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报见习记者 童石石
投资TMT行业的6大要点
要点1
:
中国科技企业的崛起是时代的进步。科技方面的冲突可能还会存在,但这不改变中国科技企业成长的主要逻辑。时代有自己的进步逻辑,有自己的走向,不以个体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要点2
:
半导体细分行业,明年基本面还是有可能大幅超预期。
要点3
:
TMT行业的投资,大家要把握住一个关键点:寻找进入大规模应用阶段的创新点。
要点4
:
科技股不管怎么估值,最终还是会回归到比较经典的方式——看未来稳态时的盈利和自由现金流的DCF模型。
要点5
:
我们从增量角度思考到底物联网设备会多出来什么东西,然后再去想哪些设备会先爆发。
要点6:
明年TMT的机会,一是半导体行业,尤其是芯片设计公司,利润弹性非常大。二是消费电子产业链,有望持续受益于明年5G换机周期,会有一些比较优秀的公司持续成长。
以上6大要点,是
11月26日广发聚瑞基金经理费逸在解答中国基金报粉丝的投资疑问时,给出的精彩观点
。
费逸是一位“85后”基金经理,具有9年投研经验。他做过7年行业研究,先后覆盖钢铁、煤炭、造纸轻工、中小盘股票、TMT,对成长股和周期股均有有效的分析框架及成功的投资案例。其中,他在电子、计算机和医药行业有深度积累,既能把握行业的贝塔收益,也能获取阿尔法收益。截至12月17日,广发聚瑞混合(270021)今年以来回报达到82.68%,在同类基金中排名前3%分位。
在问答环节,费逸还详细分析了明年的TMT行业、物联网行业、华为产业链的投资机会,并详细阐述了他是如何在科技浪潮中选出龙头公司,以下是当天活动的文字实录,与你共享。
中国科技企业的崛起是时代的进步
明年TMT板块有两大投资机会
问:11月下旬,受外部因素影响,科技股调整,你如何看待科技股后市?
费逸:
我非常看好科技股的长期发展趋势。大国之间的冲突,尤其是科技方面的冲突可能还会出现,但这不改变中国科技企业成长的主要逻辑。我们可以分成四个象限来看,横轴是时代,纵轴是意志,时代有自己的进步逻辑,有自己的走向,不以任何个体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意志可以理解成各个国家或
政府
的主观做法,意志在某些阶段很重要,毕竟他们掌握话语权,但从长期来看,意志无法改变时代的进步步伐,中国科技企业的崛起是时代的进步,外部群体的意志改变不了大趋势。从时代发展的角度看,科技股的股价中间可能有波折,但大方向肯定是要往上走。
问:现在还适不适合投TMT行业或者互联网行业?这个行业目前处于什么阶段?
费逸:
今年电子公司涨了挺多,但是不是涨太多,股价见顶了?用稍微长远一点的眼光来看,比如说5-10年,以一个时代发展的角度看这个问题,就不会有疑问了。
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物联网尚处在萌芽阶段,5G建设就是物联网的基础设施建设。今年基础刚开始搭,明、后年才能建得比较好,可能等到6G时,物联网才进入繁荣时代。虽然5G现在还是萌芽期,但不能每次都等到最后,才进去摘桃子。前面要有筛选的过程,要有跟随公司一起学习成长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积累经验,这样才能找到哪些公司是慢慢长大的。
如果初期没有经历这个过程,最终就可能会像2015年那样,你会发现所有股票都在涨,如果前期没有深度研究和跟踪的过程,这个时候冲进去,结果就不会太理想。
今年,部分电子公司业绩超预期,投资者开始预测未来世界是什么样,先投了一批公司,预期将来它们能长大,能物联网行业的红利。但究竟是不是这批公司?或者说是这些公司中的哪些?还会不会有新的?还需要持续学习跟踪,看它们将来的业绩会不会兑现,技术如何演变。现在尚处在前期,如果说有三阶段的话,现在第一阶段刚有结果,第二阶段还没开始,现在开始
关注
、研究并不迟。
问:如何看待2020年TMT行业发展?今年已经有较大涨幅,明年是否会调整回落?
