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1、阿万木楼:承载家园梦想与未来2、赣品秀丨以情怀带产业:18万安义人将门窗做出大文章3、永宁工业园区铝制品加工重点项目高效推进
阿万木楼:承载家园梦想与未来
青海新闻网讯 河湟木楼,是河湟民居中一种传统的建筑样式,雕梁画栋,气宇轩昂。中国传统建筑的许多元素在河湟木楼中都有体现。阿万木楼,是我省海东市乐都区共和乡桦林村阿万家族的家居建筑。一百多年前,阿万家所建的三栋木楼,也成为阿万家族显赫一时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保存完好的木楼建筑
前往阿万木楼探访的这一天,天气晴好。虽然已是初冬,但并没有想象的寒冷。
我们在区委宣传部和区博物馆负责人的陪同下共同前往,乐都区对古建筑有一些研究的拉有清老先生也与我们同行。
桦林村地处海拔2000多米的脑山地区,自然条件严酷。从乐都城区出发,十多公里后就到共和乡政府。我们沿着努木支沟蜿蜒而行,沿途所在多为一层的低矮民居。大约四、五公里行程后,我们到达桦林村三社。在村里,我们见到了阿万家一栋木楼的主人——男主人阿更治和女主人阿行毛。因为新农村建设的需要,这个早晨,他们一家人正忙于拆除院门外破旧的建筑。
进入大门,院内赫然而立的木楼古色古香、挑梁雕花。木制的花窗、木制的门、木制的护栏,一切皆由纯木打造。一根根檩条皆一般粗细,前檐下皆有饰纹雕花,多以花卉和云纹为主,精雕细琢,古朴而典雅。站在院中仰望木楼,这气派高大的建筑有种难以描摹的轩昂之势。相较于我们平时在农家常见的千篇一律的新式盖板房,这木楼结构庞杂,又不失精巧。
“木楼至少应该有一百五十年或者更久。”今年50岁的阿更治告诉记者。
加上杂物室、楼梯间,木楼上下共有十四间。要上二楼须进入右手侧的楼梯间,如今已变为羊圈。木制的阶梯墩实而厚重,踩上去发出橐橐之声,伴着一两声吱吱呀呀,与踩在钢筋水泥的台阶迥然不同。木楼阶梯并不太多,一层一层上得楼来,却也让人生出些许联想,不知道当年是怎样的人家在这里安享岁月。
二楼的松木门上贴有藏文对联,藏文字下面有一行汉译文:
白昼吉祥夜吉祥
昼夜永照吉祥光
横批:万事如意
这是阿更治的父亲在世时所贴。对联里,饱含着主人对家宅平安兴旺的一番寄托。
二楼中间是佛堂,左右又各有几间居室。打开四扇的松木隔门,进入堂屋,靠墙壁的佛堂木门为推拉式。阿行毛告诉我们,早年曾经有小偷进入佛堂,偷走其中的一个花瓶。为了安全起见,现在他们在上面加了玻璃罩,并配了一把铁锁,以防再次失窃。
这座经风历雨的木楼,在旧时被当作饲养院才得以保存至今。
阿更治一家人也曾在这楼里面住了二十多年,直到六年前修建新房才搬出木楼。
与阿更治紧邻的其叔一家外出,大门紧锁。我们的目光越过院墙,从阿更治家的小院望出去,另一栋木楼披着阳光静静矗立。外观上看,这栋体积略小些,下共有上下十间,花藻的雕凿没有阿更治家的这么复杂。
修缮的木楼透出现代气息
记者一行又来到桦林二社村民阿显彪的家中,他们家也有一栋木楼。
一进门,这栋木楼给人的印象并没有想象中的古旧。它的外观已经有改变,二楼的围栏和一楼的外墙涂着鲜亮的明黄色油漆,一楼还安装了铝合金门窗,门也改为推拉式,有几分现代气息。进入木楼一层,屋里收拾得干净整洁,显得十分亮堂。屋内生着火炉,有一根通天柱顽强矗立。
主人阿显彪今年55岁,他们一家人仍在木楼居住。阿显彪是阿更智的叔叔。此时,阿显彪正忙于家中院墙的修葺,一身的泥灰。忙碌中他还是抽身来陪我们。
木楼上下总共有十二间,中间二层为佛堂。木楼原来的木梯已经拆掉了,放了一个木制的梯子搭在二层房檐。
阿显彪告诉我们,30多年前,这座木楼曾经发生过倾斜,他们还进行了拉端的改造,并更换了新的柱子。柱子至今保存完好,虽为杨木,但看不出明显的虫蛀痕迹。
