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奇礁,金沙渔火……在浙江最东部、舟山群岛最北边,有600多个小岛如珍珠般散落在茫茫大海上,那便是嵊泗列岛。在岛上6.7万常住人口中,有一群“乘风破浪”的人。
在海上调解船上,由司法所人员、调解员、辖区民警和村委会工作人员组成的海上牧场调解专家团队,进行海事渔事纠纷调解
那天,起风了。天气阴霾,浪花四溅,海水开始狂躁起来。
“走,去洋山岛!再晚点恐怕就没法开船了!”
“破浪”小分队拎起资料包,裹紧外套,上了调解船,出发了。
海上牧场调解专家团队
乘坐海上调解船赶往纠纷发生地
“浪再大我们也会来!”
嵊泗县位于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的核心区域,自古以来,这里的很多人以捕鱼为生。洋山岛上的老王就是这样一位渔民。他受雇于老板孙某,在捕鱼期随船出海捕鱼。
某日凌晨3点,老王定的闹钟响了。朦胧中他关掉闹钟,准备起身,收网的时刻到了。
“怪了!今天四肢怎么不听使唤?”他心里暗自嘀咕,尝试着起身,可是却使不上一点劲。好不容易撑着床坐起来,可脚还没着地,他就一头栽到了地上……
原来,老王中风了。虽然船老板孙某已经尽快靠岸送医,但是救治了一个月还是遗留下后遗症——老王四肢不能自主活动,只能坐轮椅,24小时都需要专人陪护。
很长一段时间,老王都没有“进项”,他的手头日渐拮据。大把的医疗费、康复费,让他的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少了。虽然刚开始时船老板孙某垫付了医疗费5万余元,但事后老王多次向孙某协商赔偿款,孙某都没有回应。无奈之下,他通过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向嵊泗县法律援助中心求助。
“破浪”小分队乘坐调解船,很快就到了洋山岛。这次,小分队的成员是嵊泗县法律援助中心副主任毛家欢、省法援志愿律师汪根波和调解员倪华国。船一靠岸,三人就马不停蹄地赶往老王家。他们一边向王某了解案情、为其办理法律援助手续,一边联系船老板孙某商量赔偿事宜。
“我不在洋山!……什么?风大,信号不太好……”事情没有预料的那么顺利。那天,孙某人在外地,调解工作陷入了僵局。
咋办?等!孙某什么时候回来,咱什么时候去!十余天后,得知孙某回来了,他们再次坐船前往洋山岛,对双方当事人进行了“面对面”调解。
省法援志愿律师汪根波(左2)、专职调解员倪华国(左3)与孙某(右1)进行调解
经过不懈努力,双方终于达成调解协议,孙某一次性赔偿老王医疗费、护理费、后续治疗费、残疾赔偿金、精神抚慰金、误工费、营养费、交通费等共计人民币14万元。
渔民老王同意协议内容并在协议上签字按手印
这儿有艘海上牧场调解船!
“老罗呀,这次真是多亏了你们,否则我都不知道损失会有多大!”纠纷解决的第二天,枸杞乡干斜村贻贝养殖户任阿伯专门来到海上牧场人民调解委员会,向调解员罗存国表示感谢。
7月初的一个深夜,一艘外地货船误入干斜村贻贝养殖桁地,螺旋桨搅坏了一大片贻贝苗,附近养殖户听闻此事,都赶到附近查看自己的桁地,并堵住船只行驶线路,不让其离开。任阿伯的养殖桁地遭受到非常严重的破坏,货船也因为螺旋桨被缠绕而无法驶离。
养殖桁地一片狼藉,原本整整齐齐的苗绳横七竖八地交织在一起,泡沫浮子七零八落地飘在海面上,任阿伯欲哭无泪,辛辛苦苦打理这么久付出的心血,几乎化为乌有!任阿伯抓住货船船长的手不放,激动地说到,“养殖了几个月的贻贝,眼看着马上可以收割了,现在被螺旋桨一搅,几乎所有的贻贝苗散落到海里,有些还和其他桁地搅乱在一起,损失惨不忍睹,如果不得到合理的赔偿,别想把船开走”。船长王某见状也不知如何是好,一来确实是自己对该片海域不是很熟悉,导致误入养殖桁地;二来船上装载着大量新鲜渔货,如不及时离开,渔货发臭变质,将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心急如焚。
