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工为何是国家长期的必选消费?2022年军工行业投资方向如何?本次会议由国泰基金主办,国盛军工首席余平为大家深入分析!
现在军工应该是最大的预期差,是时间维度的预期差,
怎么去看军工行业长期的发展态势,是最核心的,会影响到估值、影响到短期的波动等等各个方面。
军工行业的发展轨迹
整个军工行业发展的轨迹来看,军工大体上发展就是在台海危机之后,我们才慢慢的着手研发一些武器装备。
过去10到20年的时间,基本上是属于武器装备的研发的阶段。
所以在2020年之前,基本上是科研的阶段,军工那时候主要被大家当做一个主题投资的角色,那是因为大部分的利润还在科研端,在一些院所,一些上市公司也没有实质性的业务,生产端。
所以以前大家主要是以科研院所资产注入等等这些主题性来看待军工。
“十三五”末期,以歼-20、直-20,东风系列的、霹雳系列的等等各种武器装备,主战型号的装备陆续进入到了科研定型阶段。
所以科研端的利润就会慢慢走向生产端这块的利润
。武器装备的放量建设的过程开始启动了,这是行业所处的大逻辑,这是军工行业发展的基础,武器装备已经完成了从科研走向定型批产的阶段。
国防政策决定了军工行业发展的短中长各种维度的核心
,因为这个行业就是自上而下的行业。短中期来看很明确,我们国家已经发展到了以全面备战能力建设的过程。去年中证军工指数涨了61%,所以去年是普涨性的行情,这是非常大的机会,预期起来的第一年。
这是我认为军工去年表现核心的原因,就是武器装备放量
。看二级市场,反映到二级市场的情况来看,我们看到今年其实是军工的小年。
图片来源:海洛创意
更多的产业链上的企业今年都是在着手准备扩产,大部分企业更多是把原来的产能利率给打满。九月份为什么军工有一波调整,因为很多机构看到Q3甚至展望到Q4,可能业绩环比就是持平的状态,
背后的原因就是因为很多企业基本上产能利率已经打满
,今年整个武器装备的交付量一般。所以我们看今年涨幅比较好的公司,它都是有自身的逻辑。明年我觉得到了装备交付的大年,就是因为很多企业从去年四五月份开始着手准备扩产,到今年春节前后,大部分的产能会扩出来,这是整个产业链明年会超预期的点。
大部分的人只关心军工的需求,我们看到的是,大部分一致预期盈利预测是基于很多需求端的情况,比如导弹、飞机、发动机的需求,对很多公司的业绩做的是线性的外推,而没有更多地考虑到供给端的变化。需求端实际的情况今年中报已经很明确了,沈飞、航发动力、洪都航空等等已经有大额的预收款,订单已经摆在这里了。
而且这个订单是有弹性的,就比如说我们的一些飞机可能是给到三到五年的大单。在全面备战的情况,会把需求不断的往前置,五年压缩到四年,甚至压缩到三年,关键是产能、供给能做多少。
今年其实更多的是从需求端要回归到供给端去研究的非常重要的年份。
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军工企业明年的业绩不再简简单单是按照线性外推,会有很多供给端的变化,明年我们做的很多的工作可能是上调明年的业绩,这是明年军工行情会比较超额的重要的东西,就是我们对利润会有很多的上调。
明年,大部分的需求摆在这里,产能不断的开始扩出来,整个产业链开始转起来了之后,明年会是不一样的军工整个产业的发展。
军工行业核心要看什么
为什么军工要站在非常长的方向上,
中期军工的发展方向就是到2027年实现百年奋斗目标
。导弹、飞机等等这些东西,作为耗材属性的具体的方向,量会大幅的起来,这是未来中期的逻辑。现在市场上我们看到的是大家更多的关注2023年、2024年是不是会短期迎来景气度的高点。
为什么说激战30年,来看几个维度:
党的十九大报告里面说得很清楚,国防军工产业发展的长期其实很明确了,2035年实现军队的现代化,2050年左右,到本世纪中建设世界一流军队
