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内主流财经媒体《21世纪经济报道》策划了家族办公室系列深度调查,第二篇是《家办的钱流向何处?》,从家族办公室、创投机构、律师以及行业智库等角度,调查和分析当前家族办公室等投资方向,资金流向。
7月6日,家办标准研究院秘书长梁声就这话题专门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采访,现将相关问答刊载,供各位家办同仁指正。
近日,瑞银发布的《2023年全球家族办公室报告》表明,27%的亚太区家族办公室计划于未来五年增加私募股权直接投资,而他们最感兴趣的行业是科技、医疗保健、信息及通讯、房地产和租赁。
从国际经验来看,很多传承百年的欧美家族在享受完“创一代”成功的红利后,大多转型成了资本机构,通过“资金资源传承+投资新实业”的方式实现家族财富的传承。
其次,从国内来看,前一个经济周期获得财富大幅增长的商业,已不再是当下或未来的增长点和时代红利所在。譬如,近年来,部分“创二代”没有接班家族企业的表面原因是与成长环境和兴趣爱好有关,但我们深入了解后发现并不仅是他们对传统主业不感兴趣,而是良好的教育和足够的国际视野让他们清楚明白需要寻找新的商业,这也契合了当下众多实体企业“寻找第二增长曲线”的转型趋势。
此外,股权投资能让家族企业链接上新商业的“创一代”,帮助家族积累商界人脉和资源同时,触达到社会的发展趋势和前沿科技,或许才是越来越多家办开始亲自下场做直投的底层逻辑。
据了解,譬如罗斯柴尔德家族、洛克菲勒家族和瓦伦堡家族等均通过直投进行资产配置。而国内也越来越多家办开始招兵买马,增设直投团队,对一级市场的直投跃跃欲试。
(以上内容《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深度|家办的钱流向何处?)
有研究报告显示,每年都有越来越多的家办进行直接投资。私募股权的平均配置继续上升,从2019年的16%平均配置增加到2021年的21%。但也有人士指出,募资寒冬下,越来越多创投机构将目光聚焦在国内家族办公室,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VC/PE)都想尽办法去接触家办,希望获得一些“活水”。请问你们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是怎么样的?
梁声:
上述问题中关于私募股权平均配置比例上升的报告我们之前关注过,该数据主要调研的是欧美尤其是北美家族办公室的投资偏好情况,在过去一年面对高通胀高利率的金融市场环境,倾向直接投资的欧美家族办公室数量和资产比例增大,但是,我们认为这一增长比例并不明显,更多是一种应对特定市场环境的平衡投资举措,同时,局部地区数据不能不能代表全球家族办公室的情况。
我们相信,从家族办公室使命和理念来说,保持资产的稳健和安全依然是大部分家办的首要目标。最近两年,随着国内经济整体放缓,对互联网等行业的整顿,以及资本市场的规范,创投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调整压力,包括直接募资和按期退出的难度、效率和风险都在增加。
的确,相较于2021和2020年,去年与我们接洽或通过我们与家办接洽合作的风投机构和私募股权机构呈增长的迹象。
从去年1月份开始,包括创投协会、私募基金、产业基金,还有香港和澳洲的产业基金陆续来访,截至目前,超过30家机构与家办标准研究院进行过接洽和合作,或通过我们的对接机制与国内家族办公室进行募资,数量和规模比2021年大概有90%左右的增幅。据我们观察,从去年底开始,VC/PE、创投机构主动与家办互动的频率在增加,包括利用联谊会、投资沙龙、主题推介会等形式,在这方面,北上广深,苏州、成都地区的家族办公室较为活跃。
研究表明,亚太家办计划增加股票投资配比。当谈到资本市场时,家族办公室的客户未来能期待什么样的长期回报?