费逸:
我们可以回顾当年3G、4G、智能手机发展到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路径。首先要有网络基础设施,然后要有新的硬件。在苹果发布智能手机之前,大家都是用功能机,只能打
电话
、发短信,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渗透率提升,开始有各种各样应用:最开始只是电商,后来是
微信
社交,再后来是滴滴打车、美团外卖,再到抖音等视频媒体。我们可以清楚看到科技进步带来的生产力提升是怎样的。
类比到当下,今年TMT行业部分子行业上涨较多,反映到5G建设,大家觉得明年5G手机换机会起来,但这一轮是否硬件还只是手机?会不会有新的东西?这几个月资本市场比较感兴趣的无线耳机,就是一个新硬件,它极大提升了大家的工作效率、生产效率,解放了双手。
沿着这个思路想,这一轮TMT投资,如果从基本面演进的角度来看,它只是一个开始。后面会有哪些精彩的节目上演,目前还只是有一些朦胧的想法,比如AI眼镜、智能汽车,但目前并没有特别好的产品出现,像当年苹果手机快速普及的过程还没有见到。所以想象空间还是在的,但技术路径目前看不清楚,如果只看明年,还不存在这个行业到头了的担忧,只是我们要去寻找到底这个技术进步是快还是慢,是不是明年就能清楚看到哪一款产品能像当年的智能手机一样快速渗透。当然,有些公司与此无关,只是随着行业热潮炒上来,那么股价出现调整很正常。
问:TMT今年有了较好的增长,您
怎么看
TMT板块短期的趋势?
费逸:
从3年的时间周期来看,我还是很看好。这个行业的特性是,每次大家有预期时,都会涨过头,然后要等待基本面跟进,短期不一定受年底资金回笼影响调整,本身股价需要等一等基本面,所以调整也比较正常。我对明年还是很看好,尤其是半导体细分行业,明年基本面还是有很大的超预期可能。
具体来看,我看好TMT行业的两个机会:一是半导体行业的投资机会,尤其是芯片设计公司,利润弹性非常大。A股以前很少芯片设计公司,大家在这一块的研究积累不够深厚,对这些公司的认识不充分。二是消费电子产业链,有望持续受益于明年5G换机周期,会有一些比较优秀的公司跑出来。
TMT行业的投资要把握创新点
电子行业的成长空间最大
问:TMT行业今年普遍涨幅比较大,TMT行业明年的投资机会如何把握?
费逸:
TMT行业的投资大家要把握住一个关键点:寻找创新点。很多人把创新理解成炒概念,确实,一个创新想法刚提出来时,大家都去炒,确实是炒概念,但我不认同这种做法。我的投资偏向于把握创新点,一个工程技术或者一个新产品已经被大家接受,处在渗透率从很低(比如5个点以内)快速提升到渗漏率50%的过程,处在创新的应用成果爆发阶段。
今年PCB产业涨得比较好。PCB上市公司很多,但涨得好的就是跟5G基站建设相关的,基站建设是从无到有的过程,明年大家要
关注
5G手机到底会卖得怎么样?5G手机里会有哪些东西跟以前不一样?是不是摄像头越来越多?是不是天线、零部件有一定的改进?此外,是不是有新的硬件,今年是无线耳机快速渗透提升的过程。
问:您如何看待整个PCB行业,未来三年前景如何?今年下半年到明年上半年PCB这类概念股是否有投资机会?操作上需要注意哪些?
费逸:
PCB从历史上来看,整体是偏周期的制造业。通讯基站的投资呈现景气上行,然后又慢慢下滑的趋势。未来三年,今年到明年是景气上行阶段,明年会是景气的高点,后年还能维持,但增速会下来。
买有明显周期特色且弹性较大的行业,一定要注意盈利和估值的匹配,不能在景气最高的时候给它最高估值,这肯定不恰当。如果估值合适,这些公司,尤其是当中的优秀公司,能熨平周期,将来即使5G投资节奏放慢,在别的下游应用上也能有机会,收入和利润还能增长。
我觉得PCB行业明年上半年景气还是维持在高位甚至略微往上走,比较看好PCB行业的龙头公司,但在操作上要注意估值,千万不能在盈利高点给很高估值。如果景气下行,估值往下调,有可能出现盈利涨了,但股价没怎么涨甚至下跌的情况,投资回报不理想。
问:请问一下您怎么看TMT行业中的企业研发投入占比,您认为多少的研发投入占比是比较合适的,在这些企业中真正具有行业领先优势的企业又有哪些?
