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1、重庆:向“新”而动 逐“智”前行2、特约记者行:大美江津湖 我用镜头赞美你3、特稿|好人蒋正全“回家”
重庆:向“新”而动 逐“智”前行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国式现代化·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光明日报记者 李宏 张国圣 黄汉鑫
生产“飞机棉”、接入“车路云网图”、试管苗组培快繁……炎热的重庆,无论是园区的实验室里,还是田间的基地上,都是一片火热的忙碌景象。在创新驱动下,一大批科技含量高的“重庆造”产品不断问世,一个个新场景新应用不断涌现。
重庆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做大做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重庆梁平区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熊伟摄/光明图片
1.改造升级 传统产业焕发新机
“采用新技术后,我们的产品深受市场青睐,技改红利也将通过产业链传导到更多下游企业。”在市场考察一番回到黔江后,重庆三磊玻纤股份有限公司研发部负责人刘大伟心里更踏实了。
“我们组织研发人员、质量检测人员和生产线工艺员一起升级改造拳头产品,每年投入研发费用超过1900万元,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开展技术攻关,如今生产成本降低3%左右,产品质量得到大幅提升,公司还要加大对技术研发的投入。”三磊玻纤公司负责人洪江波告诉记者。
花了两年时间,重庆开拓卫星科技有限公司在綦江建成全国首条卫星能源系统组件全自动化生产线,采用热真空试验、振动试验等多道严苛的检测手段,让卫星能源系统组件能够适应严酷的太空环境。原来用手工生产需要两个月才能完成的工作量,现在只需两周即可完成,生产成本下降了三成,产品缺陷率和废品率大幅降低。自2021年投产以来,开拓卫星已为40多颗低轨商业卫星提供了在太空中翱翔的“翅膀”。2023年,公司能源系统部组件已经伴随近30颗卫星踏上“星征程”。
技术革新不仅推动传统制造业升级发展,还为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强大动力。
重庆垫江县高新区某公司车间内,工人在赶制出口欧美的线缆产品。龚长浩摄/光明图片
近段时间,在巫溪县文峰镇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繁育基地的无菌车间,技术人员正对马铃薯试管苗进行扩繁作业。“原原种即马铃薯‘种子的种子’,是脱毒试管苗最初产生的种薯。”巫溪县薯光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生产部部长梁峰铭告诉记者,预计下半年生产马铃薯原原种400万粒。
作为重庆马铃薯主产区,巫溪推进马铃薯原原种脱毒技术攻关,在马铃薯新品种育种、病毒检测、试管苗组培快繁等关键环节取得突破。如今,年产值近10亿元的马铃薯产业已成为壮大地方经济的第一产业。
炎炎烈日,在彭水县乔梓乡长寿村,一片绿荫中的厂房显得格外宁静。走进生产车间,只见传送带上一个个铝罐“不老泉”在喷淋的水雾中“冲着凉”。
“不要碰哟,这时的罐子还很烫手。”企业负责人林榜建叮嘱记者,这些铝罐表面温度有90多度,要通过10多个检测窗口,再经过传送带喷淋降温后,才能进行包装打包。
如今,重庆阿依达太极泉水股份有限公司年产能超1亿罐,产品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累计实现产值超过10亿元。“正是在新技术的推动下,包装饮用水终端热灭菌等新工艺得以实施,才使企业产品身价倍增,让绿水青山流金淌银。”林榜建说。
工人在位于重庆北碚区的川仪微电路公司生产车间生产线上忙碌。秦廷富摄/光明图片
2.科技创新 打破垄断填补空白
“除了日常在建筑墙体、无尘空调中应用外,‘飞机棉’这一材料,也应用在我们的国产大飞机隔音隔热棉以及核工业空气过滤器上。从高品质生活的实现到尖端工业上的应用,都有它的一席之地。”再升科技副总裁杨金明说。
2023年国产大飞机C919首次商业载客飞行,早在2021年便与中国商飞签下“飞机棉”常年配套协议的再升科技也一举成名。作为国内唯一、全球第3家能够批量生产“飞机棉”的企业,再升科技在过滤技术、分离技术、防护防化技术、航空材料、节能储能技术、复合材料技术、PTFE膜材料方向开展了大量攻关研究,让重庆制造的“飞机棉”走出了实验室,最终飞上了蓝天。这一创新产品的落地,不仅顺利推动“飞机棉”国产化,更填补了国内行业领域的空白。