梁声:
疫情后,由于经济复苏的程度和金融市场情况不同,亚太和欧美在资产供给方面存在差异,2022年主要国家股指都不同程度下跌,除土耳其、阿根廷和委内瑞拉增长超1倍之外。亚太包括韩国、香港、越南和我们上证指数都下跌10%-30%。今年上半年亚太股指反弹明显,日本、台湾和新加坡股指增幅在20%以上,仅次于纳斯达克,表现优异。
换句话说,如果亚太家族办公室在去年增持亚太的股票资产,那么今年获得正收益的概率会比较大。
具体到家族办公室客户而言,家族办公室资产配置是一个非常个性化、定制化的服务方案,因应家族客户的需求和风险偏好,家办会有针对性建议和资产配置方案,最终由客户遴选决定。
据我们观察,对于资本市场长期回报,家办客户是比较注重和认可的。无论是从家族资金安全、家族财富传承,还是子女、老人的保障等方面,对交托家办打理资产的长期性和安全性的重视程度要高于近一两年的损益。当然,如果股票投资标的,还能满足家族客户一定的社会效益需求,比如ESG、比如慈善元素等,那更会加速家族客户的决策效率。
另类投资在未来的家族投资组合中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吗?如何看待各种另类资产的机遇?
梁声:
国内目前低利率低通胀和低增长趋势越来越明显,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传统标准化的理财、基金产品的收益率随着经济放缓、利率走低,收益率普遍下滑而失去对高净值人群的吸引力,包括家族办公室及高净值客户群,将会更加重视甚至转向另类资产,寻求和挖掘更好的收益机会和安全边界。
但是,我们不认同“资产荒”,只认同“好资产荒”,资本金融市场从来不缺投资标的,好的标的在任何时候都是稀缺品,关键什么时候选、如何选。另类资产种类较多,而且多数属于非标产品,周期相对较长,收益率和风险都比普通投资品要高。
我们认为,首先家族投资的投资组合是需要另类资产的,建议比例不能超过20%。其次,当前国内经济放缓,另类资产挂钩房地产、实体企业的要慎重选择,要寻求专业的合作伙伴和中介组织去寻求和筛选优质资产。
此前,我们曾与部分券商投研机构互动,建议家办及高净值人群重点关注挂钩民生刚需、自然垄断行业等相关领域产品,低配高收益高风险产品。
通常来说,富豪客户对家族办公室资产配置的整体回报率会如何预期,回报率能否超过预期是否对他们将更多个人财富交给家族办公室管理有所影响?在这方面,你有何建议或提醒?
梁声:
一般来说,
富裕家庭或者高净值人群在家族办公室服务范畴里面,不首先以回报率作为决策的依据。家办服务是综合性为主,重在解决委托人或者客户的重点问题,比如家企风险隔离、子女教育传承、资产分散配置和慈善事项等,并非以高额资产回报率为核心指标,不少情况下,高风险高回报的项目资产往往反而不会受到家办的推荐。这也是家族办公室与其他金融机构服务理念的重要区别之一。
高净值客户将更多个人财富交给家族办公室管理一个前提是对家办的信任感和专业服务的认可,
据我们研究,家办从接触客户到获得信任,再到充分信任,分别需要1年、3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交往和考察,在这过程中会逐步加大对家办的投资和服务深度。
需要提醒的是,我们认为,体现家族办公室理念和隔离家办操作风险的重要指标是,家族办公室原则上不能直接接受客户的资产,包括现金。而更多通过综合方案的设计、推荐服务机构的方式来服务家办客户。如果热衷于接受客户现金资产,亲自操盘的家办,我们认为客户资金和风险远大于普通类型的家办。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下,对家族办公室的投资官或投资团队而言,还面临着哪些困难或挑战?
梁声:
当前国内经济形势下,预期不明朗,市场投资情绪不高,家族办公室投资团队在决策上多数会趋于更保守的状态。
以二级市场为例,据我们了解的家办反馈,去年大部分股票私募的投资都出现较大的回撤,能够获得正收益的产品屈指可数,投资结果不理想促使部分资金出走,寻求更有保障更稳定的产品。另一方面,家族企业和高净值人群本身投资和展业也趋于保守,资金积累和配置压力增大,从而寻求家办更好地帮助家族投资或者提供更准确和合适的投资建议。
其次,家办投资官还将面临说服和引导客户配置新兴的投资标的,包括另类资产的压力。比如今年以来香港热推的虚拟资产、商业地产信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