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2022年安防上市企业年报解析上市公司分析的意义

上市企业作为行业中产值高、产品技术先进、市场拓展较广的一部分,代表着行业发展的走向和趋势。

2022年国内疫情零星复发、全球供应链短缺依旧、地缘政治加剧。在数智化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安防行业在各种挑战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通过不断变革走过了不平凡的一年。笔者通过对百余家安防上市公司的年报及一季度报的梳理,以期捕捉行业市场热点动态,透视行业发展特点,以飨读者。

一、安防产业链上市首发再迎高潮

据wind数据,2022全年,A股共有428家成功IPO的企业,募集资金合计5,869.66亿元。上市数量最多的板块为创业板,共150家;募集资金总额最多的为科创板,共2,520.44亿元。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是IPO企业数量最多的行业,共88家企业首发成功,其中涉及安防业务或者安防产业链环节的企业达近30家。当前伴随着安防快速向“数字化、智能化”迈进,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业务备受资本市场青睐,特别是人工智能、AI芯片等领域。

(一)AI独角兽上市引来热潮

过去的2022年对于国内人工智能产业意义非凡,行业期待已久的科创板人工智能第一股之争尘埃落定,为更多的AI企业踏上资本市场提供了范例。

其实从2020年开始,AI独角兽谋求登陆资本市场就成为热点。2021年年末商汤科技实现港股上市后,2022年A股市场便迎来了AI独角兽上市的热潮。包括云从科技、格灵深瞳、奥比中光、科捷智能等致力于人工智能算法、AI视觉领域一批企业成功登陆资本市场。

2022年5月份,云从科技正式在上海交易所科创板上市,作为A股“AI四小龙”第一股,云从科技孵化自中国科学院,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主营业务包含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和行业解决方案,核心业务涉及智慧治理、智慧金融、智慧出行、智慧商业四大领域。

从噱头来看,相较于云从科技A股“AI四小龙”第一股,2022年3月份上市的格灵深瞳则是名副其实的A股科创板人工智能第一股。格灵深瞳成立于2013年,是我国最早的人工智能企业之一,公司致力于将计算机视觉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技术与应用场景深度融合,提供面向城市管理、智慧金融、商业零售、体育健康、轨交运维等领域的人工智能产品及解决方案。尤其值得关注的是,相较于大部分的AI公司延续烧钱发展的套路,从格灵深瞳披露的2022年财报里可以看出,在保持营收持续增长的前提下,利润情况持续好转,经营性现金流状况较好。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54亿元,同比增长20.47%;净利润3261.49万元,同比增长147.67%;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55亿元,同比增长280.09%。

(二)芯片、元器件类企业加速上市

在安防产业链中,上游核心零部件重点包括图像传感器(CMOS等)、摄像机芯片、镜头等。近两年,安防产业的不断扩展也推动着上游核心零部件快速发展。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数字经济活跃,消费电子、高清视频等下游产业升级速度进一步加快,对芯片需求进一步放量。再加上国际政治环境等因素,国家密集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国内半导体产业发展,国产芯片及相关元器件厂商进入发展加速期。

2022年多家业务涉及安防产业上游核心零部件企业成功登录资本市场,包括国芯科技、翱捷科技、思特威、龙芯中科、中润光学等。其中5月份,思特威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思特威作为安防CIS龙头,2017年成立于上海,其主营业务为高性能CMOS图像传感器芯片的研发、设计和销售。根据Frost&Sullivan统计,在安防监控领域,2020年公司实现1.46亿颗CMOS图像传感器出货,出货量位居全球第一。公司产品已被广泛应用在安防监控、机器视觉、智能车载电子等多场景,与国内不少安防企业有紧密的业务联系,包括大华股份、天地伟业等。

在光学镜头元器件中,2022年底中润光学获批科创板IPO注册申请。从披露信息来看,中润光学产品以数字安防镜头为主且集中于超大倍率变焦镜头领域,并且与大华股份、海康威视、华为、大疆、韩国韩华泰科(Hanwha Techwin)等国内外企业建立了稳定的业务合作关系。