在巴南重庆国际生物城,智翔金泰的无菌实验室里,科研人员正用显微镜观察器皿中的液体,企业自主研发的银屑病新药将于近期获批上市,有望成为银屑病治疗领域首个国产白介素17A靶点的单抗药物,填补国内银屑病生物治疗领域的空白;重庆国际免疫研究院国际首个模拟抗原乙肝疫苗,已在国内29家临床中心开展Ⅲ期临床试验,同期申报美国FDAⅢ期临床……越来越多的优质创新药加快研发及产业化,正逐步填补国内医药产业的空白。
“公司同时按照中国、美国和欧盟GMP标准,已在重庆国际生物城建成生产规模达24400升、位居全国前列的抗体产业化基地,将为产品上市提供充足产能保障。”智翔金泰公司负责人常志远指着生产线告诉记者,这里大量运用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覆盖全流程的质量管理体系,可为患者提供质量安全、成本可控的创新生物药,未来将供应到全球市场。
在创新引领下,科技成果加速涌现。作为重庆市生物医药产业的“排头兵”,重庆国际生物城已聚集生物医药项目130余个,在研创新药物达57个、进入临床25个、Ⅲ期临床10个,构建起全链条产业生态系统。
走进位于重庆枢纽港产业园(江津片区)的重庆三峡电线电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特种线缆车间,热浪扑面而来,十多台自动化绞线设备正满负荷运行,叉车来回穿梭运送一卷卷电缆。
“这是我们的拳头产品——云母带矿物绝缘波纹铜护套电缆,拥有多项黑科技。自上市以来,该电缆订单超5亿元。”三峡电缆负责人何耀威向记者提起这款“烧不着的电缆”,口中满是自豪。
“经过反复试验、研究,公司成功实现异型单丝绞合导体工艺革新,实现了国际最先进电线电缆导体制造工艺的国产化,打破了国外电缆企业在该领域的垄断局面。”何耀威说。
3.“软硬”协同 产业集群聚合发展
转向、稳当跟车、等红灯、主动避让行人……近日,在科学城高新区金凤城市中心,重庆首批采用“车路云网图”协同技术的智能驾驶小车正在稳定运行,显示出高度的智能化和自主性特征。
这是继自动驾驶巴士后,科学城在自动驾驶接驳场景的又一探索——科学谷数智科创园中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正将未来场景变成现实。
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不仅小车安装了摄像头、雷达以及通信设备,路侧端也配备了相应的通信设备、摄像头和雷达。此外,在路边一个灰色箱子里安装了边缘计算单元。在看不见的云端,还有一个大脑级别的控制中心。
“车辆和路测设备能够实时采集路况信息,通过边缘计算单元进行处理后,将实时信息直接反馈给车辆。如遇交通拥堵等情况,云端则会综合路况信息,计算后反馈给车辆。”现场工作人员介绍。
记者能体验到具有“老司机”驾驶水平的网联智能驾驶和自动驾驶服务,得益于“车路云一体化”方案实现了场景化智能运行——“车、路、云、网、图”五个板块的完美协同,有效弥补了单车智能在特定场景下的应对不足,提升了通行效率和安全性。
2023年,重庆规划布局“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即3个万亿级产业集群、3个五千亿级产业集群、6个千亿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以及18个“新星”产业集群。其中,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居于3大万亿级主导产业集群之首。
“我们打造了覆盖科学城超200公里城市智能道路的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科学城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建立起的云控基础平台和9个生态共建的网联应用平台,成功接入各类网联车辆超千辆,成为全国首个可为全类型车辆赋能的示范区。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也是科学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点产业。2023年,科学城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近150亿元。
作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重庆实施创新链、产业链“集优聚强、聚链延链”战略,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涪陵作为重庆市工业强区和材料产业第一大区,其高性能复合材料产业入选重庆市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近年来,涪陵谋划了化工新材料、动力电池材料和汽车轻量化材料、前沿新材料3大产业赛道,布局聚氨酯树脂、氨纶、轻合金汽车零部件材料等11条产业链,突出白涛新材料科技城、涪陵高新区、临港经济区3大组团,打造先进材料千亿级主导产业集群。2023年,全区材料产业产值达1204亿元,成为重庆首个材料产业产值超千亿元的区县,成功创建高性能塑料及树脂制造国家级新兴产业集群,建成全球最大的己二酸生产基地和全球最大的单体氨纶生产基地。