阿显彪有着十分虔诚的宗教信仰。这个藏族汉子,为人随和又热情。他每天早上起床洗漱之后,在早饭前,会一个人到佛堂上香、点灯、磕头、祈愿,许多年未曾间断。他说,佛堂里是不能进女人的,只有男人才能进去,哪怕记者也不行。
阿显彪一家如今在南面的平房里居住,南房已经修建了十多年,里面整洁干净,到处都亮亮堂堂的,客厅内装了一个十分华丽的顶灯。
阿显彪说,木楼是以前先祖留下来的遗产,他想保护。正是出于这种朴素的意识,他对木楼进行了改造。
阿显彪今年57岁的堂兄阿德才常年在外地居住,最近才回老家。他告诉记者,关于这个屋子的修建时间,他在年少时曾看到在牛皮上有记载,算来至今有154年。他说,阿万家还有一栋木楼,建在甘肃天堂寺的附近。
此时,一只猫在阳光下悠闲地打着盹儿,木楼在阳光下显得安详而静谧。
古老木楼将添新韵
如今,桦林村的三座木楼被我们全部收入镜头中,这是乐都共和沟努木支沟保存最为完好、最具规模的木楼。
阿显彪告诉记者,他想通过区上相关部门争取一部分管理保护资金更好地将木楼保存下来。而阿更治同样也想将先祖的遗产进行保存,但苦于个人能力有限,资金不足。他二人同样面临着自己管理困难、经费紧张的问题,阿更治甚至想卖掉这栋木楼。
在河湟谷地,这些融汉、藏以及土族文化为一体的木楼,已经越来越稀有。这些木楼,可以说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研究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历史的实物资料。这些特色独具的木楼建筑既丰富了青海民居建筑文化,也具有重要的建筑艺术价值。但是,因为年代久远,虫蛀、潮湿加上屋内光线不够明朗、格局不够开阔,许多人家已经不愿意居住其中,一些人家甚至认为在其中居住是自家没有能力盖新房的表现。还有一些村民,和阿显彪一样将木楼进行了改、扩建,却破坏了原有的格局而失去木楼所独有的风格,这让风雨中飘摇的木楼如今处在进退两难的境地。
前不久,乐都区委在共和乡召开了桦林村项目建设会议。会议围绕桦林村建设,提出围绕阿万木楼适度发展乡村旅游,最终实现产业兴旺、群众安居。
会议认为,桦林村山大沟深交通不便,旅游资源匮乏,不适于大规模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定位为牛羊为主的养殖业。会议决定,将拨付资金,围绕阿万木楼,重新拟定乡村旅游发展规划设计方案。会议要求做好阿万木楼文物历史价值的鉴定评估,以及文物保护点的申报工作。目前,几个部门已经启动了相关工作。
经过时代变迁的阿万木楼,同样承载着家园梦想与未来。相信在政府部门的牵头和多方努力之下,阿万木楼会再添新韵,使更多人有机会领略这一高原上难得的民族建筑文化景观。
赣品秀丨以情怀带产业:18万安义人将门窗做出大文章
编者按:今年11月,2023受欢迎的江西十大地域消费品牌、十大企业消费品牌、十大网货品牌结果揭晓。这些品牌为何获选?有哪些特色?在促进江西消费市场提质升级、扩大品牌影响力上有何动作?即日起,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推出“赣品秀”系列报道,观察他们如何锻造受欢迎的消费品牌。本期“赣品秀”,我们走进安义,探访“中国门窗之乡”的成长之路。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刘文琴、全媒体记者杜宇蔚报道:12月15日,“安义门窗”集体商标获得授牌,这标志着“安义门窗”正式成为国家级“金名片”。不久前,“安义门窗”还在“2023受欢迎的江西消费品牌评选”活动中拔得头筹。安义这座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的小城,何以凭借“门窗产业”屡次获得关注?
