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官网发布《2022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的文件。文件显示,2022年全国共开立银行卡94.78亿张,同比增长2.5%,其中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为7.98亿张,同比下降0.28%。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2022年ATM机具数量继续出现下降态势。年末存量为89.59万台,相较2021年末减少了5.19万台。全国每万人拥有的ATM机为6.35台,同比下降5.42%。
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ATM数量在2018年大增15.02万台,达到111.08万台后的历史顶峰。2019年ATM数量首次减少1.31万台至109.77万台,2020年全年减少8.39万台至101.39万台,2021年又减少6.6万台至94.78万台。算上2022年减少的5.19万台,近4年时间,全国ATM机数量已减少21.49万台。
ATM机数量的下降似乎在情理之中,其背后是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移动支付手段的兴起和普及,导致非现金支付业务的稳步增长。
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移动支付业务近年来一直保持着增长态势,即使是ATM机数量达到顶峰的2018年,中国人民银行也用了“快速增长”来形容移动支付。这一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处理电子支付业务1751.92亿笔,金额2539.7万亿元。其中,网上支付业务570.13亿笔,同比增长17.36%;移动支付业务605.31亿笔,同比增长61.69%,电话支付业务1.58亿笔,同比下降0.99%。
到了2022年,中国人民银行则用“总量小幅增长”形容移动支付。这一年,银行共处理电子支付业务2789.65亿笔,金额3110.13万亿元。其中,网上支付业务1021.26亿笔,同比下降0.15%;移动支付业务1585.07亿笔,同比增长4.81%;电话支付业务2.45亿笔,同比下降10.53%。
如今,在移动支付的大背景下,中国人民银行也推出了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数字人民币。数字人民币的推出,使得支付更加便捷,更加节省成本,其发行成本也要比纸币、硬币的发行成本更低。
(文 | 赵晋 编 | 孙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