在重庆,一大批未来技术及产品连点成线、织线成面,正逐步形成完整产业链。两江新区构建的卫星互联网产业集群,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有100多家,产业规模超35亿元,基本形成了卫星互联网上下游产业链聚合发展态势。
如今,不断取得突破的新技术新产品,加速推动重庆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光明日报》(2024年08月26日 05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特约记者行:大美江津湖 我用镜头赞美你
荆州新闻网(特约记者 施良茂)烟波浩渺的江津湖位于沙市中山公园北边,如今江津湖已成为沙市中山公园的一部分。“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每当看到美丽的江津湖,我就想起苏轼的这首《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诗。
尤其是用后两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用来描写江津湖是再贴切不过了,江津湖不论天气是阴、晴、雨,一年四季无论春、夏、秋、冬,各有其美。江津湖正像那仪态万方的美人西子一样,无论是淡雅或浓艳的打扮,都恰到好处,美丽动人。
江津湖原来是洪家垸一处荒草丛生、蛇鼠出没的低洼地,也是农民的菜地和藕塘。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当时的沙市人民政府组织干部职工在这里义务劳动,将垸子改造成了一座大鱼塘,与鱼塘一埂之隔是沙市便河的一段故道。
我记得儿时,便河、鱼塘、塔儿桥、荆襄河、雷家垱一直到沙桥门、长湖,这些河渠水系是相通的,据说一直通到洪湖,乃至武汉。我还记得,当时的碧波路是一条土堤,两边全是荷塘。公园东大门不远处原是一座断桥,十分荒凉,偏僻。过桥再进来的路是一条坑坑洼洼的土路,上面有一些猪舍,散发阵阵臭味。
上世纪 80年代,沙市规划院着手编制洪家垸修建详细规划,洪家垸正式改称江津湖,纳入沙市中山公园的范围。随后进行了湖泥清淤,为下一步大规模建设的展开创造了条件。
(平湖桥)
1992年春,沙市中山公园的东大门、便河桥、凌波桥等已经建成,对江津湖沿岸全面进行改造的条件已经成熟,因而政府决定将江津湖十二景点建设纳入当年为民办实事工程,全力打造这颗城市的“绿色心脏”。
按江津湖十二景点修建详细规划,这十二座景点是:江津晚泊、湖光阁、缚龙廊、烟波秋月、莲蒲风荷、接龙廊、西大门、塔儿桥、楚风桥、望月桥、平湖桥和风音鸟语。有桥有阁有廊有榭,风格多样,黄瓦红柱,多彩多姿。与此同时,挖掉湖中那道堤埂,使江津湖与便河故道连为一体,加大城区雨水调蓄功能,扩大水面景观。
十二景点工程从1992年4月26日开工,至当年国庆节前夕便已基本竣工。不久后,全省第十二届根艺展在新建的景点廊榭中展出,美丽的江津湖从此以崭新的风采迎来四面八方的佳宾。
在我们荆州这座水乡园林型的城市里,江津湖像是缀在城市胸襟上的一枚蓝宝石,总显得是那么光彩夺目,熠熠生辉。这里水面宽阔,碧波浩渺,环湖四周建有风格各异的十二处景点。
(楚风桥)
东面靠园林路的是接龙廊,北缘顺碧波路有烟波秋月和川主宫,西依塔桥路的是缚龙廊、莲蒲风荷;最为静雅的是南边一路景观,由东大门进来,走过便河桥,便可顺着沿浓荫夹护的甬道一路西行,相继分别经过的就是和风桥、江津晚泊、凌波桥、卷雪楼、风音鸟语与九曲桥(平湖桥)、望月桥(廊桥)、楚风桥(铁索桥)和塔儿桥,再加上春秋阁,这一线呈长卷风景画展开的旖旎景观,亭台楼阁,错落有致,碧波绿柳,交相辉映,若论古朴典雅,秀雅清新,当不输于西湖的“苏堤春晓”与“平湖秋月”。
我住在江津湖边,我爱看江津湖的美景。江津湖的四季:春花秋月、夏荷冬雪。江津湖的美景,我也拍摄过很多次,每次都留下美好的瞬间。
印象最深、最美的景色是在盛夏烈日,但空气清新、能见度好的时候,湛蓝湛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宽阔的江津湖上波光粼粼,她在蓝天、白云、碧水的衬托下,像一个少女显得分外妩媚、妖娆。
尽管时值中午,烈日当空,我实在抑制不住对拍摄美景的冲动,忘记了酷暑,忘记了时间,用相机环湖记录下这美丽的瞬间,难得的美景真是来之不易。
但,我们在观赏江津湖的美景的同时,要了解江津湖变迁的历史,更不要忘记为江津湖的建设作出无私贡献的老一辈沙市人。“欲把江津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我相信,在荆州人民的建设和保护下,沙市江津湖这颗点缀在城区的明珠,会更加璀璨!
