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叶露
野马财经原创 转载请注明来源
日前,阿里影业发布盈利警告,称预计2016年上半年的净亏损将破4亿,主要原因是淘票票的推广开支巨大。
不过,第一财经数据中心CBNData发布的《2016中国在线票务平台大数据报告》显示,后起之秀阿里影业旗下的淘票票已经以21%的市场份额跃居第二。(注:阿里巴巴12亿注资第一财经传媒集团,占股30%,共同开拓数据服务领域,CBNData与淘票票有关联关系)
如此看来,“烧钱换市场”的方法的确收到了几分效果,但这却是“有钱公司”特有的成长方式。永乐文化(837736.OC)董事长杨波此前在接受中国经济网采访时就曾表示,像BAT这样的大型互联网公司,不但有钱,还有丰富的经验和数据,要是站在这个角度与他们竞争,公司必死无疑!
不正向迎敌恰好给了这家公司重新审视发展路径的机会,“颠覆自己”是杨波对待竞争对手的策略,也是公司面对巨变的大环境选择的出路。
永乐文化全名为北京春秋永乐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7月7日,以“中国票务第一股”的身份,登陆资本市场。
对于永乐文化,外人对其印象只停留在其前身“永乐票务”上, “票贩子”的刻板印象消散不去,但通过分析永乐文化《公开转让说明书》,发现永乐文化之所以没有死在BAT的烧钱玩法下,是因为选择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票务产业链”。
卖票不易,且买且珍惜
永乐文化《公开转让说明书》提到,公司已经在票务营销业务深耕10余年,票务品类涵盖戏剧、古典、演唱会、体育赛事、亲子、影视、文娱等,服务3000多万用户,票务营销网络布及中国主要的一二线城市,覆盖38个现场娱乐活动,拥有超过5万场现场娱乐及体育项目票务运营经验,票务营销平台触角伸至国内500余家场馆。
上图信息整理自Wind
同时,公开资料显示,永乐票务代理过刘德华、张学友、王力宏、王菲、滚石乐队等知名艺人的演唱会,也涉足过金星脱口秀等剧场演艺,体育赛事方面则更是代理过足球、篮球、棒球、高尔夫、拳击等比赛,比如巴西国家队世界巡回赛—中国站、2015 年麦迪篮球明星赛等。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披露2015年全国演出市场收入为160亿元人民币,此前也均为年百亿规模。永乐文化在《公开转让说明书》中也披露,公司总票房收入超百亿。
上图来自永乐文化《公开转让书》
但财务数据显示,2013年、2014年永乐文化营业收入分别为3841.66万元、4671.45万元,其中票务代理收入为2562.96万元、2910.61万元,占比为66.71%、62.31%,净利润分别为-1687.86万元、-2248.49万元;2015年,永乐文化营业收入暴涨至18737.25万元,票务代理收入占比削减至不到30%,净利润为2030.03万元。
公司总票房收入如此之高,2013年、2014年永乐文化净利润却为负,而票务代理占比骤减后反而扭亏为盈,这其中的原因令人疑惑。就这一问题,野马财经向永乐文化方面询问,但截至发稿尚未取得回应。
而杨波此前在接受《北京商报》采访时曾道出一层原因,即演出行业的票务与电影在线票务不同,没有统一的平台录入数据,演出行业的票务销售方式多样,销售主体也很杂,这样导致整体的数据与单家公司数据相差较大。
项目投资扳回局面
野马财经新三板研究中心同样注意到,在亏损的2013、2014年,永乐文化票务代理收入占比超6成,而在盈利的2015年,项目投资收益占比超过了一半,对于这一现象,易观智库分析师黄国锋向野马财经分析称,对比电影票,演出票务市场基本无票补,另外成本高昂,利润微薄,企业难挣钱。
上图为永乐文化主营业务收入占比
谁都想抢热门演唱会或者赛事,各方的争夺势必也会加大竞标成本,而目前最大的场馆又能容纳多少人呢,况且票价上涨空间也有限,整个盈利空间都在缩小。
当然,虽说综合在线票务挣钱难,但永乐文化也不会轻易割舍这块基础业务,中国社科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晓明曾公开指出,票务数据可用来分析消费者的习惯与偏好。黄国锋也表示,平台用户的沉淀很重要,可以通过分析用户数据识别市场需求,进而为其他业务出谋划策。
多方布局,拓展盈利渠道
刘德华、周杰伦不是天天都在开演唱会,足球赛也不是天天都在踢,票务代理行业存在极大的不稳定性,再加上来自互联网巨头的冲击,“卖票”越来越不容易,永乐文化从2013年开始也进行了资源的整合转型,如果不能控制上游内容资源,如何取悦用户上帝们?
