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中国股市退市将常态化,1992-2023年IPO、股权融资、总市值数据-中国股票市值多少钱

本文部分数据来自于网络整理,不确保数据完全准确

2020以来中国股市IPO节奏大幅提高,退市数量依然很少

从历年数据来看,中国股市扩容速度在2020年开始连续三年都保持快节奏的IPO步伐,IPO数量远超2020年以前,融资市的特征十分明显。

一方面IPO大举上市扩容,但另一方面退市数量却很少。2020年开始,退市数量在上升,但退市数量明显低于IPO数量。2022年IPO上市428家公司,但退市只有46家。

不过,2022年退市了46家,远超2021年退市的21家,退市也在加快。

目前A股市值/GDP依然不高

2008年,A股平均总市值只有18.92万亿元,占GDP60.3%;

2013年,A股平均总市值23.54万亿元,占GDP40%;

2022年,A股平均总市值80.03万亿元,占GDP66.1%.

对比美股,股市总市值25万亿美元左右,GDP25万亿美元左右,股市总市值占GDP的比例100%左右,明显高于目前中国的66%。这说明,中国股市市值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股市市值的提升,要么是股票指数的上涨来实现,要么是继续加大IPO数量,股市融资增加、股市股票数量增加来实现。

更大的可能还是两者同步进行,一方面股市还会继续扩容,另一方面股票指数上涨来实现。

中国股市融资市的特征十分明显

A股股市融资,包括IPO(首发上市融资)、再融资(增发新股、配股、可转债、优先股等等)。

观察2001年以来,A股历年融资额,可以发现,中国股市融资节奏越来越快。尤其是2014年开始,A股股权融资额快速增长,平均每年股权融资额1.5万亿左右。

2008-2022年,A股每年的股权融资额累计达到17.4万亿元,其中IPO融资额3.76万亿元。

2008年-2022年,A股总市值增长了61.1万亿元。也就是说融资抽血占了市值增长的28%。

为何中国股市会重融资

通过上面数据可以发现,中国股市自开始以来,总体保持着上市节奏不断加快、上市数量不断增加,每年从股市融资抽血规模庞大,但退市数量却一直很低的状况,这就是典型的融资市特征,即股市主要服务于实体经济,服务于实体企业通过A股融资来促进企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

过度快节奏的融资导致股票指数上涨较少,更多的是通过融资额的增加来贡献市值的增长。

之所以中国股市会重融资,这与中国经济发展特殊阶段有关。中国经济还处于较快增长阶段,人均GDP只是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经济增长较快,企业规模扩张较快,企业融资需求较高,股市自然也会快速扩容股市规模。

未来,随着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企业融资需求也会下降,IPO数量自然会慢慢减缓。

中国退市将常态化,股票死拿不放容易被退市

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就是最近30多年,中国股市每年退市的股票数量都很少,2022年最多也就46家,远低于IPO数量,只有IPO数量的十分之一,这就导致中国股市的股票数量越来越多。

股票的背后是企业,而企业就是一个生命,凡是生命,有生就必有死。企业从设立到发展,难免会经历繁荣到衰落的过程,最终都会从衰落走向死亡。

企业所处的行业本身存在着生命周期,很多行业在漫长的时间长河中走向消亡。比如以前的手机被智能手机取代,报纸被互联网取代。洛基亚以前很牛,后来行业消失,企业也就消失。

一个企业,一个股票,能够活过百年的少之又少。比如之前100多年历史的雷曼兄弟在金融危机中破产消失,比如100多年的瑞士信贷在2023年也消失了。

可见,多数企业、多数股票的最终命运就是退市。

中国股票退市少,更多的不是垃圾股、亏损的上市公司数量少,而是退市制度本身的不完善导致的。

随着注册制的推行,未来,一方面会有大量的股票上市,另一方面也会有更多的股票退市。那些经营不善的股票会被强制退市。

从宏观角度来说,未来中国经济增速放慢之后,更多的行业增速会降低,更多的企业经营会困难,更多的股票会持续亏损,更多的股票会符合退市标准,而被强制退市。

因此,中国股市很快会进入退市常态化的状态,退市数量会急剧增长。以后散户炒股,就不能抱着一个垃圾股、亏损股票长期死拿不放了,因为长期拿着的结局可能就是退市,最后巨亏。

光学影像测量仪

ogp投影仪

影像测量仪系统

上海影像测量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