(三)行业巨头分拆子公司上市

除了AI算法企业及芯片类企业,2022年还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安防行业领军企业通过拆分创新业务谋求其独立上市,以抢占高新技术资本市场新赛道。近些年安防领军企业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创新业务增长迅速,已经成为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推动公司进一步发展,形成上市公司孵化再上市的资本梯队。

2022年12月底,海康威视旗下智能家居品牌子公司萤石网络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萤石网络作为智能家居服务商及物联网云平台提供商,以视觉交互形式和视音频AI算法技术为特色,利用多媒体、多维感知、互联互通及运动控制等技术能力,打造智能家居产品及物联网云平台。

另外,海康威视还将分拆海康机器人独立上市,该企业主要聚焦于工业物联网、智慧物流和智能制造,从事机器视觉和移动机器人的硬件产品和软件平台的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和增值服务。

大华股份也曾发布公告,拟分拆控股子公司浙江华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至境内证券交易所上市,拆分浙江华创视讯科技有限公司至境内证券交易所上市。

二、上市企业业绩表现欠佳市场环境因素占主导

当前,我国安防行业已经形成了从上游算法、元器件、芯片研发,到中游产品设计制造,再到下游系统集成、运维服务等完整的产业体系,涉及的企业类型包括生产制造、系统集成及工程、运营服务。根据安防产业体系中不同的企业类型与产品类型,笔者选取了119家安防上市企业及涉及部分安防业务的上市企业进行业绩统计分析。

(一)业绩表现不理想 近三分之二企业营收、利润下滑

据统计数据,整体来看2022年安防上市企业以及部分安防产业链中的上市企业业绩表现欠佳。119家上市企业2022年营业收入平均值为50.90亿元,平均同比下降6.04%;2022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平均值为2.01亿元,平均同比降低134.44%。(见表1)

其中仅有45家企业营业收入正向增长,74家企业营业收入则同比下滑;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正向增长的有40家,同比下滑的则有79家;2022年营业收入和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实现双增长的企业仅有23家。

(二)产业链上中下游各领域企业表现不一

1.安防产品制造领域

在安防产业链中,安防产品制造领域主要涉及视频监控、安检防爆、入侵报警、出入口控制和实体防护等,在此次统计的119家上市企业中,安防产品制造企业共有40家,基本为各领域的领军企业,包括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千方科技(宇视科技)、捷顺科技、安居宝、王力安防等相关企业。安防产品制造领域上市企业营业收入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相关情况如表1安防产品制造类企业所示。

在40家涉足安防产品制造业务的上市企业中,2022年营业收入平均值为54.38亿元,平均同比下降7.5%,略高于119家整体同比情况;2022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平均值为3.74亿元,平均同比下降104.66%。

安防产品制造业务的上市企业中仅有11家企业营业收入正向增长,29家企业营业收入则同比下滑;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正向增长的有14家,同比下滑的则有26家;2022年安防产品制造领域上市企业营业收入和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实现双增长的企业仅有6家;以上几种情况均低于119家上市企业相关统计数据。

其中营业收入和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实现双增长的5家企业为振芯科技、中威电子、拓邦股份、汉威科技、辰安科技、艾比森。这其中表现较为亮眼的是显控设备企业艾比森,2022年艾比森实现营业总收入27.96亿元,同比上升20.09%;归母净利润2.03亿元,同比净利润翻5倍之多。其他几家均是受益于上一年度营收及净利润低起点。

安防制造企业巨头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千方科技(宇视科技)均不在其列。只有海康威视2022年营业收入实现2.14%同比增长。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方面三家均同比下降20%以上。

2.安防系统集成与工程服务领域

安防系统集成与工程领域主要以智能交通(包括公路、轨道交通、铁路)、智慧城市、雪亮工程、建筑智能化等系统工程建设与运营服务为主。2022年安防系统集成与工程领域上市企业营业收入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相关情况如表1安防系统集成与工程服务类所示。

31家安防系统集成与工程领域上市企业中有8家企业营业收入正向增长,23家企业营业收入则同比下滑;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正向增长的有10家,同比下滑的则有21家;营业收入和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实现双增长的企业仅有6家,包括广电运通、金溢科技、中远海科、达实智能、数字政通、亚厦股份。达实智能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35.94亿元,同比增长13.60%,归母净利润2.12亿同比增长142.38%。2022年,公司整体签约及中标订单金额合计44.88亿元,同比增长6.60%,其中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数据中心业务单元签约及中标金额同比增长超20%。