首先,公司业务全方位扩展至内容制作、投资运作、营销、演出落地执行等,并相继成立永乐影业、永乐演艺、永乐投资管理、永乐体育等子公司,并设立永乐演艺投资基金,同时在海外成立分公司,如永乐韩国,发挥平台的经验与技术优势,进行海内外演艺产品的双向输送,并参与内容制作,占据产业上游的IP资源优势;另外与蓝港互动以及飞流移动与永乐文化合作,以期实现其在影游、动漫等方向的投资联动效应。
且正如上文所属,纵观永乐文化2013-2015年的营业收入,主营业务项目投资收益占比从25.69%上升至51.96%,发行业务收益占比从1.69%上升至11.04%,反映出其战略调整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进一步分析永乐文化的投资动作。今年6月,永乐一连发了3个对外投资、1个股权收购公告。其中3个对外投资均与体育产业相关。而联讯证券传媒互联网行业研究员谢海音对野马财经表示,与国外市场相比,国内体育赛事运营行业还处于刚起步阶段,产业成熟度较低,未来有较大增长空间和投资潜力。
上图为永乐文化投资公告
如此看来,永乐文化切进赛事领域,不仅可以横向拓展票务收入来源,也可以在纵向产业链上补足IP资源。
除了对体育产业的切入外,永乐文化另一投资重点为电影业务,主要采取跟投模式,投资比例一般为电影拍摄成本的3-20%。
野马财经新三板研究中心观察发现,这一模式的好处在于,除了电影票房的分成外,永乐文化往往还能够获得票务总代,IP持有、票房分成、衍生开发等附加权益,实现价值的最大化。
登陆资本市场,风险犹存
宏观经济下滑,“口红效应”显现,国内演艺市场回暖,5万亿的体育蛋糕等着被分食,电影投资仍处高潮,这些利好消息无疑都为永乐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带来大把机会。
但需要注意的是,机会背后风险犹存。
首先,公司2015年和2016年初均进行了股权质押,虽然在挂牌之前股权质押都已解除。(按照恒泰证券上海负责人对野马财经的说法,如果不解除质押,券商无法正常报送挂牌资料)但多次质押股权也意味着公司发展需要大量资金,筹资手段有限。此外,公司财报上披露2013年、2014年公司的负债率分别为132.43%、101.19%,处于较高水平,到2015年才下降到78.33%;近年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也处于紧张状态。
此前,云南文化王焱武此亦曾表示,挂牌新三板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让融资更为便利。但在联讯证券新三板首席研究官付立春曾对野马财经表示,今年新三板的市场不太景气,对于投资者来说,已跨入冬季,融资不易。
另外,公司2015年的项目投资收益占比已过半,与收益并存的是投资风险。野马财经已就项目投资的相关问题问询永乐文化,但公司没有回应。虽然公司在公告中称,参与投资的项目是为了延伸业务链条,而并非纯粹以承担风险、分享收益为目的。易观智库分析师黄国锋亦指出,收益占比加大说明公司战略重心的调整,如果是战略协同发展的投资,那么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是有帮助的。但战略并购后的公司架构、文化等方面的整合消化,也并非易事。
这些年,永乐一直在与同类型公司竞赛,且竞争对手个个有爹养、有大腿抱。今年4月,微影时代宣布完成C+轮融资,公司估值20亿美金,背靠腾讯大树,从票务切入,如今已初步形成电影、演出和体育为核心的局面,与永乐布局最为相似……;演出领域的大麦网6月份与全球最大的体育、娱乐内容提供方及场馆运营商AEG展开战略合作,永乐文化在演出和体育赛事方面又多一劲敌;阿里影业旗下的淘票票也在阿里爸爸的支持下,在烧钱大战中脱颖而出,不仅在电影票领域冲至第二位,还与大麦、阿里体育等合作,协调效应明显……
刚刚挂牌新三板的永乐文化到底能不能冲出混乱的票务竞争格局,依靠多元化发展模式和差异化竞争方式赢得一方天地,可以拭目以待。不过,从今年6月份永乐文化发布的2.5亿未来投资额度公告以及2015年的营收比重来看,项目投资许将成为永乐文化布局的重头戏。
野马财经是专注于金融创新报道的新媒体,涉及互联网金融、上市公司等领域,致力于成为财经金融领域领先的新媒体机构。(微信搜索:野马财经,或者ID:ymcj8686 添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