费逸:
研发投入没有一个确切的数,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也不一样。早期收入比较小,研发占比可能会比较高。收入做到几百亿时,研发占比肯定会下来,但绝对量比以前多很多。通过看年报,比较同一个行业的不同公司,会发现芯片设计公司研发占收入普遍在十几个点,甚至达到20个点。硬件做得好的公司会有8、9个点甚至10个点,5个点以下就很难说是科技股。此外研发占比取决于公司发展战略。如果增长势头比较好,公司会多投一些,为未来的项目做储备,尤其是行业龙头公司,他会做很多短期看不到成果的研发,因为他是行业龙头,更愿意做基础性前瞻研发。跟随的公司要赶上前面的公司,可以模仿,所以研发投入方向也不一样。
科技股,尤其是电子企业经过一轮又一轮的浪潮后,很多企业会慢慢掉队。真正领先的企业,财务数据上每年收入利润都在增长。股价不断创新高的公司都是行业领先的公司。另外,我们还会做产业调研。
问:在您的投资框架里是如何对TMT进行细分行业的划分?各细分行业的分析重点与估值方法是什么?
费逸:
简单归纳一下,传统上把TMT分为四个子行业,包括电子、通信、计算机、传媒,电子和通信相对偏硬一点,跟制造业的属性较类似,要投固定资产、建厂房、生产设备。计算机和传媒相对偏软一点,主要是招人,可以理解为他们是生产内容,卖Copy。
如果再细分的话,电子领域的半导体行业有不同环节。设计环节相对偏软,主要资产是人,不怎么需要投入固定资产;但封测、晶元代工偏硬一些。
先把它们分成偏硬的和偏软的。偏硬的跟制造业属性类似,可以寻找一些标杆,制造业先要投固定资产,然后是接订单,才能产生收入和利润,它们的利润率不会特别高,可能是10-15个点之间。制造业相对周期性强一点,固定资产有折旧,产能利用率高,利润就好;产能利用率低,利润可能会很差。偏硬的估值中枢在20-30倍,如果行业景气度高、业绩增长快,可以给40、50倍PE,差的时候是20倍。
偏软的公司相对稳定性强一点,毛利率、净利率也会相对高一点,但要具体分析。游戏行业偏软,收入、现金流相对较好。影视制作细分行业收入和现金流则差很多,它的估值要看收入增长,有时不一定完全体现在利润增长上,尤其在早期,它不用投厂房,但要招很多人,要投研发,收入没起来的时候,利润数据不好看。这种偏软的公司比较容易产生很大的盈利预期差,可能出一两个爆款产品,收入提升,就能很快把收入覆盖。它的利润是非线性增长的,估值难度较大,尤其在拐点附近。如果正常的话,像A股计算机公司,长期利润稳定增长,估值中枢相对比偏硬的公司高一点。
问:TMT行业中,分析公司基本面更应该
关注
哪些方面和指标?
费逸:
不同细分行业的差别比较大,可以先把它一分为二,看它是偏硬的还是偏软的。
如果是制造业,看它是不是有新产品带来收入的增长,新产品毛利率是更高了还是更低了。制造业通常不做新产品,老产品的毛利率肯定是不断往下走,如果做新产品,毛利率更高,前景也会好一点。
如果是偏软的企业,要
关注
它是不是有新的市场切入机会。偏软的企业普遍毛利率都比较高,要看切入这个新的市场后,收入是不是能快速增长。
问:在TMT的三个主要领域,计算机、电子信息和通讯行业中,哪个行业的成长空间更大些?
费逸:
以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我认为电子的成长空间更大,理由有两个:
首先从历史上看,过去十年TMT表现最好的是电子行业,其次是计算机,再次是通信,最差的是传媒。这背后是有逻辑的,电子和通信相对偏硬,跟制造业相关,计算机相对偏软。中国属于大国,要靠制造业立国,要走高端制造业,电子行业在全球都有很强的竞争力。2013年开始,苹果供应商名单中,大陆公司越来越多,很多都是民营企业,苹果对供应商挑选非常严格,这可以看出中国的电子企业在全球地位慢慢提升。
美股有很多软件公司,涨幅和市值都比较大,将来有一天可能A股也会出现这样的公司,但不是5-10年内能看得见的,软件有点像是一种文化,必须经历一些阶段。首先你的制造业要做得很好,才能做文化层面的输出,目前还没有到那个阶段,但国内市场也很大,软件企业先做国内市场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相对于电子企业做全球市场不在一个数量级上。
科技股估值要看盈利和自由现金流DCF
最好是找到有长期逻辑的公司
问:科技股当前是不是严重高估?性价比和未来的空间如何?
