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基金的业绩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基金的业绩归因不包括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基金的历史业绩并不代表未来
历史业绩就是过去基金的业绩,可以当作购买基金时候的参考,但是历史业绩只是基金的过去表现,建议你可以在基金买卖网上面查看基金的其它信息,持仓情况、阶段涨幅、净值走势等等。我觉得历史业绩具有滞后性,但是可以分析出基金经理的管理水平。
评价基金业绩的绝对指标
詹森指数。评价基金业绩的绝对指标是詹森指数。
詹森指数是测定证券组合经营绩效的一种指标,是证券组合的实际期望收益率与位于证券市场线上的证券组合的期望收益率之差。
如何辨别基金以往业绩?
最近在看约翰伯格的经典之作《共同基金常识》,重新梳理了一下自己对于基金投资和投资组合理念的认知,同时里面也谈到了对于美国长期业绩的研究成果,并且提出了很多有悖于我们现在的投资理念的观点,其中部分内容和题主的提问有所关联。基金的业绩讨论个人认为要有延续性才能进行合理的评价,其次要对比该基金的业绩进行比较,最后就是最优解的问题。下面我就从上面这三个方面给大家做个简单的介绍。
基金业绩的评价需要有延续性基金业绩的评价个人认为要建立在两个基础之上,一个就是产生这些业绩的得是同一个基金管理人,二个就是基金的投资风格并没有发生漂移。
首先,如果一只基金的业绩是由5名基金经理创造的,那要如何评价这只基金的过往业绩?也许这只基金的绝大部分收益都是1-2名基金经理创造的,另外的只是打酱油的,我们如果没有不去关注而仅从数据上去观察,是很容易误导投资者的判断的。过去因基金经理更换而导致业绩急挫的基金不在少数。如果我们是要基于一直基金过往的业绩进行选择,那频繁更换基金经理的基金产品就值得我们小心了,毕竟这里面到底是谁的功劳谁都说不准,可能是市场的,可能是运气,也有可能是能力。
其次,如果一只基金在创造过往业绩的时候,由其所固定的风格,比如是大盘价值型基金,却在后面的运作中不断的在中盘成长和小盘成长中不断地切换,你觉得需要用怎么样的方法,才能全面评价这只基金的过往业绩?切换投资风格过程中是运气还是能力,运气和能力的占比,这些都是非常复杂的。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能够长期准确把握市场风格转换的基金经理并不存在,基于这一点,我对于投资风格漂移不定的基金持质疑态度,这样的基金业绩不评价也罢。
最后,让我以原公募一哥王亚伟的成名基金——华夏大盘精选进行举例,给大家提供一个思考和评价基金过往业绩的角度。
成立于2004年8月11日的华夏大盘精选,是一只混合型的股票基金,目前管理规模41.12亿。成立至今创造了2381.74%的收益率,年均收益率高达148.85%,其中任职最长的就是王亚伟,任职期间接近6年,而其余的基金经理普遍在2年以内。
我们从基金经理的更换情况,来对基金过往的业绩有个整体的认识。该基金在王亚伟辞职以后,该基金一共更换了8位基金经理,其中6为基金经理任职不满1年,而目前在任的基金经理是2017年5月接手的,也就是说2012年5月-2017年5月这6年间的业绩我们根本没办法进行评价,因为都是不同的基金经理创造的,而且非常分散,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该基金成立以来的收益率主要是王亚伟创造的,王亚伟在接手该基金时,其基金的累计收益率是34.18%,在他离职时,该基金的收益率变为了1192.1%,期间基金的收益率为1157.92%,占整只基金累计收益率的48%。而同期沪深300指数的涨幅是104.3%,超越指数实现10倍以上的收益。
而至于投资风格,华夏大盘在现任基金经理陈伟彦接手以后,也发生过三次风格转换。但主要还是以大盘为主,因此这个风格漂移并不明显。但是由于缺乏以往的投资风格数据,就没办法对以前的投资风格进行分析。
所以要对华夏大盘这只基金的过往业绩进行评价我们根本无从下手基金经理频繁更换使得我们进行业绩评价没有一致性的基础,无法结合投资风格的稳定性进行全面的评价。但是单从基金的业绩来看,该基金主要的贡献还是来自于王亚伟任职期间。现任基金经理任职期间只有2年多一点,业绩的持续性依然难以判断。
