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百姓爱存钱的习惯,全世界都很有名,这也造成我们中国储蓄率非常高。其实,在我们小时候,家里收入不高的时候,家里人就很爱存钱了。到如今,国家经济发达,高速增长,老百姓的收入水平也是逐年提高,老百姓的存款数字也是越来越多。
就在7月,央行发布了《2021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中显示,2021年1月到6月底,我国住户存款增加了7.49万亿元,从而我们可以得知,截止至2021年6月末,我国住户存款总额为100.93万亿元。
根据我们国家14.1亿人口计算,每个人存款7.1万左右,正如我们上期文章所说的那样,不知道多少人可以达标?
那么,今天我们从家庭的角度来聊聊,一个普通家庭能有多少存款?30万算多吗?
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时候,一个家庭如果有一万元就会被称作“万元户”,是当地的佼佼者,引来别人的羡慕。现在,很多一线城市的白领,平均的月收入都能超过万元,很多人的存款越来越多,也不是之前所能比拟的。
从家庭储蓄的角度看,若是按照我们前面人均的角度来看,人均存款7.1万左右,若是三口之家,家庭平均存款应该21.3万左右;现在二胎、三胎越来越多,周围很多家庭已经是四口或者五口之家,若是按照四口之家来计算,家庭平均存款应该达到28.4万,接近于30万左右,看起来并不低。
但是,平均值的概念在统计中并不能显示出事情的全貌,我们还需要用更多数据和资料来侧面验证。
2015年,2015年存款保险条例出台时,央行对全国所有存款账户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那时50万元存款的银行账户仅有0.37%。
2018年时,西南财经大学发布的《中国家庭金融报告》,75%的居民储蓄被10%的家庭拥有,25%的储蓄被35%的家庭拥有,55%的家庭没有储蓄。从这个数据的逻辑出发,我们简单的测算,现在有100亿居民存款,中国家庭规模大概4.3亿户,那么家庭存款的平均数在23.26万;但是25%的储蓄,被35%的家庭拥有的话,可以算出来这35%的家庭拥有的平均存款16.6万,比我们前面计算的21万的标准还要低很多。
其实,央行还曾经统计过,我国的家庭中有77.7%的资产都是用于住房,在金融投资方面的家庭资产占比只有11.8%。也就说,大部分家庭的银行存款数字其实并不高,也不会太高。
这里面有很多的原因,我觉得最为主要的原因还是居民当前的实际可支配收入比较低,大部分人的实际收入并不高。对于普通家庭来说,每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在3.5万左右,每年的人均支出2.3万左右,一年可以结余1.2万,才能勉强算到平均水平。对于普通家庭来说,一年结余几万块其实还是很困难,更别说现在买房、汽车的压力比较大了。
综合来说,一个普通家庭,如果存款在20万左右,算是达到了平均意义上的水平。如果能够拿出30万,其实超过了大多数的家庭了。
您认为呢?
#人生最终追求是什么#
#家里有十万元存款算是温饱还是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