费逸:
把科技股当成一个整体来说是不太恰当的。美股电商只有亚马逊一家,当年互联网泡沫时至少有几百家做电商的公司。整体说它高估也对,因为大部分公司十年后都不存在了,或者说没有现在的利润体量大,这里面真正优秀的公司,未来的体量可能是现在的好几倍,是我们根本无法想象的,对这批真正的成长股来说,现在的估值对他们来说甚至是低估的。
问:费总对科技板块的长期趋势怎么看?当前是冲高回落,以后还长期看好吗?
费逸:
投资一定要看清楚时代进步的方向,最近我们做了一次回顾,把一些行业拆细,拆了47个中信行业。回顾近十年的收益,钢铁、煤炭、工业、金属、航运等周期性行业过去十年的年化复合收益率为负。过去十年复合收益率比较好的行业是白酒、家电、食品、电子、餐饮旅游、计算机、医药。为什么那些周期行业长期趋势向下?可能中间会有阶段性上涨,但不改变长期下降趋势。中国已经过了重工业化,靠房地产和基建投资拉动的时代。中国加入WTO之后,一直到2007年,是它们展现的时候。我在2010年入行时看煤炭,当时已经是周期的尾声。2009年有4万亿财政刺激,周期股开始反弹并持续到2011年,之后周期股的走势都是长期下跌,偶尔反弹,即使2016年供给侧改革政策带来行业供给收缩,周期股的表现也只是昙花一现,上涨一段,后面还是会慢慢下跌。
从长期趋势来看,科技永远是时代的主旋律,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必须有一些企业出来创新。为什么虽然科技股长期向上,但大家感觉波动很大?因为科技股的选股难度非常高,能走出来的企业只有几个,很多企业在这个过程中成为被后浪拍死在沙滩上的前浪,所以科技股看上去波动比较大,比较难投资,如何能从中找到最终长大的科技股,这是投资要花精力的地方。
此外,科技股经常隔几年有一次大浪潮。2000年互联网泡沫开始,先是硬件,2011年开始的智能手机普及,然后是2013年移动互联网普及,各种应用的普及,极大方便了网上服务业的发展,最典型的是电商购物、社交,催生了阿里巴巴、腾讯等巨大市值的大牛股。
现在我们也是站在新的科技浪潮前夜,未来是万物互联的时代,是比移动互联网大几个数量级的科技发展,我对科技板块的长期趋势非常看好,未来会把精力集中在这一块,慢慢筛出最终能长大的公司。
问:科技股波动比较大,您是如何有效控制回辙?
费逸:
控制回测比较难,我的经验是最好找到有长期成长逻辑的,而不是短期炒某一两款产品。有些科技股的业绩放量是靠一两款产品,业绩弹性炒一两年,这种公司的股价回撤会比较大。如果有长期逻辑,大家看好它将来能不断长大,刚好这两年又比较受益,业绩加速成长,它的股价虽然也有波动,但因为有长期的基本面逻辑支撑,长期资金就不太会在里面做波段,拿得比较稳,而且每次一跌就会有人买,大家看好它的长期成长,这种公司的回撤会小很多。
所以我的做法是投资有长期基本面逻辑的公司。长期能长大,能慢慢得到市场认同的公司,在组合中占的比重会多一点。如果是短期业绩弹性较好或还没有特别清晰的能长期长大的逻辑,配置比例相对会少一点,这样整体组合的回撤也会小一点。
问:传统TMT与新科技代表5G、云计算等的估值方法有什么差别?目前的科技股估值方法能否适用于科创板?
费逸:
我不知道您说的传统TMT是哪一类,因为TMT本身也细分为很多
,
科技股不管怎么估值,最终还是会回归到比较经典的方式——看未来稳态时的盈利和自由现金流的DCF模型。很多科技股早期盈利没有体现出来,可能投很多研发,有收入,我们用PS估值方法,但不代表我们完全不看盈利或不看自由现金流。随着收入的快速增长,它在某个阶段或者三年以后,甚至更长时间,它会出现盈利,会出现正的自由现金流,然后我们会对那个阶段的市值进行估算,把它折现到现在,看看它大概能值多少钱,而不是完全不看盈利。科创板跟主板的科技公司没有特别大差别,只是有些企业处在成长的更早期阶段,盈利不是特别好,只有收入,这个时候更重要的是
关注
收入是不是快速增长。
问:科技基金中的高科技主要包含哪些领域?