质优价美 有家的地方就有安义门窗
一直以来,安义门窗都以质优、价美、品类齐全等显著特征在业界享有美誉,拥有门窗系统知名品牌耶努、富轩、江凌门窗等,产品涵盖各类智慧门窗、高端铝木门窗、断桥隔热门窗等。
安义门窗种类繁多,款式新颖,性价比高,“有家的地方就有安义门窗”,是所有安义门窗人的真情期望。近年来,安义门窗的产品功能越来越智能化、人性化、高端化,天晴自动开窗、下雨自动关窗、电视触摸屏门窗、变色玻璃等均可实现。
下雨自动关窗
目前,安义铝材及门窗产业拥有各种专利300多项,其中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专利115项,外观设计专利57项。依托中国建科院的技术力量,安义县还组建了中国建科院门窗幕墙安义检测中心,不断提升安义门窗“科技含量”,确保安义门窗优良品质。
同时,安义门窗的品牌影响力也在与日俱增。安义县先后获得“中国铝材之乡”“中国门窗之乡”等9块国字号荣誉。“安义建材”“安义门窗”均被评为“受欢迎的江西十大地域消费品牌”,“安义门窗”已经获批国家集体商标。
18万产业大军筑起全国上万个经销网点
值得注意的是,安义本土并无丰富铝土矿资源,为何能够成为“中国铝材之乡”和“中国门窗之乡”呢?在安义县委常委、副县长谭翼直看来,这离不开安义人多年来的“门窗情怀”和各大平台提供支撑的双重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大城市的铝合金、塑钢门窗产业蓬勃兴起,无数安义人走南闯北,从最初的门窗架扇、跑市场、做代理,再到自主创业,靠着“一双手、一根料、一种情”,凭着亲戚带亲戚、一户帮一户,走出了一条无中生有、敢为人先的产业发展之路。
无论是开始的门窗加工,还是后来的跑市场、做代理,安义人始终都围绕着门窗产业,对门窗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怀。如今,在安义县近30万人口中,有多达18万人在全国各大城市从事铝型材门窗的生产加工和销售,占据全国约70%的市场份额。
工厂正在给铝型材进行表面喷涂
另一方面,安义门窗是典型的两头(上游原材料、下游销售)在外,自己主要从事中游加工的产业。为解决原材料不足的问题,安义依托丰富的供应链平台(供应链公司8家、贸易商20家),集中采购甘肃、青海、新疆、河南等全国各地的铝锭、铝棒、铝卷,同时引进了中储运、共享仓等仓储平台,减少了企业仓储成本和采购周期。
在下游销售端,安义充分发挥18万在外安义人、上万个销售网点的巨大作用,真正实现了“有家的地方就有安义门窗”,“中国门窗·安义智造”的影响力日益提升。
加快转型升级 做大安义门窗品牌
不过,在品牌成长过程中,安义门窗也曾遇到产业转型升级难题。近年来,安义县不断推进门窗产业由初加工向终端高档门窗系统转型升级发展,通过建设全国首个门窗类产业小镇,成功吸引门窗系统企业92户落户,包括国内门窗领先企业罗兰西尼、一米阳光、百利玛等,产能达800万平方米。
此外,安义县还成立了全国首个铝材门窗学院,培育了“专精特新”企业27家、高新技术企业79家,获得各项专利600余项,江西省铝型材产业技术研究院正式运营。
全国首个铝材门窗学院在安义
与此同时,安义逐步实现了全自动生产线龙头企业全覆盖,打造了“安师傅”、铝谷数据等数字化平台,创建了3家“5G+智慧工厂”,推动打造安义门窗“百城千店”300家,安义智慧家居新经济产业园成功创建江西省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区。