。军工行业的发展绝不仅是以中期打赢一场常规战争能力的建设,而是要实现世界一流军队,至少军备装备的水平要跟美国达到一种相当的情况。
从军费的角度
,如果从目前开始算,以过去三五美军军费的复合增速再线性外推到本世纪中叶,未来30年持续的按照这个增速来增长。中国现在整个GDP大概已经占到美国的70%多,但是军费比重相对来说更小。假如到本世纪中叶国防跟经济实力相互匹配,国防跟经济实力相互匹配,军费水平跟美国达到相当的话,至少在未来30年,我们的整个军费的复合增速投入大概将近7%,整个上市公司行业的增速估计会在百分之十几。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整个国防军工行业的发展,不仅仅是中期到2027年就结束了,2027年之后,可能未来几十年会成为国家的必选消费,每年我估计都能维持百分之十几的增长。从这样的情况来看,这个行业是长期增长的方向。
为什么军工行业能够成为一个国家要长期投入的方向,或者说是什么动因让它长期增长,这是很核心的。第一就是武器装备技术是在不断地迭代的
,我们发展矛,可能敌军就发展盾,在这样的情况下,最前端的技术,最前沿的技术都会首先应用到军工领域里面,它是在做不断的对抗式的发展,我们把军工的武器装备作为一种耗材,它是在不断地被国家给消费掉、消耗掉的,这是这个行业长期存在、长期发展、国家长期投入的必然。
第二个从我们国家自身的角度来说,发展到当前情况来看,我们发展军工更多的是要去保护我们的经济果实,这是长期国家必须要去做的事情
。
第三个军工企业会不会都是大家所认为的具备长期成长的,我们首先得承认
,军工里面的会有一些企业是有周期性质的,这也是市场上担心的,能2022年、2023年整个备战结束之后周期就结束了。这个周期的概念是什么,如果说这个公司的产品跟着下游的型号,一两个型号,当每个型号都有自身的周期,当这个列装周期一旦进入到平稳期,它的型号又没有其他的拓展,你只跟着下游一两个型号,必然会迎来自己的平稳发展期,可能就是明年刷估值的情况,这是我们要去规避的方向。
所以军工行业的投资本质,要看行业发展的状态
,规律就是生产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探索一代。我们要去看的是这个公司的产品,目前已经列装的,已经在生产的是配备哪些型号,它的研发投入怎么样,它的研发占收入的占比又怎么样,跟市值比较又怎么样,它又在未来的哪些型号上会持续投入,以及它的技术储备、人才储备等等在哪些武器装备上,只有将它的产品跟研发结合,我们才会看到它能够不断地在军工行业的发展上能够持续的渗透,持续地获得行业的红利,这是军工企业长期能够长大,能够在军工长期的大赛道里面获得收益的核心原因。
军工行业的确定性体现在哪里
第一个,订单的牵引,未来国家投入的必然性,以及很多中报给的预收款,这是订单的确定性
。
第二个核心行业格局的确定性,这是很重要的方面。
格局的确定性
,
这个行业准入的门槛非常高
。说白了就是这几年我们看到很多军工股起来,也有一些十倍股、几倍股,它本质上去获益的是过去五到十年陪跑,陪着国家、陪着各个方面陪跑的型号,从科研进入到定型列装,陪跑完了之后,受到行业的红利影响。它现在放量了,这些公司利润也出来了,所以我们关键的是要看很多的军工企业的发展格局是什么,你有没有在研发配套的型号,或者储备探索的东西,这是行业很确定的,这个行业只有量的逻辑,相对来说还是价值这块是比较固定的,也会有阶梯降价的逻辑,但是完全可以用规模效应给覆盖掉。
行业是没有价的逻辑,核心是量的逻辑
。
图片来源:海洛创意
军工行业看哪些方向
发动机赛道,发动机是目前重点要去关注的军工投资里面的最主要的赛道
,它里面有很多成长的逻辑,也符合我们在军工大赛道里面选择最长的赛道,
就是发动机
。它的成长逻辑来自于哪里?