费逸:
大家可能有个误区,觉得技术越尖端,越能赚到钱,其实未必如此,科技最终要落地,要能商业化,要能应用,才会有好的商业模式,才能赚到钱。例如PCB,它服务于5G建设,不能算是高科技行业,但它的盈利很好,有点偏周期,在景气上行时确实能赚很多钱。芯片设计领域,芯片制造肯定是高科技行业,中国目前大部分还需要进口,说明这一块技术实力还不够。很多公司过去盈利不好,因为还处在投入期。最终要看现在的盈利和未来的盈利前景,如果非要说高科技的话,我觉得芯片、半导体整个产业链,尤其设计和代工相对是高科技领域。
问:美国市场科技股权重占比高,是否意味着国内科技股还有很大空间?
费逸:
不能这样简单类比,中美两国的发展路径、时间不太一样,中国改革开放后才开始发展,那个时候美国已经是全球
老大
了。但国内科技股有很大空间,从市值占比的角度来看是对的。中国经济要实现结构转型,最终体现在经济中就是科技占比会提高,传统老经济行业的占比会下降,所以我特别看好电子产业。中国靠制造业立国,不太可能像美国那样有那么多可以卖到全球的软件公司或互联网公司,但制造业也可以卖到全球,可以出大市值公司,这符合中国经济的转型方向。
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是引领TMT的方向
从增量角度看物联网的投资机会
问:5G、人工智能等哪些会是未来引领TMT的主要细分领域?
费逸:
5G是基础设施,是AIOT的基础设施,先把道路铺好,速度要够快、连接要够多、延时要够低。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是引领TMT的方向,但具体还是要有载体落地,比如无线耳机就是一个比较简单的载体。将来会有AI眼镜,智能汽车可能是集大成的载体。AI的应用还会体现在工厂生产设备上,如无人工厂,智能检测提升生产效率,这会是以后5G非常大的应用领域。
问:5G大规模应用后,请问物联网的投资机会主要在哪?
费逸:
科技股投资需要你跟产业界紧密联系,能第一时间洞察到产业趋势。物联网是未来的一大发展趋势,5G大规模应用后,不管什么设备联网,每个设备跟以前相比肯定会多了东西,多出来的可能是芯片,这对芯片来说是非常大的增量市场。不光是芯片,还要有AI,对于芯片性能的升级。我们再把它细分,它需要有通讯功能,可能是WiFi芯片。或者物联网设备还要有摄像头。它是个机器人,要看这个世界,摄像头传感器芯片CMOS也需要。
我们要从增量角度思考到底物联网设备会多出来什么东西,然后再去想哪些设备会先爆发。今年下半年大家特别看好无线耳机,这是一个新的物联网设备,以前的耳机是有线的,通过线和连接头来连接。现在变成无线的,它就是物联网设备,处在快速增长期。我们看这个产业上有哪些东西是增量的,哪些公司切入这个产业链。包括智能汽车、电动车产业链什么时候能看到比较好的销量增长,然后再看里面多了哪些东西,比如一个车配了七、八个摄像头,或者多了雷达。
问:请问您是如何寻找5G或者科技概念股的呢?对于该类概念股票的估值,更看重哪些指标?
费逸
:我不太愿意把它称为概念股,因为我们找标的还是沿着产业受益的顺序。如果看好物联网、AI这个大逻辑,它前期是需要5G投资。我们会去看5G投资环节哪些公司是受益的,可能做基站PCB的比较受益,可能将来5G手机做射频前端的公司比较受益。我们会从这个角度寻找,看这个产业中发生哪些变化,这些环节中哪些公司是受益的。
其次是估值,我们不会那么静态地看PE到底是50倍还是30倍,尤其对于一些好公司,我们会去想它发展3、5年后收入和利润会到什么体量,在那个时候大家会给它多少市值,然后打个折扣折现到现在,跟现在的价值比是高还是低,从这个角度做投资。
问:最近华为新品频出,华为概念投资前景如何?
