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入世”20年成果多大?拉夫罗夫:中国正在堂堂正正战胜美国-中国和美国差距有多少年

自从2001年中国加入WTO“入世”以来,历经20年发展,中国的发展成果举世瞩目,各国有目共睹。

在中国大发展的大背景,有的国家参考学习,正如非洲国家卢旺达,直接靠“照搬”中国模式起飞,把一个刚刚历经过大屠杀的“地狱”国家,改造成了天堂。

当然,有的国家也坐立不安,我们的邻国印度就一直很妒嫉。

这不,在俄乌战争还在对峙时,印度总理莫迪就不顾“好基友”俄罗斯的看法,又热脸贴在了美国身上,于2023年6月和美国谈了点经济合作。

随着美印两国签订了在半导体和航空、船舶、发动机方面的合作协议,美国要把半导体工厂开到印度,这也符合近些年资本往南亚流动的趋势。

而莫迪当了近10年总理,去了美国五六次,但这居然是他第一次对美国的“国事访问”。可见在如今这个多事之秋,印度终于吃到了乱局红利,莫迪希望以此来跟中国“拔个河”。

至于美国找印度投资,也绝不是喜欢印度,相反,美国不满意印度在俄罗斯问题上的立场。

但美国面对中国崛起的压力,只能寄希望于印度来“制衡”。

诚然,截止2022年,中国的GDP超过18万亿美元,美国的GDP超过25万亿美元,两国的差距还在30%左右。

但抛开经济总量的对比,实际的经济表现上,中国的实体经济更强大:中国制造业是世界第一,互联网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跻身世界前列,大多数国家眼中的中国已经战胜了美国。

2021年秋天和2022年春天,俄罗斯的外交部长拉夫罗夫就发表过“中国战胜了美国”的看法。

拉夫罗夫认为:中国企业的发展让全球瞩目,而且更可贵的是,中国人是在西方制定的规则下游戏,堂堂正正打败西方。

那么在21世纪加入WTO以来,中国企业是怎么崛起为世界级企业的?中国在西方规则之下活动,为什么美国还要遏制中国?印度和美国合作,真的有可能和中国“扳手腕”吗?

【一】

世界规则制定者:美国体系

或许很多人没听过“美债危机”,但其实这场危机由来已久。

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黄金不再是货币的标准,世界各国的货币以国家信誉为担保。

于是,从80年代起,美国政府开始大规模举债,因为美国当时已经在冷战里占据上风,信誉方面是全球第一。

当时,美国以霸权推广美元,向西方世界输出美元,购买物资,然后向各国借债,再吸回货币。

这套“无本万利”的生意让美国过了30年好日子,从80年代到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美国人的生活水平冠绝全球,且GDP一直高速增长。

冷战之后,苏联集团解散,美国收割冷战红利,国势到达巅峰。全世界除了一些被美国敌视的国家外,都在世界市场内运作,而要进入这个市场,就需要WTO会员资格。

WTO看似是个平等的组织,其实主导者是美国和西方各国,这套体系完全遵守西方制定的规则。

表面上,世界市场的规则是“平等开放,反对贸易壁垒”,但细究就会发现,这套体系里最获利的是西方大国。

因为西方大国发展最早,工业体系最完善,水平也最高,一旦市场完全开放,西方资本会完全占领较为弱小的国家,把这些国家变成奶牛。

所以说西方国家主张“开放”,其实就是一种不平等,是一种对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剥削。

20世纪末,中国申请加入WTO,也是在做了很多妥协之后才得偿所愿。

中国企业可以说一开始就在西方企业的巨大压力下生存,早期很多有希望的企业因此被“挤死”,殊为可惜。

虽在不平等的秩序下生存,但中国依然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平崛起,这让很多发展中国家心生佩服。最典型如非洲的小国卢旺达,就是中国模式的推崇者。

2021年秋天,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就以中国的经历来勉励俄罗斯企业家们

,他在叶卡捷琳堡的经济会议上提出:

“美国每次要遏制,要制裁,第一个提到的就是中国,为什么?因为中国正在打败美国,而且中国是在西方的规则之下正面竞争取得胜利的,这一点很重要。”

拉夫罗夫说这话时,中美正在进行贸易战。美国禁止向中国部分企业出售芯片,并对中国商品发起反倾销调查,甚至还将通信巨头华为公司的CFO孟晚舟软禁在加拿大。

【二】

中国企业后起赶上,美国却无法接受

美国的“软禁”这招,各国都领教过,法国的阿尔斯通公司就吃过亏,最后连公司都葬送。

对美国来说,华为公司的影响力不输法国阿尔斯通,尤其是在5G技术上,华为已经对西方形成优势。

说起来,华为公司的崛起,就是中国企业在西方秩序下正面竞争,最终反超西方的典型。

这家企业诞生在深圳一个破旧小区,在80年代末华为走入通信行业时,世界市场已经欧美巨头瓜分。

那时的中国国内,本土电信企业也数不胜数,任正非创办华为时幸亏靠近香港,才靠出口贸易存活下来。

早期的华为就像大部分中国企业一样,缺乏自己的核心产品,靠卖零件组装产品为生。任正非曾评价当时的华为:

“好像大象脚下的一只小蚂蚁。”

好在华为早期靠着一对一的优质服务,以及优质的售后占有了一点小小的市场。

然而,这种小企业在当时的深圳、广州非常多,大多在生意稍大一点后盲目扩充,开分店、搞代理,最后或赚钱、或倒闭。

而华为居然在这种逆境中走了自主研发的道路,华为公司聘请了一批大学生,潜心研究了一款“C&C08数字程控交换机”,这款设备打开了市场,让华为在狂风大浪中站稳脚跟。

21世纪初,当初和华为一起诞生的小企业大多倒闭,只有走创新道路的华为存活了下来。

华为的故事,就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很多研发型企业的缩影。

我国制造业从最开始的纺织、玩具、小家电,到后来的手机数码、个人电脑,再到现在的大型机械设备、新能源汽车,能在世界化浪潮下生存的企业,无不是坚定走自主研发道路的。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这个跨越是中国崛起的秘密。

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在网络时代到来后,中国企业开始在全球崭露头角,如华为、小米、腾讯、阿里这些超大型企业,都对西方某些行业形成竞争。

尤其华为的5G技术出台后,第一次让中国企业在国际通信业引领风向,这是美国最紧张的。

美国人制定秩序,希望大家遵守秩序,但他也希望自己有“豁免权”,这是一种把自己当世界霸主的心态。

美国标榜民主和自由,这个自由包括政治自由和市场自由,当年中国要加入WTO,美国就以中国有计划经济体制遗存,不是自由市场为理由拒绝中国“入世”。

当时,美国要中国平等开放各个行业,中国为此据理力争,和美国人拉扯了多年。

时过境迁,眼下中国的一些行业超过美国,对美国形成压力时,美国却收回自己的话,玩起了双标,俨然不顾自己先前秉承的所谓“市场自由”。

于是,美国针对中国企业开始遏制和制裁,限制向中国出口有垄断能力的核心技术产品,并限制中国商品在美国铺开。

此外,美国还拉拢西方孤立中国5G技术,宁愿多花钱,甚至降低标准,也要用西方自己的技术。

这种种迹象表明,美国无法接受中国在自己的秩序下超越自己。

【三】

中国奇迹背后的因和果

世界市场诞生半个世纪以来,也是美国巅峰的半个世纪,在这期间,走在中国之前对美国地位发起过冲击的国家,只有日本。

日本能在上世纪末进入极盛时期,其实也是因为美国的“提携”。美国给日本转移大量产业和投资,让日本在1987年的人均GDP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但美国又很快出手遏制日本,逼迫日元升值,扼杀日本出口优势,间接引发日本泡沫危机。

后来,第三次技术革命全面铺开,美国限制了日本在半导体和网络技术领域的发展,强行破坏日本企业的研发成果,并购日本公司,让日本丢掉了在第三次技术革命超过美国的机会。

此后十多年过去,日本人依旧困在“停滞时代”,直到中国超越日本,取代世界第二的位置。

21世纪20年代,美国要老调重弹遏制中国,但面对一个五常国家,而且有世界最大的内部市场,美国无法左右中国的决策,只能搞违背国际市场原则的花招。

中国外长王毅就评价:“美国摘下了自由贸易的面具,背后是一张市场霸权的脸。”

除了以拉夫罗夫为代表的俄罗斯,国际上很多大国也都看到了美国的嘴脸,一些西方国家哪怕嘴上不说,民间媒体也在讽刺美国的双标,并指出美国衰落的大势所趋。

而在另一方面,亚欧很多国家都对中国崛起感到羡慕,只是拉夫罗夫快人快语,直接说了出来。

大部分政治家也知道,中国模式难以轻易复制

。比如人口大国印度,印度总理莫迪的两个任期都在大力搞经济,但印度最终连第一阶段——利用人口红利积累资本,都没跨过去。

中国的崛起看似简单,但就如同一个高手打出一拳,看似平平无奇,实则内力深厚。

中国强大的政府在基建、教育、税收、金融等方面为经济发展做支撑,中国还有强大的国际地位,足以和各大国平等交流、谈判,维护本国企业的合法权益,这些都是小国想都不敢想。

但中国崛起的经验,也不是完全和其他国家绝缘。中国企业的发展思路,确实值得大部分国家的企业借鉴。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向俄罗斯企业家提中国崛起,也是希望俄罗斯制造能加把劲,锐意创新,能在未来搞出一次俄式复兴。

但拉夫罗夫也深知,俄罗斯虽继承了苏联的大家业,却30年都发展不起来,这里面的确有不思进取的思想因素作怪。要学中国模式,俄罗斯还有一定的路要走。

至于印度莫迪,如果单纯想靠美国投资来跟中国掰手腕,恐怕除了先得解决人口红利问题,还得先参考参考拉夫罗夫的看法。

编辑 | 商学野 虢洛西

参考资料:

1、《从中美贸易战看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黄鑫

2、《法律的名义:通用电气收购阿尔斯通案始末》,张通

光学影像

ogp影像仪

自动测量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