目前,安义县正全力打造中国(安义)铝型材及门窗博览会,充分利用铝博会会展品牌影响力,进一步唱响“中国门窗·安义智造”品牌知名度。以2023年1月举办的第七届铝博会为例,超300家优质展商前来参与展出,其中包括门窗行业全国前二十强企业、铝型材行业全国前十强等国内外知名品牌,展会交易额突破170亿元,项目签约突破110亿元,观展人数超过20.1万人次。
永宁工业园区铝制品加工重点项目高效推进
来源:【银川新闻网】
银川新闻网讯(记者 刘嘉怡)11月20日,走进位于永宁县望远镇的永宁工业园区,崭新的厂房高大明亮,园区道路平整宽阔,已进入试生产的两家铝制品加工企业的生产车间中机械轰鸣,工人们忙碌在各条生产线上,全力投入紧张的生产加工中。
在宁夏佳华铝业有限公司铝型材项目(以下简称“佳华铝业”)生产车间中,一排排捆扎好的铝型材整齐码放,车间后方的生产线正全力运行,加快进度生产年底的订单。“目前新建的厂房中,我们共投入了5条生产线,满负荷运转每月产能可达到1800吨,受冬季建筑项目施工放缓的影响,目前月产能稳定在700吨左右。”佳华铝业总经理张绍洪说。
佳华铝业铝型材项目于2023年6月正式开工建设,建设内容包括2万平方米标准化生产房产以及办公楼、宿舍楼等配套项目,该项目于今年9月进入试生产阶段,主要生产建筑用门窗,以及系统门窗全系列产品等,销往银川周边地区以及新疆、甘肃、青海等外地市场。
张绍洪表示,进入试生产以来,今年的订单与生产情况基本与去年持平,达到了较好的效果。“目前我们也在尝试开发新的产品,如家具和装饰行业用铝型材等,同时引进了更多模具,为推出定制化和个性化的产品作准备,争取明年把更多元化的产品推向市场。”张绍洪表示,目前预计全年产值可达到1.2亿元,明年春季正式进入投产后,争取年产值达到1.8亿元。
佳华铝业隔壁的宁夏坚盾新材料有限公司铝单板幕墙生产建设项目(以下简称“坚盾新材料”)生产车间中,一箱箱打包好的铝单板产品正在有序装车。“今天我们共要出厂9辆车共一万平方米的铝单板,装好车后将发往陕西市场。”坚盾新材料总经理张振岳介绍。
走进生产车间,两条全自动化生产线和一条全自动喷涂线上,一张张银光闪烁的铝单板产品经过弯折、切割、喷涂等工艺后,产出客户所需的各类标准化铝单板产品。“铝单板因美学效果佳、环保耐用、加工性能强等优势,用于机场、地铁站、火车站等大型建筑的外墙装饰,目前我们的产品主要销往新疆、青海和陕西等西北市场。”张振岳说。
坚盾新材料原有厂房规模较小,制约了企业的发展,2023年公司选择在永宁工业园区拿地新建厂房,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能力。“进入试生产以来,我们在各级政府的鼓励和帮扶下,引进了机械臂,对产线进行了智能化改造,将产能提升了30%。”张振岳表示,目前年产能计划达到100万平方米,年产值预计达到2.6亿元。
园区内,除了佳华铝业和坚盾新材料,宁夏洪都门窗有限公司、宁夏鸿特铝业有限公司2家企业各项工序也在稳步推进中。去年,该4家有选址建厂、扩大生产经营需求的企业,组团布局到永宁工业园区同步开工建设,组成铝制品加工“小产业链”,初步形成新型建材及装备制造产业发展集聚区。4家企业投产达效后,可具备年产3.5万吨铝型材、240万平方米铝单板及20万平方米系统门窗的生产能力,带动永宁工业园区新型建材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数字化迈进。
【责任编辑:李凤】
本文来自【银川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