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徐艳清):中国央行——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公布的2017年金融数据显示,12月末广义货币(M2)增速为8.2%,再创新低。广义货币增速的明显下降,为去杠杆、防风险创造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央行相关负责人同时强调,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稳固。
在中国,广义货币(M2)是由流通中现金加上企事业单位及居民个人的银行存款,以及住房公积金等存款构成的,体现的是全社会的货币购买力。中国人民银行当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67.6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2%,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9个和3.1个百分点,再创历史新低。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女士分析M2增速下降原因时表示:“2017年年末M2增长8.2%,比2016年有所下降,这个主要反映了去杠杆和金融监管逐步加强的背景下,银行业金融资金运用更加规范,金融部门内部资金循环和嵌套减少,由此派生的存款也会有所减少,影响了M2同比增速。”
阮健弘表示,初步测算,2017年金融机构同业业务、债券投资、股权及其他投资全年同比少增,下拉M2增速超过4个百分点。她还表示,随着去杠杆的深化和金融进一步回归为实体经济服务,比过去低一些的M2增速可能成为新的常态。
初步统计,2017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9.44万亿元,比上年多1.63万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3.84万亿元,同比多增1.41万亿元。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表示:“(金融)对实体经济服务的力度、能力都在进一步提升,这也表明了我们宏观经济趋暖回稳的态势进一步巩固。”
据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介绍,2017年货币政策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方面取得积极成效:“金融机构对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基础设施等领域的资金支持力度比较大,对产能过剩行业的信贷投放规模在收缩,有力支持了国家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重点领域的建设。”
未来,中国央行将继续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
中国政府对房地产调控力度不断加大。央行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12月末,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32.25万亿元,同比增长20.9%,增速比上年末回落6.1个百分点。
新增贷款中房贷占比下降,也说明宏观调控取得明显成效。2017年,全年增加房地产贷款5.56万亿元,占同期各项贷款增量的41.1%,比2016年占比低3.7个百分点。值得关注的是,个人住房贷款增速比上年末回落14.5个百分点。对此,阮健弘介绍说:“2017年人民银行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严格遵循‘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积极指导金融体系,配合做好房地产调控的相关工作,加强住房信贷管理,巩固调控成果,推动建立‘租售并举’的住房金融制度,促进形成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促进形成金融和实体经济、金融和房地产、金融体系内部的良性循环。中国央行——中国人民银行未来还将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保持流动性合理稳定,加强监管协调,把握好政策的力度、节奏,稳定市场预期,平稳有序地推进结构调整,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营造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