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气象的初春三月,是一年中蕴含期待最多的日子。中国大唐坚持“干就干一流的事,干就干成一流”,保持了安全生产稳定、职工队伍稳定,保障了供电安全、环保安全、供热安全,以绿色保电呵护千家万户的美丽明天,让高质量发展的大唐力量在春天里拔节生长。
高井热电厂狠抓组织保障、深挖设备隐患
陡河发电厂检修职工正在消除设备缺陷 于宝良摄
高标准践行“万无一失”承诺
全力确保用电安全稳定万无一失,不仅是光荣使命,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中国大唐位于京津冀、内蒙古的13家生产企业、共计1707.9万在役装机,在京津唐地区机组发电能力占北京最高用电负荷需求的67.8%,近万名干部职工严阵以待,全情投入保电。
中国大唐高度重视、超前部署,按照一级保电标准,于2月16日正式印发了“1+9”保电方案,建立起横到边、纵到底的责任体系,明确了“思想到位、安防到位、应急到位、蹲守到位、奖惩到位”的保电总体要求。
同心协力、众志成城,中国大唐以必胜的心态、战斗的状态,全面护卫供电、供热以及环保安全。中国大唐所属京津冀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分别到各保电企业现场驻守值班,就近指挥、指导,及时处理异常问题;所属保电企业领导和生产部门负责人始终坚持在岗值班;一线职工各司其职,严守保电纪律,高标准执行岗位要求,展现出“守土有责、责无旁贷”的担当精神。
作为大唐向北京供电的主力电厂,在役世界最大火电厂大唐托克托发电公司升级安保等级,优化应急响应流程,点检、运行和维护人员增加设备巡视检查,发现设备隐患及时处理,形成三重防护体系,保障全国“两会”期间安全稳定运行。
大唐高井热电厂时刻牢记“在京唯一、首都燃机、示范窗口”的责任与使命,将一流标准融入保电工作,设备、发电、检修等部门进一步强化专业技术管理、优化运行方案,强化生产汇报、应急处置和专业协商联动,实现机组又稳又好运行。
中国大唐系统上下以高标准、高效率、高科技对标一级保电标准,全心全意担责,全力以赴践诺,再次交出了一份完美保电答卷。
高质量健全常态化保电机制
保电是中国大唐每年都要经历数次的常规大考。按照规范化保电要求,结合实际细化方案,查漏补缺、固化经验,做到常保常新,为首都保电营造安全稳定清洁的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
“保电在一时,功夫在平时”,这是中国大唐始终树立的保电意识。中国大唐建立健全了常态化保电机制,结合国家重大会议、重大活动安排,严格执行《重大活动保电工作标准》,按照“超前部署、规范管理、各负其责、相互协作、层层落实、有序推进”的工作原则,全面整改问题隐患,确保优质保电时刻在线。
在生产管理方面,落实“减法制”,不进行重要公用系统运行方式的倒换,停止设备定期倒换和定期试验,全面提高作业监护等级,严格控制夜间消缺和高风险作业,全面组织做好机组检修和企业技改项目的安全管理。在燃料保障方面,超前储备,深刻认识煤炭市场形势,敏锐把握市场走势,进一步加强与煤炭企业、运输部门等各方面的沟通协调,确保15天以上的库存目标。在安全保卫方面,实行保电特别通行证制度,严格现场准入,对重点设备和重点区域24小时盯守,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在应急值守方面,严格落实行政、生产双值班制度,严格执行“双报告”和“零报告”制度。
为了检验冬奥会保电能力,大唐在张家口区域企业——张家口发电厂、张家口热电公司、下花园发电厂和蔚县电厂,制定了全方位的预案演练计划,结合实际细化生产安全、环保、信息、安全保卫、燃料供应等专项预案,实战演练了全厂停电、危化品泄露、外力冲击、重污染天气等预案,对演练中暴露出的问题和隐患进行分析,并制定严密的安全防范措施,全面提升了保电能力和水平。
高水平攻坚蓝天保卫战
打赢蓝天保卫战,走好绿色发展道路,是电力企业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和使命担当。中国大唐始终以绿色环保为己任,以保障民生供热、提供清洁能源、维护公共利益为目标,不断增强保供电、保供热、保碧水蓝天的能力,以绿色能源奉献光和热。
京津冀地区是大气环境治理“2+26”的重点区域。中国大唐提高政治站位,清晰清洁能源发展战略定位,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贯彻到改革发展的各个环节。围绕产业升级、结构调整这一主线,优化火电结构,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积极培育热力产业,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为积极贯彻落实“公转铁”政策,中国大唐加快推进燃料供应链建设,实现各区域、各企业之间的统筹协同联动,构建新形势下保障燃料供应的新格局,为保障空气质量贡献智慧与力量。
中国大唐准确把握技术创新趋势,从管理、技术、设备治理等多方入手,细化节能降耗三年滚动规划目标及具体措施。通过实施供热改造、通流改造、节能改造等项目,通过优化存量机组结构,提升机组效率,持续降低供电煤耗,不断升级机组的绿色指数。
中国大唐始终严格落实环保要求,环保专业人员24小时生产现场值班,加强污染物排放管控,加强环保设施的检查和维护力度,提升环保设备可靠性,确保各项大气污染物远离“红线”运行。提升环保应急响应能力,保障空气质量,为打造“冬奥蓝”助力加油。(孙姗姗 王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