费逸:
我们不会去做这种概念或主题投资,比如华为出一款新品。我们会比较理性去分析,比如今年手机有多少出货量,是2.3亿部还是多少部?明年大概能出多少部?这个手机跟去年相比,哪些地方改变了?
今年出了四摄,明年后置可能是五摄,这是增量。我们会进行分析,如果有这么多增量,哪些公司进入供应链会受益,最后要落实到受益后对业绩的贡献是多少,有多少业绩增量,然后看估值,再做投资。不是说华为概念股,只要跟华为有关就去投。
今年华为对国产产业链的拉动非常大,特别是芯片领域。美国禁令,很大比例地提升了芯片的国产化,所以我们还是要具体看供应链哪些地方是国产的,切实反映到业绩增长上的。
投资是知识的变现
跟优秀公司一起成长,价值会越来越多
问:基金经理的能力圈通常与知识结构、从业经历有很大关系,能否先简单介绍一下你的从业经历和投资能力圈。
费逸:
我是在中国人民大学读的金融本硕,金融和经济的专业知识比较扎实,2010年加入广发基金,到现在已经九年,算是很专一、很长情的。刚开始从业看周期行业,对周期的认识非常深刻,后来转看TMT行业,主要是计算机,从板块来看,除了大消费板块没覆盖过,其他行业基本都有研究。
我做基金经理主要集中在医药和电子两个行业投资,电子算是我的老本行,从做研究员起就有较多研究和积累,电子是中国成长股或科技股的代表性行业。此外,医药业也是我比较熟悉的行业,所以我在医药股也取得比较好收益。
问:您管理的广发聚瑞混合基金今年表现不错,您是如何做到的?
费逸:
我们领导有一句话说得很好,他说投资是知识的变现。我过去在电子和医药行业研究积累较多,刚好今年这两个行业是A股表现最好的行业,我把我的积累和知识在今年做了变现,配得比较多,在这两个行业抓住了涨得最好的股票,所以今年业绩比较好,后面要努力的地方还有很多。
问:您在证券行业的从业研究已有一段时间了,请问您印象深刻的投资经历有哪些呢?你的投资心得有哪些?
费逸:
我的投资心得就是跟优秀公司一起成长。开始研究时就要先研究优秀公司,研究历史上那些大牛股、长牛的股票,它为什么能持续走牛?肯定是因为业绩持续增长,它的业务市场空间也在持续增长,只有这样的公司才能长期走牛。很多股票只是一时的明星,或者说是流星。最开始我们也知道这些公司有各种各样原因,但主要是因为生意模式只能好两、三年。对于这种公司,2015年以前市场比较追捧,通过并购,很多公司利润增长也很快,但回过头来发现这种东西都是不可持续的。我们还是希望看得长远一点,寻找长期优秀的公司,从研究开始把精力集中到这些标的上,不断在它们身上积累研究深度。它们可能也有一些将来会慢慢被淘汰掉,但我们始终把目光放在这批公司上,跟随这些公司的成长而成长,这是最好的办法。
问:基金管理是一份高压的工作,平常您是如何调节身心的?
费逸:
我平常的休闲方式主要是,跟家人一起看电影、陪太太逛街,跟朋友打打篮球等。我比较喜欢独处,压力特别大时会一个人待着想一些问题,自己跟自己讲讲道理,这也是比较好的调节方法。
问:你是否有比较推崇的投资人?你最认同他们的哪些方面?对你的投资框架和投资理念有什么影响?
费逸:
我比较欣赏的投资人,一个是全球著名投资人查理·芒格,二是高瓴投资的张磊,他是我人大的师兄。
他们有一些共同点,都强调以长期的视角看问题,相信长期的力量。尤其好东西,时间是它们的朋友,随着时间的推移,好公司的价值会越来越多。而且你要相信你在这方面倾注的时间和积累,将来会给你更大回报。
所以我一开始做投资时就尽量把精力集中在这样的机会上,不太
关注
短期波动或市场博弈因素。
问:今年您的同事刘格菘管理的基金业绩非常好?请问您可以阐述一下自己和刘格菘在投资方法论和投资风格上的不同吗?
费逸:
我没有专门比较过跟他在投资方法论上有何不同,从结果来看,我管理的组合配置相对均衡一点。我希望能平衡好组合,净值曲线相对稳一点,跟刘总比,涨的时候刘总的基金涨的更多,但我的基金波动会小一点。
广发基金权益军团巡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