第一个,主力型号的大的批产,就是涡扇式
。我们看到我们国家主力的歼击机,歼-10、歼-11、歼-16、歼-20等等各方面都是涡扇式发动机,涡扇式发动机已经进入到大批厂的阶段了,所以我们看航发动力的这种预收款就很清楚了。当这个批产一旦开始加速的情况下,我们就可以去看到很多的配套的企业的规模效应能够起来,盈利能力会有所提升。所以我们之前看到像图南股份中报的毛利率、净利率已经有所提升,这是最主要的逻辑,就是主题型号进入大批产。
第二个,有非常多新的型号在嗷嗷待哺
,即将进入定型,即将进入到批产,产品管线在不断快速的丰富,包括四代机的涡扇-20、涡扇-15,还包括我们黎阳中推方向的一些舰载机、无人机、高教机里用的一些发动机的型号,有很多型号。所以这些型号不断地开始迭代出来的时候,它自然而然会把整个行业的发展持续拉动,这是我们看到的军工的一个很本质的逻辑,就是新的型号在不断迭代出来,会持续的拉动业绩。
第三个发动机方向还有维修的概念。
现在实战化训练强度越来越大之后,很多发动机的维修其实是在不断的开始加速的,包括我们以前进口的,像AL31F的发动机,还包括涡扇式经过这几年的使用,今年也开始进入到大修阶段,这个雪球是在不断的滚大的。从美国的经验来看,发动机的维修占全寿命周期的价值大概占了55%,比发动机的新机的价值量还要高,
这是我们去看到的整个军用发动机的三个核心逻辑。
发动机的空地比和全寿命周期
。空地比的概念是什么?我们的军用发动机,比如说天上飞一个飞机,双发的配两个,地面备一个,就是2比3的关系,就1比1.5。再加上全寿命周期的概念,一个飞机的全寿命周期大概是25到30年,它换发大概要六到七次,基本上就是六到七乘以个1.5,所以一个飞机基本上跟发动机是1比10的关系。如果快速的话,在2027年到2030年我们就要追上美国军机的保有量情况,比如五六千架飞机,基本上我们要五六万台发动机。按照一台发动机3000万来算,基本上是1.5万亿在维修,维修的话基本上是一倍,至少是三万亿的市场,而且三万亿的市场是不断地会去成长起来的。
商发领域
,我们也看到,我们国家不可能没有自己的大飞机,也不可能没有自己的商用航发,
这也是我们非常重要的方向,很多的相关的发动机配套的企业都是在做这些。
所以我们看到长江1000、长江2000在“十四五”、“十五五”都可能会进入到首飞以及批产的程序,所以这是很长的逻辑,发动机我们认为是非常坡长雪厚的赛道,我们只要去寻找到里面一些供给相对来说比较稀缺的标的,这些公司的长期成长的确定性就非常明确了。
我们觉得这种公司无非是时间维度的问题,估值的问题,长期成长是必然的。
所以我们可以在里面去寻找到像做变形高温合金材料这一块国内80%以上的抚钢,做铸造变形粉末里面的像钢研高纳,做主机组装的航发动力,还有控制系统的航发控制,还有像中航重机、西部超导、宝钛股份等等这样一些。
所以发动机我们觉得是非常大的赛道
。我觉得最大的时代背景是中国军工要开始起来,要向世界一流军队开始迈进,这是30年以上的维度,最长的赛道就是发动机,我们把发动机里面我们认为供给稀缺的一些标的给找出来,这是我们的自上而下的一些框架。
导弹方向
,
导弹方向增速明年会很高,因为今年整个产业链产能扩产其实是非常一般的
。明年随着产能开始扩出来的时候,我们看到很多的一院、二院、三院、四院等等这些总体的导弹扩产的情况来看,我们估计整体的导弹明年的行业增速是在100%以上。而且今年很多公司的导弹因为量是很小的,基数很低,虽然今年的增速可能会很高,是因为去年的基数很低,今年增速很高,但是整体的量对上市公司业绩的贡献其实是不大的,明年增速还能百分之百以上,明年会拉动很多上市公司的业绩。
我们不仅仅是要去考虑到需求端,我们以前做的很多盈利都是按照线性的外推,导弹可能年复合增速百分之三四十
。但是我们要考虑到供给,今年是因为缺产能,明年产能开始供出来之后,明年可能直接百分之百以上的增长,我们再去看产业上的企业,明年大概率是超预期的。所以导弹链条我们可以去选择材料上的一些企业,比如说菲利华、抚钢、宝钛,这都属于导弹链条上面。还有一些导弹电子相关的,像紫光国威、振华科技、鸿远电子等等都属于这一类的。这是导弹上的核心逻辑。
军机
,这个行业不仅仅四代机在逐步起来,快速的会放量列装,还有包括无人机会持续地拉动整个行业的增长。
还有新兴的武器装备,无人机起来之后,激光武器在“十四五”、在未来肯定是大的爆发
。还有一些电磁武器、电磁炮、微波武器,还有一些全电推的舰船等等这些新兴的武器,这是军工军费持续投入的核心,就是新的武器装备在不断迭代出来,我们只需要在拐点之前提前去布局就可以。
更多精选内容,搜索微信公众号“万得金融圈”&视频号"万得3C会议"查看。
往期推荐
展望2022,新能源产业链能否延续强势
广发证券:2022年证券行业价值重塑;寿险韬晦待时;财险柳暗花明
2022年期货市场宏观形势和重点投资机会展望
头部主播税务事件看直播电商行业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