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现场 张琦敏 摄
2月9日,昆明市医疗保障工作暨参保扩面推进会议在昆明召开,系统回顾2022年医疗保障工作,安排部署2023年重点工作。
记者从会上获悉,2022年全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585.69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57.33亿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38.35亿元,基金运行总体安全平稳、风险可控。
制度更加完善健全。制定出台全国地级城市中首个社会医疗保险地方性法规;在全省率先实施职工医保门诊共济制度,全市246.95万人次享受到门诊报销,个人账户绑定授权13.42万人,个人账户共济24.28万人次;新增两类救助人群,新增救助待遇两项,累计住院救助11.04万人次,支付救助资金1.32亿元,最大限度减轻了困难群众医疗支出负担。
待遇水平稳步提升。儿童白血病、儿童先心病等24种重大疾病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70%以上;持续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实施,为13921名重度失能参保人减轻经济负担1.74亿元;落实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27批,平均降幅53.2%、72.27%,最高降幅达到97%,为公立医疗机构节约医疗费用近2.75亿元。
精细化管理水平持续提升。全市93家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纳入DRG付费管理;五华区、晋宁区、安宁市和寻甸县有序开展城乡居民医保资金打包付费制度改革,其余县(市)区已出台医共体打包付费方案;对全市1311项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进行调整,进一步理顺了医疗服务比价关系。
基金安全监管更加坚实有效。共处理定点医药机构1069家,暂停医保服务29家,解除医保服务协议4家,追回医保基金7654.87万元。全部追回253家医疗机构涉及的违规费用782.19万元。
服务全市中心工作更加有力。全力确保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现农村低收入人口应保尽保,医保待遇全面落实;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招商引资的决策部署,牵头或参与引进项目5项;派驻三名工作人员到中国老挝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筹建医保经办点,目前已实现全员参加昆明医疗保险。
医疗保障服务更加便捷高效。构建药品“双通道”管理机制,确定了222家定点药店纳入药品“双通道”,提高参保患者用药可及性和便利性;实现普通门诊费用及高血压、糖尿病等门诊慢特病相关治疗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全年昆明市参保人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4.17万人次,费用总额4.16亿元;“信用就医”惠民实事落地落实,共27家各级定点医疗机构正式上线,11万参保人激活功能,实现“先看病后付费”目标。
2023年,全市医保系统要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规范年”工作主题,聚焦医保全民参保攻坚、巩固提高基金统筹层次、基金监管安全规范、口腔种植医疗服务收费和耗材价格治理、医保经办管理服务规范化建设等“五个专项行动”,以“五个更好”为目标推动医保高质量发展。
要在开局争先上实现开门红,更好地提振工作信心。完善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保障机制、打造15分钟医保经办服务圈、延伸“信用就医”服务场景、长期护理保险政策调整、春城惠民保等工作必须在一季度启动。
要在融入大局上立足新站位,更好地服务中心工作。要切实做好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医疗保障工作,做好政策储备和系统准备,确保快速响应,及时结算。要持续巩固“一把手”走流程活动实效,简化政务服务流程,努力做到服务企业“零距离”、办事效率“零延误”、解决问题“零障碍”。要拓展医保助力产业发展的创新思路和多维度合作模式,凝聚招商合力,提升招商质效,促进昆明市健康产业发展,助力社会经济发展。
要在深化改革中实现新跨越,更好地推进医保治理。继续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稳步推进昆明市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调整。要开展好昆明市第二批全省州市联盟药品集采工作,并探索医保基金与医药企业直接结算机制。开展基金监管安全规范年行动,看牢靠、用精准人民群众的“看病钱”“救命钱”。
要在公共服务中迈上新台阶,更好地提升医保温度。完善医疗保险经办服务事项清单,制定符合昆明市实际情况的医保办事指南,实现医保经办服务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模式。
要在党的建设上实现新要求,更好地引领事业发展。扎实抓好政治思想教育,促进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树立旗帜鲜明的用人导向,表扬奖励重用“实干家”,以“刀刃向内,刮骨疗毒”的勇气找出“躺平者”、整治“太平官”。加大医保领域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整治力度,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在干净行政上体现医保形象。
云南网记者 张琦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