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分析一家保险公司,
单看保费或者单看利润
,难免稍显片面。
为综合去看一家险企的经营情况,我们从风险、盈利、发展、规模等方面,选取了6项指标,自2016年推出《“13精”综合竞争力排名榜》,至今已经连续发布四十六期。
需要注意的是,此前我们对综合竞争力的评价体系进行了一些调整,其中主要一项是增加了服务能力维度,以期引导险企重视消费者权益保护,详见本文第5节,这也是榜单发布有所延后的原因。
“保费增速”、“ROE”、“总资产”
“实际资本”、“投诉率”、“偿付能力充足率”
六个方面
看险企综合实力
谁家竞争力最强
1
2022年
“13精”综合竞争力排名榜Top30
前十的竞争实力,究竟如何?
虽然,大家在看每期竞争力排名榜的时候,可能更关注的是排名结果。
但是,这个结果只是根据“13精”综合竞争力的评价理念,选取可获取的相应指标进行的,并不能做到“又全又好”。
不过,竞争力排名的评价体系,也有根据大家反馈的问题以及市场变化进行调整,详见本文第五节。
最重要的是,我们的初衷,是希望大家能够在看排名榜的时候,了解背后的发展逻辑,再从险企各项指标之间的关系和差异,综合去看他们的经营。
尤其是在2022年,受投资市场不理想和大众消费意愿下降等影响,资产和负债两端均承压之下,更容易看出寿险公司的经营差异。
这一点从寿险公司“两级分化”的表现也能看出一二,比如,头部险企虽然增速放缓但盈利仍稳定,反观,中小险企增速超高但却难掩亏损窘境。
所以,光看保费增速或者光看ROE都是较为片面的,综合多项指标去分析才是关键。
2
友邦人寿第一
国寿第二,太保第三,泰康第四
头部险企投资稳健、新单回暖
友邦人寿:保费规模首度突破500亿,增速超市场ROE最高,综合竞争力第一!
2022年,友邦人寿位列“13精”综合竞争力排名榜第一名,凭借的是规模与效益两方面的优异表现。
去年,寿险业受资本市场震荡影响资产端承压,负债端受个代和居民消费意愿的下降影响,增长也有所放缓。
为何,友邦却能脱颖而出呢?
①保费连续5年跑赢行业,首度突破500亿!
保费规模方面,从2018年至2022年,友邦的保费一直保持双位数增长,且连续5年超行业。
2022年,友邦实现保费收入510亿,首度迈上500亿台阶。
这背后一方面得益于,2020年成功实现分转子之后,分支机构得以顺利扩张,四川和湖北等分公司相继开业,河南分公司也在筹备中。
②最优秀代理人模式成功复制,竞争优势突出!
另一方面,作为最早引进代理人模式的友邦,一直坚持打造“最优秀代理”策略,用优质的招聘和最佳的培训,为客户提供专业的服务。
在行业代理人大幅缩水的背景下,友邦的代理人总数下降并不多,详见上图。
而且,2022年MDRT成员还较2019年增长58%,连续3年为中国MDRT成员最多的公司。
友邦代理人的收入也属于较高水平,约为全国平均工资的2倍。
③ROE行业第一:较高的新业务价值率,稳定的投资能力!
再加上,稳定的投资能力和较高的新业务价值率,持续为公司贡献利润。
所以,友邦在高速增长的同时,还保持较高的盈利能力,2022年ROE为28.6%行业第一。
因此,规模增长超市场和盈利能力第一的友邦,才能在众多公司中脱颖而出。
其实,近几年的友邦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乘上行业扩大对外开放的东风,以及自身代理人模式核心竞争力的极致发挥。
国寿第二,太保第三,泰康第四!
逆境下显“底蕴”,效益稳定...
相比之下,近三年受个代转型压力,老牌头部险企的规模增长承压,一定程度上拖累了这些公司的业绩表现。
但是,经过3年的调整,不少险企开始重启银保渠道,提升个代产能,在险企的努力下,规模端也有所转机...
再加上,由于经营稳健抗压性强,从综合实力来讲,老牌险企的底蕴深厚,在去年资本市场的震荡下,仍能保持稳定的投资能力。
因此,从排名看,老六家的排名也普遍靠前!
其中,国寿第二,太保第三,泰康第四,平安第五,新华第六。
①中国人寿:新单保费增长5%,寿险“头雁”地位稳固!
虽然,从保险业收入增速看,受续期保费等拖累,中国人寿的规模有轻微收缩。
但是,从新单保费看,已经实现正增长,再加上,规模优势和稳定的投资能力,助其稳居“13精”综合竞争力排名榜第二。
②太保和泰康:规模和效益都不错,太保增速高,泰康盈利强!
太保寿险,在老六家中的增速最快,新单保费更是增长超36%,这背后主要是靠银保渠道拉动。
2022年,太保发力银保渠道,当年保费规模超304亿,同比增长约309%,同时,投资收益率也超行业,公司净资产收益率为16.1%。
泰康人寿,在老六家中增速第二,盈利第二,位列“13精”综合竞争力排名榜第三。
新业务新单价值方面,2022年实现从十亿标保到十亿价值历史性跨越,同比增长4%。
尤其是,其主推的名片“幸福有约”,全年累计首次突破3000件,价值贡献同比提升 6%。
3
险企分化加剧
大公司效益高,小公司增速快
寿险两级分化:规模与利润难平衡...