和风桥
接龙廊
特稿|好人蒋正全“回家”
澎湃新闻记者 王鑫 实习生 孟春晓
蒋正全“回家”了,回到了那个他成长的地方。
门前百米,就是长江一级支流临江河。作为在河边长大的农村娃,下河游泳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
2022年8月8日,蒋正全生命中最后一次下水,是为了救人——当天,一辆白色越野车不慎冲入西安市阎良区二龙口水库,情况危急。路过的蒋正全和工友们赶忙跳河营救。车上的三名女子和两名儿童获救,但蒋正全最终没能上岸。
这一年,蒋正全44岁。
8月12日,蒋正全的遗体告别仪式在陕西渭南举行,当地群众排成长队,为这个“重庆崽儿”送行。在蒋正全的老家重庆江津,上千群众自发前往高速路下道口,向老乡致敬,接英雄回家。
蒋正全生前是家里的顶梁柱,辗转多地打工,和工友住着月租75元的民房。在亲朋好友眼中,蒋正全有着诸多的优秀品质:勤劳、节俭、孝顺、责任心强。如今,蒋正全身上又多了个标签——榜样。
蒋正全和工友只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打工者,他们平时隐身人群为生活奔忙,却在紧急时刻闪耀善的力量。一位网友曾评价蒋正全说,“这种善良是刻在骨子里的本性,没有掺杂那么多思想活动,他看到的只是眼下我需要救这个人……”
蒋正全家的老房子。 本文图片均由澎湃新闻记者 王鑫 图
水库救人牺牲
意外发生在8月8日,距离蒋正全老家800多公里外的西安阎良。
当天中午,阎良区武屯街道新庄村村民谢女士等5人驾驶一辆白色越野车行驶至二龙口水库时,突然撞毁护栏冲入水库。车上5人全是妇女儿童,面对突发状况,她们摇下车窗,有人打电话,有人大声呼救。
蒋正全和工友程心灿、秦建平彼时在事发地附近约200米的地方游玩。听到撞击声和呼喊声后,蒋正全和工友赶忙跑到水边,向车辆落水处游去。在附近干活的刘同连、王建宁和下班路过的王福利也加入救人队伍。
现场一段监控视频显示,见有人来救,车内的女子和儿童从车窗爬出来。蒋正全先托起一名女孩向岸边游去,在岸上其他热心人的帮助下,将女孩顺利送上岸边,在众人的努力下,车上5人全部获救且无大碍。
秦建平回忆,救完人后他发现蒋正全没上岸,但由于自己已经体力不支,无法再下水,他急忙大喊求救。岸边一名年轻小伙下水三次,终于将陷入昏迷状态的蒋正全救上岸。尽管抵达现场的民警与热心群众为蒋正全做了心肺复苏,并联系120将其送医救治,但蒋正全还是没能抢救过来。
蒋正全的家,门前百米远就是临江河。
一辈子勤俭持家
蒋正全的妹妹蒋正英是家人中最先知道哥哥牺牲的消息的。她婉转地告诉父母,要去一趟陕西。
蒋正全的老家在重庆市江津区朱杨镇板桥社区茨坝村,老成渝铁路在此设有四等站茨坝站。受地形等因素影响,汽车无法开到蒋正全家门口。穿过茨坝站,沿着小路走上三四分钟,再沿着小池塘往前走,就到了蒋正全的家——这是一幢两层的砖瓦房,外墙没有贴瓷砖,顶部搭了个彩钢棚隔热避雨,二楼屋顶堆放着已经脱完粒的玉米棒。屋内的装修也十分简单,一楼水泥地,二楼铺有地板砖,客厅墙上挂着的“家和万事兴”十字绣和卧室墙上挂着的“幸福”十字绣几乎是这个家仅有的装饰品。
砖瓦房斜后方,是蒋正全家的老房子,土墙,木门。但最引人注意的,还是不多见的石刻对联:天下良图要先进,世间百技讲科耕。横批:勤俭持家。
蒋正全的父亲蒋忠云年近七旬,和老伴一样,满头银丝,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早些年还能外出打点零工,现在年龄大了,只能在家干点农活,养猪喂鸭。蒋忠云兄弟七个,他排行老大。到了蒋正全这一代,只有兄妹两人。蒋正全出生于1978年,初中毕业在家干了几年农活后,也加入外出打工的“大军”:先在工地上干苦活累活,再做钢筋工,后来学了手艺,一直干木工。
