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从哪儿截住你【最新】

CPI从哪儿截住你?

CPI从哪儿截住你? 更新时间:2011-2-26 10:22:47   尽管CPI最终没有突破5%的大众心理底线,但此前多家权威机构的预测,加之百姓的实际感受均超过了公布的数据。因此,通胀压力实实在在地摆在我们面前是不争的事实。现在大家关心的是,究竟怎样才能抑制CPI的凶猛涨势?

过去我们常把通胀视为货币现象,认为是货币发行过多的结果。可实证研究的结果并不支持这样的结论,至少中国的CPI与货币量之间不存在这样的相关性。去年初,三位新西兰华裔学者的研究报告已证实了这一点,我也在本专栏引用了这个结果。想象的逻辑与实情不符,错的只能是我们的想象。

也有人说通胀是生产力现象,是产出不能满足需求的结果。对于这个理论,我是坚决支持的。由于通胀不是个简单的价格现象,而是经济体系运行出了问题,否则,通胀也就不值得我们担忧了。对此点,休谟早有论述,这里就不细说。问题是,中国的实际产能普遍过剩,而有效需求并没有超常增长,如何会形成供不应求的通胀局面呢?看来,眼下的实际情况比某个单一理论的逻辑框架要复杂得多。

最近看到有学者撰文,说当前的通胀是中国经济长期的要素价格错位的必然结果。具体说是这样的,长期以来,劳动力要素价格被人为压低,而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这种价格扭曲必然要求得到纠正;一旦劳动力要素价格得到纠正,生产成本就会随之上升,其溢出效应就必然传播到整个价格体系。

对于这个观点,我首先是钦佩,不仅因为它提出了全新的解释路径,更重要的是,超出了“通胀是货币现象”的束缚。但是,我对这个观点又深感困惑,因为如果这个框架成立,通胀就可能演变成一个不可逆转的“顺循环”。

按照上述观点的逻辑,劳动力价格上升导致生产成本上升,生产成本上升就会导致商品的价格上涨。如果整个过程到此结束,逻辑让人信服。可如果过程继续下去呢?会不会商品的价格全面上涨降低了劳动力的相对价格,于是劳动力要素不但要求名义价格上涨,还会要求相对价格上涨,从而引发第二轮从成本上升到商品价格体系的全面再次上升过程,如此往复形成了一个顺循环。

顺循环的可怕之处不仅仅在于过程的无穷性,更在于其单调性,即要么一直上升,要么一直下降,没有逆转的可能,除非能找到一种打破循环的力量。很显然,实际生活中的通胀不是一个顺循环过程。所以说,这个理论逻辑也有问题。

尽管如此,该观点的逻辑还是非常具有启发性的,那就是,只要我们能找到那个打破循环的力量,就能截住不断高企的CPI。可这力量究竟在哪儿呢?

最近与通胀有关的另一个热议话题是CPI权重调整,尽管有关部门已解释,此次调整对CPI数据影响不大,但还是有人担心,调整后的权重体系可能会人为降低CPI数值。到底存不存在这种可能性,还得从调整的内容来看。这次调整的最大变化是,食品类价格权重略有下降,而住房类权重有所上升。值得注意的是,住房类权重中,房租比重比较大,因此也可以这样粗略地理解,新权重体系中房租权重取代了部分食品权重。

对于这种做法的合理性说法不一。我的看法是,首先,用住房类权重取代部分食品类权重,更能准确反映经济运行状态。由于食品的需求刚性,所以,不论经济运行好坏,食品价格上涨都会被消费者接受。如此就会造成“食品价格推动CPI并不能说明经济运行得不好”的现象,这就不利于决策者掌握经济运行状态、调整经济政策。但住房类价格却不是这样,经济“热”时,对劳动力需求就大,租房需求就会增加,由于当住房被用于“享有”效用时呈现的是商品属性,因此,租房需求增加必然导致房租上升。反之,当经济“冷”时,房租就会下降。这么一来,房租就与经济运行很好地联系在一起。

其次,食品类价格受到农产品价格影响很大,而近年来农产品价格被炒作的现象层出不穷,如果食品类权重过大,那就意味着炒家不但可以炒作农产品价格,而且也可以炒作CPI。若真如此,CPI将出现混乱局面,且无法反映经济运行实情。与之相比,房租被炒作的可能性就要小得多,因而住房类价格权重上调可以有效防止CPI的炒作。

说到这儿,话题就得再次回到开头了,对于眼下的CPI高企,能否换一种思路截住它呢?那就是,有效打击农产品价格的市场炒作,防止因炒作造成的CPI继续上涨。如果真能收到预期效果,那么我们不但截住了CPI,同时也找到了CPI高涨的真正原因。

哪个平台借钱收益多

买哪一只货币基金好

清华mpa复试经验

美国基金收益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