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我方团队未央
“凡是麻雀能飞到的地方就有山西人”,这是对山西商业帝国的评价,山西商人的富有,在经济学上充斥了太多的天文数字,无需再过多赘述。总之,这伙从寻常巷陌走出的农民,遍布在了中国最繁华最高贵的街道。
但鲜为人知的是,这群精于算计的商人还是一群战士。
一、以命相搏的起家
晋商起于明代鼎盛于清。明代初年,政府实行开中制,鼓励民间囤积粮食运往边关,然后发给运粮百姓“盐引”,有了它便可在政府指定地方贩盐。这群世代在黄土高坡耕种的农民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北接草原,南临中原,往北民族纷争设军事重镇,往南产量丰富可以囤粮
。
于是,不少山西人开始走上了漂泊之路。
山西多山,崎岖的山路成为了抢劫的天堂。以杀虎口为例,此口两侧高山对峙,地形险峻,东依塘子山,西傍大堡山,却自古便是南北重要通道,有民谣称“杀虎口,杀虎口,没有钱财难过口,不是丢钱财,就是刀砍头,过了虎口还心抖。”这样一条道路,别人不敢走山西人走,别人不敢过山西人过。这群人怀揣着过上更好生活的梦想,咬着牙踏上了征途。人越去越多,势如潮涌,
他们成群结队组建商帮,练就武艺与山贼对抗,形成了“走西口”。
乾隆年间,一个祁县的穷苦农民离开了家乡冒险来到归化。当时山西商人在此已经有一定的势力,凭借年轻力壮和祁县人的身份,他成为了“大盛魁”商号的一员,他在这里拉着骆驼游荡于千里草原,辗转于长城内外。几年后,他扔掉手中缰绳,在旅蒙商人必经之地萨拉齐当起了小伙计,之后开始在这里卖豆腐豆芽。
至孙子乔致庸时,生意已遍布全国。
二、千里单骑拜关公
山西商人经商以晋冀两地为枢纽,北越西伯利亚,东至日韩,南到南洋,西迄中亚,国际商路汇通天下,却也险象环生,
成为盗贼的目标,山西便涌现出了一批镖局来为票号服务。
第一家镖局是什么时候成立,已无准确记载。近代学者卫聚贤《山西票号史》里考证:“考创设镖局之鼻祖,仍系乾隆时神力达摩王,山西人神拳张黑五者,请于达摩王,转奏乾隆,领圣旨,开设兴隆镖局。”卫聚贤还推论,镖师们一旦看到远处山上有土匪,趟子手就大喊:“合吾一声镖车走,半年江湖平安回。”据说,这个 “合吾”即“黑五”的谐音,以资纪念。除去镖局护驾,
山西商人还找到了他们的精神寄托——关公。
关公,山西解州常平村人,也是山西商人的精神寄托。常年的远走千里经商,不能携带家眷,一如演义中的关公“千里走单骑”。尤其是嘉庆以后,社会日益动乱,盗贼四起,山西人出门,便把自己的这位同乡带上,走到哪里安顿下,先把牌位供在桌子正中,双手做拱,深深一揖,若是日后发达,还会为关老爷赠台唱戏。
三、江南晋商来抗倭
明清时期的江南是当时商品经济最为繁荣的地区之一。江南多富户,可随着山西商人纷至沓来,有一天他们发现,
这里的银子,以极快的速度汇聚去了平遥里一座不起眼的票号——日昇昌。
更有乾隆年间,苏州人猛然发现家乡出现一座全晋会馆,它的主人却是一群没有文化,操着北方口音的土财主。原来,苏州地区商业竞争激烈,人在异乡的晋商为谋发展,广泛联络同样在苏州经营产业的同乡们,齐聚会馆以谋发展。就这样,百年沧桑后,全晋会馆成为了苏州历史上260多处会馆公所中,留存至今最宏大最具代表性的古建筑。抱团取暖的外乡人,搞得江南富户很没有面子,可是晋商不止于此。
明代嘉靖年间,倭寇纷起,骚扰中国东南地区。
苏州作为当时的商业大都市自然首当其冲,倭寇隔几天围攻一次,仿佛一群讨厌的耗子,专门恶心人,一时间苏州民心不安。此时,山西商人请缨为苏州而战。
这群走南闯北的土财主,走沙漠,冒风雪,开辟商业帝国;建会馆,组商帮,抱团做生意。多年的经验与默契,使得他们战斗力大增,山陕盐商及家属组成500人的商兵守城,擅长骑射者有几十人,
专
在倭寇搞夜袭时射杀贼人,力毙数名,倭寇溃逃,他们的英勇既保护了江南晋商,也守了苏州一方平安。
而这不过是晋商面对盗贼的常态而已。
历史的辉煌留给我们无限的遐想,到了清末,晋商未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开办现代银行加之挤兑风潮爆发,烜赫一时的山西商人轰然倒台,过去的繁华被尘封在古老的大院中,又引来无限的唏嘘。
一段著名的黑历史,掩盖了一代帝王的真正功绩
日本南洋姐:出卖自己强大国家,如此“爱国”为哪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