蒋正全35岁才结婚,育有一子辰辰(化名)。几年后,蒋正全与妻子离婚,孩子由他抚养。平时,蒋正全在外打工,辰辰的日常起居主要由爷爷奶奶照顾。
8月12日晚,江津民众自发前往高速下道口迎接。
“热心肠的人”
在蒋正英心中,哥哥一直是榜样般的存在。勤劳、孝顺、乐于助人这样的形容词,蒋正英脱口而出。
蒋正英说,哥哥身高1.8米,身材偏瘦,“他很勤奋,在外面打工也很辛苦。”蒋正全牺牲前几天,兄妹俩才通了电话。蒋正英回忆,哥哥在电话中还在关心父母的身体。如今一家人阴阳相隔,白发人送黑发人,遭受了不小的打击。
蒋正全的四叔蒋忠富告诉澎湃新闻,家人得知蒋正全见义勇为的事迹后,心情复杂。在蒋忠富的回忆里,蒋正全一直都是热心肠的人,不管村里发生了什么事,他都要去帮忙。
蒋忠富回忆,最后一次和蒋正全见面在今年5月份,两人拉起家常,“我们聊了工作上和家里的生活安排。”蒋忠富称,蒋正全在外务工多年,有很多生活经验,蒋忠富很多事情都向他请教、请他拿主意。
蒋忠富举例,有时候蒋正全会告诉他怎么样据理力争把自己的工钱给讨回来。“他是一个很重视朋友义气、讲理的人。”
茨坝村村民小组长蔡家林说,蒋正全是一个肯为集体出力、不计回报的人。蒋正全家屋前百米远处的临江河上有座人行桥,曾被洪水冲垮过两次。去年6月,连续降雨又给这座人行桥带来隐患。蔡家林召集包括蒋正全在内的5人,从早上6点一直守到晚上七八点钟,清理树枝等杂物,减轻水流对人行桥的冲击。“凡是村里有事需要出人出力的,只要他在家,无论啥时候喊他,喊他干啥,他都不会推脱。”
警车护送灵车前往殡仪馆。
原计划今年干完活回家做生意
今年4月中下旬,蒋正全和表哥侯明怀来到陕西省渭南市找活干,与他俩一起的,还有蒋正全今年年初在贵州打工时认识的木工闵绪康。
闵绪康说,蒋正全手艺好,技术全面,还乐于助人,两人很快成了好朋友。贵州没活干了,闵绪康就跟着蒋正全哥俩去了四川成都,后来又去了陕西,直到现在。
“我们这种工作,干得多拿得就多。平常除了吃饭也花不了什么钱,下班就回宿舍。”闵绪康口中的宿舍,是工地附近的农村住房,不到20平方米,一个月房租300元。蒋正全、侯明怀、闵绪康和另外一个工友合租,平摊下来每人每月只需负担75元的房租。在这之前,他们住的地方还要便宜些,但今年夏天实在太热,他们换了一间有空调的房子,水电另算。
宿舍内摆着两张床,一张1.8米宽的双人床,一张上下铺。蒋正全和表哥睡在双人床上,闵绪康和另外一个工友睡上下铺。
住,能省则省。吃,也是一样。工人们对吃没有太多要求,吃饱就行。闵绪康说,他们平时基本都是吃的盒饭,一份十多块钱。偶尔出去吃顿自助火锅,喝点啤酒,算是“改善伙食”。
蒋正全曾告诉闵绪康,等今年的活干完了,他打算用挣到的钱回老家做点小生意,一是方便照顾年迈的父母,二来也能多关心关心儿子,督促他好好上学。
江津区举行蒋正全同志骨灰安放仪式。
见义勇为的“陕西好人”
蒋正全见义勇为不幸牺牲的事迹很快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为了弘扬见义勇为精神,倡导正能量,保障蒋正全一家人生活,西安市阎良区武屯办事处8月9日晚向社会发起捐款倡议书。倡议书写道:“他将生的希望留给别人,将死的危险留给自己……本来答应好孩子‘十一’回家,如今却成为一个‘失信爸爸’,本来答应再干两年,回家守亲尽孝,如今却成为一个‘不肖子孙’,永远留在了异土他乡。”
8月11日上午,西安市委十四届三次全会举行,在会议各项议程之外,临时增加了一个环节,由会议召集人向与会同志通报了蒋正全同志舍身救人的感人事迹,倡议参会党员干部伸出援助之手,献一份爱心,向蒋正全的家属捐款。希望通过募捐接力活动,大力弘扬新时期舍己救人英雄精神,为英雄的家人尽一点绵薄之力。当日下午,西安市民政局负责人代表西安市委市政府,带着一份印有“市委第十四届三次全会现场捐款”的特殊红包,来到蒋正全家属居住的酒店,将西安市委、市政府的关爱送到两位老人的手中。