海上牧场调解员罗存国得知情况后,迅速行动,乘坐海上牧场调解船前往事发海域,查看大致情况后第一时间控制现场局面,只留下任阿伯,让其余现场群众返回陆上。随后组织双方进行现场调解。手足无措的船长王某虽然表示对这类损失的赔偿标准不是很了解,但要求调解员必须做到公平公正,“否则要将事情闹大”。期间,任阿伯多次要求赔偿整串贻贝,但调解员表明“赔偿必须实事求是,在确认贻贝受损数量后,再根据桁地受损程度适当进行赔偿。”
调解员罗存国(左)和辖区民警在养殖海域查看和清点贻贝以及物资损失情况
因为不清楚海面以下的情况,无法准确地估计损失,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调解员随即让专业的潜水员到水下查看桩头和贻贝苗的受损情况。通过潜水员认真仔细地查看,任阿伯的损失也就一目了然。
经罗存国耐心讲理说法,双方最终达成调解协议,船长王某向任阿伯赔偿了损失。潜水员也将被困船只从缆绳中解开,帮助王某的货船安全驶离养殖桁地。此事得到完美解决,此时距离调解员接到该案件仅过去4个小时。
2018年,在海上牧场调解船上,罗存国(右3)和辖区民警查看养殖海域贻贝情况
一艘调解船,矛盾不上岸。嵊泗县司法局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和社会力量,建立海上牧场人民调解服务体系,至今共成功调解矛盾纠纷142起,涉及金额300余万元,让矛盾化解在了当地,实现了“矛盾不上岸”。
渔家民宿有个“法治沙龙”
近年来,嵊泗海岛民宿“火”了。然而伴随着市场的火热,民宿行业在筹建和经营过程中的一系列法律风险也悄然出现。
鉴于此,嵊泗县在省级民主法治村——基湖村率先开启“法治民宿”试点,在民宿内精心布置法治特色内容,并根据民宿业主的法律需求开设“量身定制”的“法治沙龙”。
2017年,律师开展题为“民宿筹建与经营中的法律风险及控制”的法治沙龙
民宿业主王阿姨前阵子遇到一件烦心事。
王阿姨聘请了50多岁的李大姐帮忙打扫卫生,上班第一天给她布置了一项工作——擦二楼的窗户。李大姐见窗户有点高,就找了把梯子爬上去擦,下来时却发生了意外,不小心脚踝扭伤,造成骨折。
李大姐性格内向老实,抹不开面子讨要补偿,也未曾和外人说起此事。王阿姨自己倒是过意不去,她觉得,李大姐是给自己干活时受的伤,虽说没主动讨要赔偿,但是听说因为治疗花了不少钱,现在连活都干不了,自己内心愧疚的很。她想要“意思一下”,但至于要给多少、怎么个给法,不太懂法的王阿姨有点搞不清。
“我想咨询一下,遇到这样的事情,我该怎么赔偿呢?”在一次法治沙龙中,王阿姨心急地说到,“这件事情不解决,我提着的心总是放心不下,也睡不好。你们快给我出出主意吧!”
“法治沙龙”,为民宿业主答疑解惑
这次沙龙的主讲人陈律师针对该案情况,结合民法典相关规定,向王阿姨解释道,“民宿雇佣个人干活实际上是形成了劳务关系,提供劳务一方的李大姐因劳务工作受到损害的,接受劳务的民宿业主和李大姐根据双方各自的过错承担相应的责任;如果李大姐没有过错,那么所有责任由接受劳务一方承担,医药费应由你来支付。”
随后,陈律师设身处地为双方着想,根据法律法规和判例,提出了关于医疗费、误工费、营养费等方面的补偿建议。
几天后,陈律师接到了王阿姨的电话,“按照你讲的,我给李大姐补偿好了,这回夜里也睡得好咧!”王阿姨开心极了,挂电话前不停的叨念:“下次有这样的活动别忘了喊我,这个活动蛮好的!”
“在我们嵊泗啊,哪个岛上有人,哪里就能找到法,真的蛮好的!”
策 划 | 司法部新媒体工作站 张国泽
采 写 | 司法部新媒体工作站 李书圭 赵亚琼
通讯员 | 浙江省嵊泗县司法局
来源: 司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