因此,如果我们要对一只基金的过往业绩进行分析,第一步至少要有一个一致的基础,那就是同一名基金经理,或者是任职至少3年以上的基金经理,否则难以判断业绩的连续性,虽然研究也表明过往业绩对于未来的影响很小,但至少也是有参考价值的。第二步就是要结合投资风格的稳定性去看基金的过往业绩,如果投资风格相对稳定,那其投资方法和体系应该说是相对比较稳定的,如果漂移的太厉害,那就比较难判断了,毕竟要能把握变幻莫测的市场风格是非常困难的。
基金业绩的参考标的在了解了基金的管理人是否一致以后,我们可以尝试结合投资风格对基金的业绩进行分析了。但是分析的时候我们需要参考一个标的,这里我建议和同类平均和指数进行对比。这里还是以华夏大盘为例。假设华夏大盘的基金经理是同一位,而且投资风格主要还是以大盘为主,基于这样的前提,我们对其过往5年的业绩进行逐一分析。
因为累计收益率走势只有5年的,因此我们就对5年的年度业绩进行分析。从近5年的年度涨跌幅来看,该基金有2年没有跑赢沪深300指数,4年没有跑赢同类平均,从这一点看,我们就知道这并不是业绩很出色的基金。比如2014年这样的上涨行情,涨幅只有6.06%,跑输沪深300指数近45个基点;而在2018年这样的下跌市,仅跑赢沪深300指数5个基点,跑输同类平均4个基点。
从其与沪深300指数的收益率走势图来看,这只基金在近5年的绝大部分情况下都是落后于沪深300的,只是在2018年2月后,开始领先于沪深300。要知道华夏大盘的固定基金费率是1.75%,还不算上交易成本。假设我们在2014年1月1日拿50000元买了华夏大盘,用了另外50000元买了一只个人比较看好的沪深300指数基金,那我们的收益差距到底会有多大呢?
需要说明的投资期间是2014年1月1日—2019年6月28日,申购费率就按网上的0.15%,期间没有赎回,而派发的红利均进行再投资了。
在这5年多的时间里,投资华夏大盘的50000元变成了83512.93元,期间收益率67.03%,年化收益率是9.8%;而投资富国沪深300的50000元则变成了120637.4元,期间收益率141.27%,年化收益率是17.41%。而同期沪深300的涨幅是64.19%,这个数字是没算上沪深300个股的分红的,也就是说如果你购买了华夏大盘你的投资是跑不赢沪深300指数的,而且你每年还要付出相比指数基金更高的维护成本和固定费用。
所以当我们对基金的过往业绩进行对比分析的时候,除了要和同类平均进行对比,还需要结合指数基金进行对比。因为如果这只基金连成本更低的指数基金都跑不赢,那这只基金就没有什么投资价值了,那为什么不把钱投到更加便宜和省心的指数基金上面呢?
综上所述,要对一只基金的过往业绩进行合理评价,我们首先要关注这只基金的业绩评价基础是否一致,也就是是否是同一位基金管理人在相同或类似的投资风格中创造的业绩,如果不是的话,那我们就要根据不同的管理人进行时间切割进行分析。其次,我们在确定了一致的评价基础以后,我们需要结合同类平均和指数对过往业绩进行交叉对比,以了解该基金是否能够为投资者创造持续的超额收益。对于一只主动管理型基金来说,超越指数的收益是其存在的意义;对于抑制指数基金来说,有效跟踪甚至是超额收益也是其立命之本。
以上就是个人对于基金过往业绩评价的看法,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基金上半年业绩出炉,你的基金赚钱了吗?
上半年很多投资者都在疯狂晒收益,而且基本上都在30%以上,让人非常羡慕不已。而我一向追求稳定收益(控制回撤前提下获取较高收益),故我买的基金主要是打新基金。何为打新基金?主要通过配置一定的底仓股票市值(6000万以上),专门网下配售科创板新股,我们都知道在A股市场上,新股不败,所以这些基金会等上市后卖出这些配售的新股获取收益。我打新基金也是分配到多家基金公司,如泰康资产、博时基金、信诚基金等,主要是为了我的基金组合能达到市场所有基金公司配售新股的平均水平。打新基金真的很稳,回撤比较也比较小,比如我持有的泰康颐享在疫情期间最大回撤也只有4%左右,同期沪深300指数回撤达到15%,可见打新基金能较好控制风险,满足我的需求。当然该基金上半年的收益也不高,只有6.85%,比很多投资者动辄20%以上的收益率是没法相比的。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