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中国外汇储备里的“活钱”还有多少?评2023年6月外储数据-中国有多少流动资金

作者:妤妤姐

7月7日,中国外汇管理局2023年7月7日公布最新外汇储备情况。

据介绍,6月末,中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930亿美元,较5月末上升165亿美元,升幅为0.52%;较去年12月末上升653亿美元,升幅为2.09%,规模稳中有升。此新闻在人民币汇率近期持续下滑的情况下无疑为市场打下了一针强心剂。

5月以来一直跌跌不休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终于在7月7日上升了0.41%。

不过,中国外管局在新闻报道中亦指出,“2023年6月,受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及预期、全球宏观经济数据等因素影响,美元指数下跌,全球金融资产价格涨跌互现。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当月外汇储备规模上升。”

事实上,整个6月份,美元指数确实也下跌了1.25%。

为什么美元指数下跌,中国外汇储备就会上涨呢?

这无疑要从中国的外汇储备是什么,结构怎么样讲起。

一般来讲,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范围内所有人用来购买其他国家货物和服务的外币存款以及以外币交易的资产价格的总和。比如中国商家每年要大量进口原材料、成品设备和消费品,如果用人民币购买,对方拿到了人民币也不一定用来买中国制成品,这时外汇储备的作用就显而易见了。

鉴于中国外汇储备到2021年已占全球近25%,故全球外汇储备总结构从一个侧面也可以反应出中国的外汇储备结构,因此,在2021年,美元占比从2016年的65.4%跌至59.5%,这里便说明了美元资产在全球外储中占比已经大大减少了。

实际上,根据2015年中国和IMF公布的全球与中国外汇储备结构来看,中国彼时已经有了42%的外储是以非美元的形式存储的,故在2020年代“去美元化”加剧的背景下,中国外储更多以非美元形式储藏也很正常了。

但中国的外汇储备额多大程度是因为使用了非美货币而在美元汇率下跌时发生相反变化呢?从2017年至2022年的银行结汇售汇差额、外储变动额和该年平均美元指数来看,也不全如此。

比如2017、2018年中国境内主体对外债务大大扩张,以致抵消了结售汇差额,还令外汇储备有了很大增长,但是通过外汇储备变动额减去银行结售汇差额再减去外债净变动额,可知,这两年中国国内主体的“外汇资产净流入小计”分别是-182.21亿美元和-2964.79亿美元,2020年、21年,中国境内对外债务继续迅速扩张,“外汇资产净流入小计”便降低到了-3936.40亿美元和-5638.83亿美元,而2017、18年和2020、21年都是美元指数下跌的时候,这说明了影响中国“外汇资产净流入小计”的项目里,美元指数变动率还不是主要因素。

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决定了中国外汇储备的变动呢?

在这里妤妤姐要先补充一个背景知识,就是“外国商家可以接受人民币吗?”

在技术上这其实是可行的,比如近期印度部分商家就用人民币向俄罗斯购买石油。但总体来讲,如果一个国家长期处于贸易顺差(=商品贸易出口额-商品贸易进口额+(服务贸易出口额-服务贸易进口额)>0)状态,本币就难以广泛抛售到国际市场上,从而令外国商家拿着人民币购买中国产品。而美元的国际化就是建立在美国人对全世界“买买买”的制造的天量逆差基础上。

如果是人民币贷款向外国客商、政府和个人呢?

这在操作上也不是不可能,但由于人民币贷款到了用户那里是债务,这些人民币贷款到期后,用户除了要偿还人民币本金外,还必须偿还以实物(主要是金、银、铂、钯、铑和粮食)或者当地本币为标的的利息,这其实还是会造成人民币的短缺。

所以,合理的中国外贸状态是一年有顺差、一年有逆差,多年下来略有盈余的状态,这样才能使国际市场上长期有海外人民币结余和作为掉期工具的人民币贷款或人民币衍生品共同流动,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化。当然,这是另一个话题了。

讲完中国外汇净资产流入小计了就得讲中国外汇的资产负债率了,外汇储备结构也和个人资产一样,可以有产生利息和分红的收益,也可以有必须偿还本息的债务。中国的外债又是一个什么情况呢?我们将2017年年底至23年3月底的中国外汇储备总额和外汇中的债务同列一图,可由外债余额除以外储总额,得出中国外储的“资产负债率”。

中国外储的资产负债率从2017年末的53%直线上升,在2022年3月份达到了85.12%的近年来历史高位,经过了2022年3至12月的还债过程,才降低到了22年末的78%左右,今年3月,又进一步降低到了77%左右。

这也解释了中国外汇储备为何在2022年下半年“资债齐降”的现象了——2022年是中国外债的净偿债高峰。

也正是通过2022年的中国外汇储备变动额减去银行结售汇额再减去外债净变动额,我们可以知道中国外汇资产净流入小计增加了2000多亿美元,但是从银行结售汇差额上看,却并没有体现出来,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其实这与国际关系变迁有很大变化,2017、18因中美贸易纠纷大量外汇资金净流出,而没有通过银行结售汇渠道,这说明了本来就有大量中国主体将外汇存在中国的银行系统里,但是并没有换成人民币在国内消费或投资,这些资金的主人只是为了安全就把钱转到外面的银行或者金融系统里了。

然而,随着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详见本文“参考资料”部分——杂杂妹),这些外汇资产的主人更多是担心在外国的钱被没收,故在中国遭遇公共卫生事件回潮而经济哀鸿遍野的时候又涉险“回国”。这些资本如果要结汇,那是很难的,因为资金主人往往在国内有的是人民币可用。

当然,不管怎么说,钱到了中国的银行系统,对于中国人进出口、出国旅游和投资还是多多少少有些好处的。

由上图可见,中国外汇储备余额减去外债总规模(本外币)可得,从2021年12月,中国可用外储创下历史低位后,自2022年3月到2023年3月,中国“可用外储”,也就是对外净资产是整体上升的态势,一年零三个月里,增加了接近2100亿美元,如果刨去美元贬值因素,也应该有1800至1900亿美元的权益净增长(含股票、股权、债券、基金份额等)。

值得一提的是,香港、澳门作为中国管辖的地区,目前外汇储备和债务并没有和内地“并表”,但是也能在理论研究的角度上一瞥究竟。比如香港2022年12月,有外债18000多亿美元,而外储在4月份有4644亿美元,还有便是澳门到23年4月,外储为264美元,外债情况则不太明确。

另外,从中国外汇储备运营角度和预防国际政治风险来看,外储不一定是越多越好,相反,激活国内消费市场,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对于分散外储风险、增加就业岗位、提升民众生活品质更有着不可或缺的正面意义。

参考资料:

1、Macau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 (Tradingeconomics)

2、Macau SAR, China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CEICdata)

3、国家外汇管理局:截至2023年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930亿美元(中国网财经)

4、杨依然:明查|瑞银公布中国贪官存款,遭警告“谨慎公开客户信息”?(澎湃新闻:2022年1月8日)

上海测量软件

自动测量

光学测量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