相比头部险企的稳定投资能力,中小寿险公司受2022年投资市场震荡影响最大,不少险企投资收益下滑,甚至导致公司出现高额亏损。
这也导致寿险市场的公司间分化加剧,简单的说,头部险企增速虽低但盈利稳健,中小险企借机扩规模但盈利堪忧。
这主要是因为中小险企受规模和经营时间等限制,在投资方面的抗压性不强。
再加上,负债端大多是靠产品的性价比与大公司竞争,倒逼险企要实现较高的投资收益去支撑。
高收益对应高风险,投资收益率的波动就会更大一些。
因此,在去年投资环境不好的时候,就更容易暴露出一些经营的不足。
行业均值及中位数
“13精”在整理竞争力排名榜的时候,还对行业整体的ROE和财务杠杆等指标进行了均值和中位数的计算,以便大家按照自己公司的相应指标与之对应。
寿险业的两极分化现象,从上图保费增速、ROE两个指标,行业均值和中位数的差距,亦可窥见一斑。
看看你家的指标情况
是跑赢了均值?
还是跑赢了中位数?
4
保费增速、ROE、财务杠杆
偿付能力充足率、资产规模
大排名
5
“13精”综合竞争力评价体系
“13精”综合竞争力规则调整
截止目前,“13精”竞争力报告已经推出四十六期,感谢粉丝们的陪伴和支持,让我们一直走到今天。
也感谢业内专家的指导和帮助,让我们不断完善。从第一期开始到现在,我们不断改进指标设计和权重。
2020年,调整财务杠杆评分规则,对超过行业杠杆水平2倍的公司,考虑扣减部分分数,因为杠杆太高,则可能预示着偿付能力不足风险在加剧。
2021年,提高了偿付能力充足率门槛,增加了实际资本以代表险企的损失吸收能力和内含价值。
2022年,根据我们整理的数据,以及粉丝们和业内专家的建议,再次完善指标和权重。具体措施包括:
第一,降低保费指标的赋分差距。近年来,保险行业贯彻新发展理念,走高质量发展道路。
一些险企积极调整优化考核机制,降低保费规模、业务增速、市场份额的考核权重。
鉴于此,我们也调整了保费指标赋分差距。具体规则是将保费增速等分成10组,每组差距1分。
第二,删除了杠杆指标。我们曾经对这个指标做过完善,但是现在看来还是不够全面。
我们之前曾经做的一个研究显示,杠杆过低和过高都不好。杠杆太低,说明没有享受行业商业模式红利,杠杆太高,则可能预示着偿付能力不足风险在加剧。因此,对于超过行业杠杆均值2倍的公司,统一赋予行业中位数。
尽管如此,仍然有很多粉丝和业内专家跟我们反馈,这个指标可能会使得一些潜在风险较高的公司获益。
因此,我们将暂时删除这个指标,然而,对于最优杠杆区间这个问题,我们将继续保持探索。
第三,补充服务能力指标。近年来,很多险企都提高了消费者满意度、合规经营、质量效益的考核要求。
为顺应这种趋势,我们补充了投诉率指标,作为险企服务能力的替代变量。具体又包括亿元保费投诉量和万张保单投诉量两个细分维度。
“13精”综合竞争力排名体系
①指标:最简洁易懂,也最客观透明
保费增长率
代表发展;
ROE
代表盈利;
偿付能力充足率
代表风险;
实际资本
代表损失吸收能力和内含价值;
总资产
代表规模;
投诉率
代表服务能力;
②频率:季度
我们的推出频率为季度,而其他公司都为年度,我们的频率更高,这也是国内首次推出的以季度指标为参考指标的排名。
③指标口径及释义
总得分=∑各项指标得分×权重,再以合计分数转化为百分制,得出“13精”综合竞争力最终得分。
保费增长率=本季度累计保险业务收入/上年同期保险业务收入×100%;
ROE=本季度净利润/((本季度末净资产+年初净资产)/2);
“13精”综合竞争力排名方法
①指标构成及分值
指标
得分区间
权重
保费增长率
(保险业务收入)
【1-10】
100%
万张保单投诉量
【1-MAX】
50%
亿元保费投诉量
【1-MAX】
50%
ROE
【1-MAX】
100%
总资产
【1-MAX】
100%
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
【1-40】
100%
实际资本
【1-MAX】
100%
注:MAX为所有参与排名公司的数量
小编的小小说明:
后台总是有人留言问,为什么百分制第一名的公司却不是100分?关于这个问题,其实小编有跟主编探讨,第一名换成百分并不是问题,平滑一下就可以了。
最终没有选择平滑,是希望维持一个横向、纵向都可比的得分。
eg:
这么说,好比高考一样,假设只有语数外三科,各科满分100分,总分就是300分。
如果,你三科成绩都是100分,那么,总分就是300分,当然也就是高考满分状元,也是最高分。
但是,如果你任何一科没有得满分,比如英语90分,说明你在这门课上还是有短板,总分汇总不够300分,自然也不能是高考满分状元。
②指标评分规则
ROE、总资产、实际资本,按照排名由低到高,依次赋予1分至最高分。
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100%以下得0分,100%-120%得10分,120%-150%得20分,150%以上得30分,200%以上得40分。
保费增长率,等分10组,由低到高,依次赋予1分至10分。
亿元保费投诉量、万张保单投诉量,按照排名由多到少,依次赋予1分至最高分。
③本次评价机构
不包含原安邦系公司和部分养老公司,还有华夏人寿和天安人寿,以及尚未披露报告的前海人寿、君康人寿、中融人寿、恒大人寿等。
详见:
《与安邦的结束接管不同!华夏、天安寿、天安财、易安,破产重整,资产包转让,陆续进入下一阶段!》
《银保监会下发监管函,约谈前海人寿实控人姚振华》
《巨亏65亿!中融人寿“资不抵债”,迟迟不披露偿报背后,隐藏的风险到底有多少?》
④数据来源
所有数据取自2022年各家公司年度报告,除华泰外均为公司报表口径,未披露年报的取偿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