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耳蜗下半年扩产机构抄底海南海药

人造耳蜗下半年扩产 机构抄底海南海药

人造耳蜗下半年扩产 机构抄底海南海药 更新时间:2011-2-25 10:48:44   经济观察网 记者 仇子明   日前,海南海药拟通过定向增发控股51%的上海力声特之主打产品人造耳蜗已得到评审中心专家评委的通过,按照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其将在30个工作日内获得医疗器械证书。这意味着海南海药的定向增发亦极有可能在4月底前完成。该说法于2月23日下午15点,获海南海药副董事长许力宏证实,“公司自上市以来已经多年未曾融资,本次定向增发若顺利完成,将是公司的重点转折点。”  由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教授、中科院院士王正敏领衔研究团队,历时20年,海南海药通过增发控股51%的上海力声特自主开发的人工耳蜗获得了正式批文,力声特是国内唯一掌握人工耳蜗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公司,打破了由外国3家医疗器械巨头垄断全部市场的局面。该产品由此被业内视为中国医疗器械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记者在海南海药总部采访时了解到,通过安装人工耳蜗,中国近3000万聋哑人士的生活将被彻底改变,性能良好售价只有6万元/套的国产人工耳蜗将彻底替代高价进口平均售价在20万元/套的洋耳蜗。  据了解,发达国家聋哑人已经不属于残障人士,亦无聋哑人学校,在社会福利支持下,通过安装由社保报销的人工耳蜗后,聋哑人变成了正常人。2006年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调查表明我国听力残疾人口达到2780万人,占到世界听力残疾人口数量的20%左右,其中重度极重度听力残疾人口数量为600多万人,且每年新增儿童病例超过3万人。  目前国际上售价平均在5万美元,老款产品在国内最便宜售价也高达15万元/套,致使国内许多患者由于支付不起高昂的设备费用而得不到治疗。随着国产人工耳蜗的问世,价格有望直接降到6万元,可以预期将有大量原先由于支付不起高昂的设备费用的患者将能变成正常人。  记者在海口市海南海药总部采访时,被公司副董事长许力宏告知,力声特所生产的人造耳蜗与进口产品所不同的是,这一自主研发的产品更加适用于“汉语系”,而海外进口的人造耳蜗仍是在英语的基础上研发生产的。也就是说,力声特的人造耳蜗更实用于国内市场。  2月23日,许力宏还向记者进一步表示称,“公司目前已经具备了生产人造耳蜗的能力,定向增发完成后,可进一步扩大产量。”  华创证券医药资深研究员廖万国认为,不计算人工耳蜗的收益,2011年的医药主业利润就将达到每股0.83元,处于同类医药股估值低端。据了解,发达国家医疗器械与药品的销售额比例是在1:1水平上,而中国此比例却只有是1:6。可见医疗器械公司的成长性将大大超越一般医药公司,医疗器械股也将享受高估值。  如果我国政府为600多万人重度听力残疾人士实行与发达国家类似的社保补贴安装人造耳蜗,市场销售将接近3500亿元,为海南海药创造的利润也将是个天文数字。另据申银万国测算,仅国内6岁以下儿童市场约为70亿元,如果考虑单个聋人植入后内置和附属装置的升级,市场容量更大。  随着人造耳蜗批文悬念的日渐消退,各路机构投资者亦是纷纷抢滩。公司2010年三季报显示,前十大股东中,机构投资者已经占据八席,而八个机构席位中,有七家机构均在当季度新进建仓或增持。  另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月24日,随着大盘的急挫以及医药板块的普跌,海南海药亦在当日跌停报收,但深交所公开交易信息却显示,跌停当日,该股买入金额最大的前三名均为机构投资者,共买入3604.7万元。  廖万国预计海南海药5年内实现50亿元销售收入规模将存在较大的可能性,按照最低10%的净利润计算其净利润规模将在5亿元左右。如果加上人工耳蜗的利润贡献将可能达到6亿元或更高。由此,研究员看高该股至41.5元。  2月23日,海南海药收涨于27.93元,较研究员的目标价尚有48.59%的溢价空间。  作者:仇子明

股市二次金叉

教育行业ai人工智能发展

福师大复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