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业地产不惧“新国五条”21.9亿通州“抢”地
华业地产不惧“新国五条”21.9亿通州“抢”地 更新时间:2010-10-9 6:53:14 本报记者 王 峥 国庆节假期过去的第一天,此前刚刚借助中诚信托融资6.1亿元的华业地产就公布了一则总价高达21.9亿元的拿地公告。 根据公告显示,经北京华业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四届四十七次董事会审议通过,公司参加了有关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公开招标,并于2010年9月30日接到北京市国土资源局核发的《中标通知书》,公司成功竞得北京市通州区运河核心区 IV-02、03多功能用地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中标地块的用地总面积分别为17913平方米、27429平方米,其中建设用地面积分别为11222平方米、16520平方米;建筑控制规模分别为88000平方米、163000平方米;用地性质均为 F3其他类多功能用地,出让年限均为商业40年、综合50年;中标价格分别为76912万元、142460万元。 不过,就在华业地产巨资拿地的前一天,国家七部委刚刚发布房地产调控新政“国五条”,在政策落实、信贷、税收、供给、市场秩序等5个方面提出新的要求,其中不乏直接影响楼市的重磅条款。 而华业地产作为一家实力并不十分雄厚的房地产企业,此时豪掷21个亿拿地,确实耐人寻味。因为就在9月1日,华业地产还公告称,公司及相关子公司拟与中诚信托签署合作协议,由中诚信托设立集合信托计划募资6.1333亿元向大连海孚公司实施增资。信托资金将用于大连海孚公司拥有的大连第一发电厂解放广场厂区搬迁改造项目的开发建设。 也就是说,华业地产在巨资拿地的同时,却还要通过付出较多利息的信托贷款募集资金以开发在建项目。那么华业地产这两个看似完全不同的行为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根据华业地产2010年中报显示,其期末货币资金10亿,预收款项15亿,其中货币资金10亿基本上没有银行受限。而预收款项在财报上作为负债处理,但实际上已经入了开发商账户,开发商可以支配该笔资金。所以,华业地产在2010年年中可以支配的资金多达25亿元。而按华业地产的规模,25亿元的可支配资金并不算少,所以说华业地产并不算缺钱。并且,其2010年上半年还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19.84亿元,而投资费用却寥寥无几。显然,华业地产手握巨额现金并大幅举债,靠信托资金开发在建项目的目的只有一个,即扩张拿地。 华业地产在2010年中报中也指出,房地产投资仍保持高位增长,短期内调控政策对经济不会造成很大影响。华业地产表示将继续保持稳步扩张的整体经营思路,并加大对重点城市的投资力度。战略上华业地产将力争通过几年努力成为全国性综合类地产公司。而这也进一步印证了公司扩张拿地的目的。 有分析人士就指出,在“负债经营,囤钱买地”的扩张模式下,华业的如意算盘是:尽快利用自有资金加强土地储备,同时在建项目迅速推向市场,在售项目资金迅速回笼,解除各种质押和借款,然后再利用股权或是自有资金对储备用地进行开发。 同时在这种“买地―卖房―再启动新项目开发”的循环模式下,卖房的环节最为关键,否则这个循环模式将“土崩瓦解”。而在如今房地产调控持续进行,国五条与各地方调控细则纷纷出台的情况下,下半年的房地产销售市场不容乐观。而一旦各项目销售不畅,华业地产这种“负债经营,囤钱买地”的扩张模式很可能遭遇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