定历史阶段的某种必然性,在下决心转变发展模式的同时,也不刻意忽略历史,刻意背离现实,这应是理解各地以冲刺方式落实节能减排指标的客观背景。
当然,我们也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这种应急性的落实节能减排指标方式,不具有长效性。它只能完成阶段性的任务,无助于实现更长远的目标。还值得警惕的是,一旦“十一五”的目标得以实现,在“十二五”起步阶段,一些地方落后产能的淘汰力度减小,以及“两高”项目的短期限制被解除,不无可能。这意味着,应急性的举措犹如硬币的一面,另一面则隐含着反弹的玄机。
从目标来看,“十一五”期间的节能减排指标是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这个任务往往被人们以“艰巨”来视之。相比而言,“十二五”期间,任务更重。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国政府已经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要比2005年下降40%~45%,节能提高能效的贡献率要达到85%以上,这给节能减排带来了巨大挑战。
在这个时候,很重要的一点,当须强调一手抓应急,一手抓长远。也就是说,在应急之外,当下很关键的任务,是强调土地、信贷、环保等政策要与产业政策协调配合,强调节能减排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相结合,为落实“十二五”阶段的指标打下坚实基础。显然,如何实现节能减排与经济增长的双赢,如何使得节能减排真正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确是使命重大的课题。
还要认识到的是,节能减排的含义不只是减排。在坚决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努力提高能源利用水平,亦是题中应有之义。一方面,实现节能减排目标任务艰巨,另一方面,中国的能源瓶颈日益突出,这两个方面都在要求,优化能源消费,也是当务之急。而其中的关键,是要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消费效率,以及大力倡导节约利用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