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在过去的300年里,印度作为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在人口总量上一直紧随中国因此,中国经济峰值和负增长的必然结果美国的总人口是几乎没有时滞的“世界与中国人口最多的国家”把头衔给印度。
联合国最新的人口预测确实表明,这种变化只会在一眨眼的时间里发生—2023年(见图1—1)世界与中国人口最多的国家”这个标题并不重要,适合中国的参考框架 美国的发展前景并不看好印度。但是,只有通过比较才能区分比较中国和英国也是有意义的这更有助于理解中国的变化和相关的挑战自身发展阶段。
其实中国自古以来就没有“世界与中国人口最多的国家”的称号。根据英国经济史学家安格斯的说法·根据麦迪逊整理的史料,从公元元年到1500年,印度的人口比中国多;直到1600年,中国才取得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的地位。尽管此后有一段时间,两国在人口规模上交替领先,但至少自1700年以来,中国一直牢牢占据着世界第一的位置美国人口最多的国家。然而,如图1—1显示了自1950年以来的人口变化可以看出,建国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 美国独立后,两国经历了不同的人口发展,在中国总和生育率持续下降的同时,印度长期保持较高的生育水平。
比如中国的总和生育率早在1991年就跌破了更替水平,当时是1.93,印度 美国的总生育率要到2020年才会降到更替水平以下,到2020年将达到2.05。更不用说两国总和生育率跌破更替水平后持续下降的相对速度的差异了仅从总和生育率首次跌破更替水平算起,两国至少有30年的时间差 人口转变过程。
中印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也是有目共睹的。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印度 美国2021年的人均GDP将以2015年的定值美元计算(国内生产总值)1961美元,仅相当于中国1998年的水平。事实上,中国和印度的总和生育率低于更替水平有29年的时滞,期间两国的经济发展表现差异很大。按照可比标准,中国 美国1991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1.8倍,2020年升至5倍.7倍。
与许多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 美国在快速增长时期的经验表明,无论人口模式如何(例如,对经济增长可能有利或不利)无论是收获人口红利,还是克服人口阻力,都需要依靠一系列其他条件,包括经济制度的激励水平、劳动力的整体教育水平、资源配置的市场化水平、对外开放水平和经济发展共享水平。没有这些发展的必要条件,人口只能成为负担,而不会转化为加速经济增长的红利。
从漫长的历史中也可以看出,早期中印总人口交替领先“世界与中国人口最多的国家”这个头衔和开发业绩开发水平没有直接关系。比如麦迪逊整理的历史数据显示,从公元元年到现在,中国和印度以人均GDP衡量的发展水平并没有实质性的差别,是中国 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实施的改革开放政策,极大地扩大了两国的发展差距。40多年的改革开放,某种程度上超越了以往所有的历史。
但是话说回来,中国的主要时期 中国的改革开放(1980—2010年)确实是与有利的人口转变阶段的交汇点经济的快速发展确实得益于人口红利从2010年开始,中国人口红利加速消失,经济增速确实从高速转为中速。例如,中国实际GDP的年均增长率是在1980年—2010年,这一典型的人口机会窗口期高达10.1%,在2010—2021年,人口红利加速消失的阶段大幅缩减至6.9%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经济增长的表现将受到人口结构转型因素的影响,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然而,人口发展趋势的变化不是命运或极限,也不应成为经济增长的最终决定因素。任何一个国家,无论处于何种人口转变阶段,只要有适当的经济体制和机制,充分调动资源和要素,有效配置资源和要素,就能克服不利的人口因素的干扰,取得良好的经济增长绩效。此时,我们可以换一个比较对象,即从与印度的比较变成与美国的比较,加深对人口是重要因素但不是命运这一论断的理解。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制定了2025年和2035年的经济发展目标。从定性的角度来看,这一目标表述如下“十四五”期末中国达到当前高收入国家标准,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从定量的角度来看,实现这两个目标需要“十四五”自这一时期开始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55%左右。按照这个增速,估计2030年左右,中国经济总量将超过美国。从事预测的学者普遍认为,这是一个可行的增长率,因此,中国将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的预期中国在2030年左右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是合理的。
现在来看,这个预测是科学客观的,本身没有任何瑕疵。我们应该相信,人口负增长的事实不会改变中国成为世界的期望 美国最大的经济体。但也需要指出的是,学者在预测未来经济增长率时,隐含的假设是中国人口总量将在2030年达到峰值。换句话说,当时的预期是,当中国人口总量达到顶峰时,经济总量将超过美国,即预期两个重要的转折点同时到来。
这种同步预期不无道理。我们不妨回忆一下,2010年,当中国15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数量达到顶峰时,中国 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更有意思的是,这一年也恰好是日本人口总量达到顶峰的一年,随之而来的人口负增长引发了日本严重的经济衰退。这似乎表明,人口转折点和经济转折点之间存在统计相关性虽然背后的逻辑比表面看起来要复杂,需要进一步探讨,但可以肯定的是,两者绝不是毫不相干的。
让我们关注一个已经出现的事实,那就是当中国 美国的总人口在经济总量超过美国之前达到顶峰。2021年,中国 美国的GDP是17.73万亿美元,占全球经济的185.5%同年,美国GDP为23.00万亿美元,占全球经济的23.9%美国的经济体量仍然比中国高29.7%
这是中国特有的“未富先老”特征的一种表现。过去,我们对中国人口老龄化独特表现的认识仅限于将老龄化程度与经济发展阶段进行比较。比如我们经常观察到,在相同的人均收入水平下,中国的老龄化速度比其他发展中国家要高、总和生育率更低、人口增长速度较慢等。由此透露出的许多信息无疑对我们了解中国大有裨益■新国情。
然而,这个新的事实,即中国的速度 美国的人口结构转变不断超出预期,这应该有助于我们认识到“未富先老”这一特征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在一定条件下具有递增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往往超出预期。这说明要及时准确地掌握变动的人口数据及其发展趋势,隐瞒或判断不准都可能误导宏观决策。此外,无论数据揭示了什么趋势,决策者和研究人员仍然需要提前思考,而不仅仅是密切关注“灰犀牛事件”动态趋势,但也足够警惕“黑天鹅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