8月11日,西安市阎良区委宣传部微信公众号发布《西安市良区关于蒋正全、程心灿、秦建平等6人见义勇为情况的公示》称,根据《陕西省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条例》,经武屯街道申报,区委政法委调查核实,拟对包括蒋正全在内等6人见义勇为予以确认。
公示内容提及,经调查核实,蒋正全、程心灿、秦建平、刘同连、王建宁、王福利在他人遇险时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奋力营救他人生命,情况属实,其行为符合《陕西省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条例》第七条第四款规定情形,且施救行为不属于本人的法定职业、法定义务或约定义务,应当确认为见义勇为行为。
此外,陕西省文明办发布消息,宣布蒋正全等6人为见义勇为“陕西好人”。
8月12日上午8时,蒋正全的告别仪式在陕西省渭南市富平殡仪馆举行。告别仪式现场的屏幕上播放着蒋正全生前的照片。挽联上写着:舍己救人彰显大爱,见义勇为弘扬正气。
告别仪式上,与蒋正全一同下水救人的程心灿、秦建平向亲友们讲述蒋正全奋力救人过程:“他游的已经筋疲力尽,可还把娃儿紧紧钳住,娃儿没呛一口水,胸部以上的衣服、头发都是干的,他头埋在水里,憋气时间太长,不知喝了多少水,但却只想着娃儿的安危,没考虑自己一点点……”
被救者家属致悼词时说:“如果不是为了救我们家,就不会有这样的不幸,是他给了我们又一次生命。我们家人永远会感激,永远都会记住他的救命之恩。把他的父母当自己的父母孝敬,把他的孩子当自己的孩子爱护。”
告别仪式举行完后,蒋正全家人抱着蒋正全的骨灰在专车的护送下返回重庆。
蒋正全的遗像周围布满鲜花。
家乡人民排长队接英雄“回家”
8月12日19时,重庆江津室外温度仍高达38℃。在江津南高速下道口,自发前来的市民早早站在道路两排,拉着写有“蒋正全英雄 我们接您回家!”“好男儿魂归故里 真英雄浩气长存”字样的横幅,等候迎接英雄“归来”。
江津区殡仪馆驶来的灵车也在下道口等候。灵车上贴着“致敬英雄”“蒋正全江津人民的好儿子”“英雄蒋正全我们接您回家”。
21时34分许,一家人经过长途跋涉,终于到达江津。辰辰抱着父亲的遗像、蒋正英抱着哥哥的骨灰盒,与蒋忠云夫妇俩站成一排,向前来迎接的父老乡亲致谢。人们呼喊着英雄的名字、过路司机鸣笛,向蒋正全及其家人致敬。不少市民还跟随灵车前往殡仪馆,送蒋正全最后一程。
在江津区殡仪馆,江津区委、区政府为蒋正全举行了简短而庄重的骨灰安放仪式。江津区委副书记秦敏说:我们在深切缅怀蒋正全的同时,更要大力弘扬英雄精神,希望全区广大干部群众都学习蒋正全同志的高尚品德和英雄气概,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勇于担当、甘于奉献。
另据了解,重庆市有关部门和江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密切关注蒋正全见义勇为英雄事迹情况。江津区各职能部门正在积极研究帮扶措施,将根据家属实际困难,结合低保、临时救助、慈善救助、教育资助等方面的政策,及时开展精准救助、综合帮扶,最大限度为家属提供生活保障、子女就学等帮助。
责任编辑:胥辉 图片编辑:蒋立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