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新增3500万,中国的新股民们怎么样了?-全中国有多少股民

中国股民可能是全世界最“念旧”的人。

2009年,大盘是3400点,过了14年后的今天,大盘仍在3300点震荡。“3000点保卫战”打了好几个来回。

即使这样,近两年,仍有3500万新人加入了炒股大军。截至2022年,我国股民数量已突破两亿人,傲视全球。从1亿到两亿,中国股市仅用了6年。

值得注意的是,活跃股民的数量却没有太大的增长,持仓账户数长期在4000万-5000万之间徘徊。

股民数翻了一番,活跃数却没有增长,原因何在?

有一种可能是,“新韭菜”买了股票后,被“割”得太狠,直接被断了根,对A股失去了兴趣——来得快,跑得也快。剩下4、5000万久经沙场的“老韭菜”仍在坚持,苦等牛市的来临。

前段时间,经济学家管清友语重心长地劝年轻人说:“我不建议普通人下场炒股。”一语道尽了普通股民的心酸。

一位老股民在某平台诉苦说:“绝大多数股民都不被家人理解,为什么自己一直在亏,还在炒股?即使挣到钱,也要承受不劳而获的指责。”

他坦言,自从炒股后,压力山大,很难在凌晨1点前入睡,经常和被人讨论到3点。时刻操心着国运、世界局势,每天要研究时事热点、科技发展和市场心理,生怕忽视某个细节,导致爆仓。

纵使压力如此之大,他在结尾处仍乐观地祝福A股:希望冬天早点过去,大家都有好的收获。

炒股20年,79万变77万

杭州的一位大爷,20年前拿出了全部积蓄79万元,杀入股市,经历过2007年、2014年两波大牛市,账户余额最多时有好几百万。

但大爷没有吸取“落袋为安”的教训,挣了钱不离场,继续投资,结果到了去年,他的账户余额变成了77万。也就是说,20年白忙一场,算上通胀至少亏了50%。

老婆数落他说:早点把钱取出来买房子,早发财了。弄到现在,儿子结婚连套房子也买不起,不知道他图什么?

A股虐我千百遍,我待A股如初恋。

大爷20年初心不改,潜心研究经济大势,每天守在电视前观看央视经济频道,分析起宏观经济时,头头是道比专家还懂。可应用到中国股市实战中,所有经济常识集体失效。

为了省钱炒股,大爷生活上也非常节省,老婆说他:“别说吃肉了,他连菜叶子也舍不得买。”每餐面条、米饭、咸菜,60多岁的年纪,大爷已走路佝偻、须发皆白。

网友调侃说:“大爷很牛了,炒股20年才亏两万,跑赢80%的股民。我两年亏了十几万。”

这位杭州大爷可谓是中国股民的典型——不被家人理解,每天炒股比上班还忙,却挣不到钱,付出与回报完全不成比例。

唯一值得肯定的是,大爷自己很快乐,过得很充实。别的退休老头,无所事事,闲出了病,他还有奋斗目标,等着大牛市的到来。

有时,希望比金钱更能慰藉人心。

A股的第一个“殉道者”

1992年,上海出现了第一个为A股“殉道”的股民——康柏华,他可能是中国股民中最倒霉的“韭菜”。

当上海人热衷于排队抢购新股时,康柏华丝毫不感冒,他嘲讽“股市是赌场,只有傻瓜才会上当”。

他老婆使劲吹枕头风,整天说“谁谁谁买股票一天就赚了好几千”。

时间长了,康柏华发现周围朋友中确实有好几个买股票赚了钱,便与弟弟一起凑了30000元,买了107股的“延中实业”。

股票是3月买的,康柏华是5月份走的。因为4月份,“延中实业”的股价从290多跌倒了200出头,康柏华抛掉后损失了6500元,在家郁闷了半个月,越想越气,最终选择自缢身亡。

极具黑色幽默的是,他自缢后不久,“延中实业”的股价一飞冲天,从200元窜到了近1000元。如果他再坚持一个月,3万元会变成8万元。

无独有偶。

在抖音上,有位北京股民带着京腔和朋友吐槽说:“整个中国股市上万亿的市值,由我的100多万来操控。我让丫涨就涨,我让丫跌就跌。”

朋友问他怎么回事?

他解释说:“我这几天买什么股票,嗖的一声就跌!我抛什么股票,唰的一声就涨!我心想这冲谁呢?邪了门了,我一生气把户销了!”

虽是吐槽,却暴露出中国普通股民的境遇:经常遇到一买就跌,一抛就涨的怪事,似乎总有一只看不见的手拦着不让股民赚钱。

从庄家到主力

过去,这只手叫“庄家”,现在叫“主力”。他们有雄厚的资金财力,决定一支股票的涨跌。

巴菲特说,股票做的是价值投资,买的是好企业。但中国股民中最多的是做“低买高卖”的套利操作。

大部分股民研究上市公司的业绩,也不看行业前景,基本面。整日沉迷于搞“内幕消息”,打听“主力”进场的时间。只要踩准了“主力”的时间点,便可搭顺风车赚钱。

于是,有些股评家把A股的熊市,归结为这届股民不行,不懂价值投资。可一茬茬“韭菜”换了多少波了?新来的“韭菜”谁不是抱着价值投资的想法,投身股海的?

结果,天天研究基本面、行业发展的技术流股民亏得最惨,杭州那位大爷,把头发都研究白了,硬是20年一分钱没赚。

久而久之,坚持技术流的股民退出了股市,留下的“老韭菜”全是喜欢做“低买高卖”的套利股民。

“低买高卖”是中国股市优胜劣汰下的自然选择。

今年2月,A股市场上,曾经的“超级庄家”吕梁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20多年前,他靠手中的一支笔“写”出了好几家市值过百亿的上市公司。

在他的笔下,这些毫无竞争力的公司被包装成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企业,引得无数普通股民跟投。

待到股价崩盘时,普通股民一夜间被搜刮一空,吕梁仍不觉得有问题,他认为自己“坐庄”的出发点是好的,是想帮股民赚钱的。

他说:“我们要‘做多’中国,把宏观环境搞好了,大家都可以赚钱,这不是很好吗?”

直到临死前,吕梁仍在研究他的股市理论,提出了衡量一支股票好坏的七个维度,可惜,老天爷已经不给他时间去验证自己的理论了。

作者:江左佑安

测量仪器上海

ogp投影仪

光学测量仪器网站

影像式测量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