3.上游核心器件企业

近两年随着安防业务快速扩张,上游零部件企业不断壮大,以图像传感器、芯片、镜头等为主营业务的上市企业成为安防行业的另一道风景线。2022年安防上游零部件企业营业收入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相关情况如表1核心器件类所示。

18家安防上游核心器件上市企业中有9家企业营业收入正向增长,9家企业营业收入则同比下滑;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正向增长的有5家,同比下滑的则有13家;营业收入和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实现双增长的企业有4家,包括中润光学、力鼎光电、水晶光电、富瀚微。

相较于其他领域,光学镜头及元件领域表现突出。8家企业中有5家营业收入正向增长,平均同比增长维持在10%左右;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均为正值,不存在亏损的情况。

(三)经营业绩不善 市场环境因素占主导

根据表1统计数据,2022年119家安防上市企业中,亏损的企业为38家,占总数近30%。部分企业甚至巨额亏损。苏州科达2022年营业收入约15.77亿元,同比减少39.6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约5.83亿元,同比减少1023.7%。高新兴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23.33亿元,同比下滑12.7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约2.72亿元,同比减少-729.35%。延华智能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6.26亿元,同比下降23.3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约-1.46亿元,同比下降-1725.07%。

根据企业披露的2022年年报,大多企业就业绩不佳提到疫情反复、政府压缩项目开支、原材料涨价、贸易摩擦等因素对企业经营造成的影响。相关市场人士也表示,面对当前市场经营环境不佳的挑战,各行各业都深受影响,安防行业也不例外。

对于业绩的变动,海康威视表示,2022年由于国际格局快速变化,全球宏观经济波动加大、地缘政治错综复杂;国内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等方面压力,市场需求和客户预期变化较大,导致资源投放和产出偏离,给企业经营带来巨大挑战。千方科技则表示受国内疫情等宏观因素的影响,公司业务开展放缓导致收入下滑,叠加市场波动导致公司持有其他公司股权价值的公允价值变动达-2.87亿元。对于业绩的变动,延华智能表示大体上受这几方面因素影响:一是疫情导致公司各项目推进困难;二是公司参股公司业绩亏损,进而导致上市公司计提当期减值准备;三是公司非经常性损益对公司的净利润构成影响。

三、行业发展呈现几大特点

作为行业发展的晴雨表,上市企业的年度报告不仅可以反映企业上一年度经营状况以及未来发展潜力,更能从中窥视出整个行业发展冷暖,总结行业发展特征,预判行业发展态势,安防行业亦是如此。

(一)渠道下沉 角逐细分存量市场

从2022年企业披露的年报来看,渠道下沉战略成为各企业关注的重点,在当前一二线城市市场接近饱和状况下,存量极大但极为分散的四五线及县镇级市场成为企业新的角逐场。据权威机构数据统计,在我国县镇级市场,视频监控的普及率仅约6%-10%。

海康威视披露,基于行业理解和用户洞察,海康威视持续布局下沉市场,联合全国合作伙伴从基于产品分销的渠道-客户-用户的单循环模式,走向解决方案营销+服务提供的双循环生态,发展线上线下数字化门店业务,构建服务网格。

以海康威视“皓视通”子品牌为例,其定位于区县市场,主打高性价比的安防监控系列全产品及服务。2022年皓视通共享海康服务体系,产品价格贴近乡镇市场,截至目前皓视通已经在全国26个省份开通了业务。

2022年3月份,千方科技子公司宇视科技推出了子品牌阿宇,强化渠道营销下沉的战略,宇视科技用“安防下乡,渠道下沉”的策略,深耕市场及县、镇、村、家庭。2022年宇视阿宇子品牌已部署城市代表近300人,在全国330余个地市和区县开辟新赛道。目前全国有一级经销商400+,各类工程合作伙伴10,000+。

