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增长趋势较确定不会二次探底

中国经济增长趋势较确定不会二次探底

中国经济增长趋势较确定不会二次探底 更新时间:2010-5-18 0:04:40   基于中国资本市场的糟糕表现,市场普遍担忧,中国经济可能会再次探底。2008年9月美国“次贷”危机暴发引发全球性金融危机后,各国政府先后实施了大规模的救市行动,及时制止了经济的“自由落体”。   基于中国资本市场的糟糕表现,市场普遍担忧,中国经济可能会再次探底。

2009年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率先反弹,表现“抢眼”。2010年,中国经济亮丽表现的荣光还未散去,今年一季度经济增长仍然强劲, GDP增速高达11.9%,可是资本市场却有全球最差的糟糕表现:沪深股市持续低迷,进入5月后股指更是加速下跌,仅比深陷主权债务危机泥潭的希腊股市略好。由欧洲债务危机引起的西方金融市场的再次动荡,更是加剧了市场对全球经济、进而对中国经济二次探底的担忧。

2008年9月美国“次贷”危机暴发引发全球性金融危机后,各国政府先后实施了大规模的救市行动,及时制止了经济的“自由落体”。当2009年上半年全球经济初现企稳迹象时,市场就曾预言,金融危机过去后,世界经济会有一个二次探底的过程。当时对二次探底担忧的逻辑是:金融危机造成了各国潜在生产能力的下降,其恢复过程比较漫长,危机过后非常规刺激政策退出,很可能导致经济增长动能不足,令经济增长再次进入下降通道。但只要刺激政策退出时机选择恰当,经济增长还是能够平稳过渡的。在全球经济复苏普遍强劲的势头下,认为经济能够平稳渡过政策退出期的市场乐观派一度占据了上风。

不过,资本市场其后的表现,让对经济二次探底的担忧重又占据了上风。与上次政策退出导致经济回落的逻辑不同,此次市场担忧的逻辑基础更为悲观:全球性金融危机再次发酵,主权债务危机再次对金融体系造成冲击,危机的影响和后遗症可能比上一轮更为严重。2008年底的“次贷”金融危机暴发时,政府还能凭借财政力量施以援手,这次是救助者政府自己出了问题。当私人部门的经济未复苏时,政府部门的收缩行为,自然会引起经济回落。

但是,笔者认为,即使西方发达经济体受到公共债务危机的影响,经济复苏势头被打破,中国经济增长的趋势还是比较确定的,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进程不太可能被打破。中国经济不会二次探底。

首先,主权债务危机对经济的第一重冲击,是紧缩财政行为直接压缩了总需求。在希腊还因此引发了社会动荡。但对于那些还没有暴发公共债务危机的国家和地区而言,这种冲击还是相对有限的,特别是对那些仍然有能力扩大负债的经济体而言,比如美、日以及同属欧元货币体系的法、德等国。对于中国来说,虽然地方融资平台的潜在风险也相当于是地方财政风险,但总体上我国的财政体系还是健康的。从我国财政扩张支出的领域看,近两年我国财政扩张具有典型的非周期性特征,主要表现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快速增长构成了我国财政扩张的主力。因此,2009年我国财政支出增长在更大程度上是战略性的,而不是周期性的。

其次,主权债务危机对经济的第二重冲击,主要来自于债务危机对金融体系的影响。与“次贷”危机导致金融体系流动性不足不同,主权债务危机对金融市场的冲击是提高了市场的真实借贷利率。危机后政府公共部门发债的信用利差上升,融资规模扩大,可能会提高金融市场上的真实利率水平,从而给还未复原的金融体系修复报表的行为增加了难度,同时也对实体领域的投资造成了冲击。从西方金融市场上看,主权债务危机已使西方金融体系的流动性重又趋紧张。对于中国而言,经济金融体系的主要问题是流动性过剩而非不足;在实体经济领域,由于真实利率水平过低导致了资产价格泡沫的泛滥和通胀预期的上升,这是很不同的地方。

由于各国的经济结构差异,服务型经济体尤其是以金融业为核心经济部门的国家,如英国、美国等发达国家,金融部门本身的下降就直接导致了经济增长的回落,主权债务危机通过对金融体系的冲击,对该国的经济增长就有很大影响。对于法、德等以制造业为主经济体而言,此次主权债务危机的冲击就相对有限,此类国家的经济表现也要好得多。对于金融发展水平仍然落后的中国经济来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冲击就更有限了。

当前发生的主权债务危机表明,发生危机国家的财政政策难以再扩大,但也难以收缩。在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就成了单独可用的宏观调控工具,宽松货币政策也将被迫延长。

股市

五菱s1发动机质量怎样

2012股市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