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农业大学:匠心制作,烧饼飘香
华中农业大学:匠心制作,烧饼飘香 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MBAChina网讯】7月23日,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赴山东省淄博市暑期社会实践团的八名成员赴淄博市周村区的古商城,实地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周村烧饼的起源、制作过程以及其承载的文化意义做了详细的调研。
周村是清代我国北方的一个重要商埠,号称“齐鲁重镇”,周村烧饼是周村商埠文化中的一枝奇葩,其薄、香、酥、脆的产品特点,深受中外美食家高度赞誉。周村烧饼已有百年历史,然其源头可追溯到汉代的“胡饼”(发源于西亚地区,丝绸之路形成后传入我国),清朝中期,周村大街经济发达,商贾云集,大批官僚和富商成为纯手工制作的高档食品的主要消费群体,周村烧饼应运而生。
首先调研团来到天下第一村烧饼展览馆,展览馆人员热情的向我们介绍了老工艺的制作方法,之后我们实践团人员在周村烧饼博物馆负一层的体验店真正进行了一次烤饼体验。
在交流中我们了解到周村烧饼的特点是“薄、香、酥、脆”,形成这些特点主要靠的是它的传统手工技艺,而这些技艺的核心又在于一个“烤”字。在与制作周村烧饼的师傅的谈话中,我们了解到:制作周村烧饼的工序分为混炼、分坯切剂、揉剂、延展成形、着麻、烘烤和成品包装这七步,而烘烤是生产工艺的最后一关,也是技术最难掌握的一关。师傅说:“别看小小的周村烧饼不起眼,里面包含的学问可大着嘞!”为了更直接体验周村烧饼的制作过程,我们进入烧饼制作房,在师傅的指导下我们每个人都做出了自己的周村烧饼。
制作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通过亲手制作,我们亲身感受到周村烧饼制作工艺不可描述、只能手口相传的重要特征,这也验证了周村烧饼的传统手工技艺之所以能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因。
当今社会心浮气躁,追求 “短、平、快”(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带来的即时利益,从而忽略了产品的品质灵魂。坚持“工匠精神”的周村烧饼,依靠信念、信仰,看着产品不断改进、不断完善,最终,通过高标准要求历练之后,周村烧饼在21 世纪的今天,在市场经济大潮下的周村,周村烧饼依旧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周村烧饼正在从区域品牌走向世界品牌,周村烧饼事业的蓝图正在新时代周村烧饼人的努力下,一步一步变为现实。
熔铸在周村烧饼中的是手口相传的传统技艺和精雕细琢的工匠精神。我们坚信,百年传承至今的周村烧饼一定会走向世界、发展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