(二)持续投入 创新业务增长迅速

一直以来,行业的核心价值聚焦于安全防范,涉及公安、交通、金融、园区等诸多领域。近些年随着新技术的涌入与融合,安全防范外延不断扩展,涉及公共安全等更多领域。

海康威视目前创新业务阵营包括萤石网络、海康机器人、海康微影、海康汽车电子、海康存储、海康消防、海康睿影、海康慧影等,创新业务的良好发展为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不断注入新动力。2022年海康威视创新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50.70亿元,同比增长22.81%。

据2022年财报,2022年大华股份创新业务实现营收41.16亿元,同比增长44.55%,表现出极强的业务韧性,创新业务成为大华股份的第二条增长线。目前大华股份主要拥有智慧家居品牌“乐橙”、机器视觉与机器人的“华睿科技”、热成像的“华感科技”、智能车载产品及自动驾驶的“华锐捷”、安检装备与安检服务的“华视智检”、智慧消防的“华消科技”、智慧存储的“大华存储”等创新业务。

(三)受益AIoT发展 智能家居快速增长

安全是智能家居场景下的刚需之一,安防产品在智能家居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近两年受益AIoT发展规模实现快速增长,智能家居在系统智能化、跨品牌、跨品类数据互通与互动等方面进步明显,智能家居中安防产品增长较快。

作为安防领域核心业务聚焦家庭安防的萤石网络,2022年实现营业总收入43.06亿元,同比增长1.6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33亿元。

尤其是随着国内宏观经济环比逐步恢复,2023年第一季度,萤石网络单季实现营收10.79亿元,同比增长4.27%,实现归母净利润约9117万元,同比增长33.7%。截至2022年12月末,萤石物联云平台共接入各类物联网设备超过2.05亿台,其中视频类设备接入数超过1.5亿台。萤石物联云平台注册用户数进一步提升至1.25亿,月活跃用户数提升至4393万。

(四)政策驱动 网络安全受重视

安防作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伴随安防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持续深入,产业在获得数据增值价值带来效益和生产力提升的同时,也面临着数据保护难度加大、信息泄露风险陡增、数据所有者权益难以保障等一系列问题。随着《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相继颁布,全面加强视频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保护成为时代要求。

在统计的12家信息安全领域上市企业中,有7家企业营业收入正向增长,5家企业营业收入同比下滑,明显好于其他领域上市企业业绩。

针对安防行业视频监控网络安全与数据安全,网络安全领域多家上市企业加大在该领域的布局与投入。迪普科技多年深耕视频监控安全建设工作,先后参与了公安视频传输网安全建设相关的调研及规范制定。2022年迪普科技持续优化现有产品与服务,开发了数据安全、“零信任”、云安全、安全运营等产品,为客户构建“动态评估、主动防御、持续监测、自动响应”的安全运营体系。

(五)谋求高质量发展 2023值得期待

有业内人士表示,在国家大力提倡发展数字经济,各行各业谋求数字化转型的前提下,在物联网、AI、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赋能下,安防行业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迎来发展新机遇。特别是一季度随着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各项政策效果逐步显现,行业景气度逐渐向好。

在上市企业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的同时,2023年一季度也同步发布。根据对119家统计数据计算,2023年一季度营业收入平均值为10.58亿元,平均同比增长5.20%;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平均值为0.50亿元,平均同比增长26.49%。相比2022年营收和净利润平均同比均为下降,2023年一季度转降为升,可见安防上市公司今年一季度业绩逐渐回暖,向好态势持续巩固。

另外一点需要强调的是,从行业周期的角度来看,一季度往往是行业淡季,第四季度通常是行业旺季,行业需求活跃,各企业都会加快营销步伐。由此推断2023年的行业景气度值得期待。

四、结语

过去的三年,是绝大多数行业遭遇最大困境的三年。尤其是2022年,行业内上市企业业绩表现较2021年明显下降,其中行业领军企业打破了持续十余年的净利润保持增长的局面,行业发展面临诸多困境。

展望2023,行业需及时厘清当前发展脉络,掌握发展规律、方向,不管市场环境如何,机会和挑战总是并存,关键在于企业是否能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及时找准自身的战略定位,持续增强开拓创新能力。

影像测量仪系列

影像式测量仪

影像仪

测量仪器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