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笑他太疯癫 他笑别人看不穿 “画痴”赵世新的绘画情结

香城都市报报社(记者/庞赟 摄影/张仰强 通讯员 马彪)

在崇阳县青山镇,有这么一位农民,他放着家里好好的田地不耕作,却整日摆弄起毛笔和墨水,痴迷于写诗作画。很多村民不理解,认为他是不务正业,而他却乐在其中,不能自拔。他就是赵世新,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民画家。

自幼喜看连环画

1968年7月,赵世新出生于崇阳县青山镇原大泉村8组。赵家世代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一大家人就靠着家里的一亩三分地生活。到了赵世新这一代,赵父育有6个儿子,赵世新排行老四。

在那个食不果腹的年代,能养活一大家人就很不错了,何况是送孩子们进学堂读书。好在赵父有远见,认为自己就算再苦再累也要让儿子们读书识字。于是,在赵父的坚持下,孩子们陆续走进了学堂。

看着哥哥们一个个的背着书包,进了学校,年幼的赵世新心里好生羡慕,盼望着自己也能快快长大,早点去读书。由于家里条件实在有限,赵世新直到9岁才走进学校大门,正式成为一名小学生。

4年之后,家里实在无力承担这么多孩子的学费,赵世新就和哥哥们一起辍学了。突然离开心爱的学校,赵世新一下无法适应。白天,他帮着家里干农活;晚上,他就在煤油灯下翻看发旧的课本。

其实那时候,赵世新心里就藏着一个秘密——喜欢小人书和连环画。

由于家里穷,几分钱一本的小人书和连环画,赵世新都买不起,可是又想看,怎么办呢?他就想尽办法攒钱,农忙时,除了做好家里的农活之外,他去帮别人干活,赚点小钱;闲时,他去捡垃圾卖。有时候家里给的零用钱,赵世新舍不得花一分,全部都攒起来买书看。

“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对小人书和连环画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欢。”赵世新回忆说,那时候的小人书和连环画,都是黑白色的,画得也比较粗糙,不像现在的书这样精美。读书的时候,老师在讲台上讲课,他就在座位上用铅笔模仿书中的图画,一度还遭到过老师和同学们的嘲笑,认为他是不学无术,即使学会了,也画不出什么名堂来。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赵世新说,他对画画的热爱,只有自己清楚的知道。

把水泥袋当画纸

1990年,赵世新经人介绍,认识了农家女刘球保。不久之后,两人就结婚了。

“我开始不知道他会画画,直到结婚的时候,看到婚房上的人物画像,才知道都是他的作品。”刘球保说,到他们结婚时,赵家的经济还处于拮据状态,没有钱建新房,赵世新就把家里的泥巴房装修了一番。而所谓的装修,只不过是赵世新自己在墙上画了几幅色彩鲜明的人物画像而已。

这些画像,赵世新一直留到现在,像稀世珍宝一样被他珍藏起来。

画画需要笔墨纸砚,这些对于赵世新来说,都是难得的奢侈品,可家里哪里有结余的钱去买这些东西?没有条件,那就想方设法创造条件。

买不起毛笔和墨水,赵世新就用铅笔代替,铅笔哪里来呢?都是他平时捣鼓破烂时捡出来的。一支几厘米长的铅笔头,赵世新都要省着点用。“一次不能削长了,太长了容易断,断了就用得快”赵世新说,画画特别废纸,为了这个,他也是想破了脑袋。

“有空的时候,就四处转悠,看到废纸就捡回来当画纸。”赵世新说,捡的废纸毕竟是有限的,没有纸的时候,他就用毛笔蘸清水,在平坦的地面上作画。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水泥袋其实很适合画画。

“水泥袋子是有3层的,里面一层塑料膜,外面一层外包装袋,中间还有一层,是干净的,这一层特别好画画。”那一段时间,赵世新只要打听到周边哪家做房子,就去讨要水泥袋子。他将脏的水泥袋子洗好晒干,再将中间一层撕下来,用于练字作画。

于是农忙时,赵世新和妻子一起劳作,闲暇时,他就练习画画。一手拿锄头种地,一手拿画笔画画,成了赵世新的习以为常的生活习惯。

“感觉他就跟疯了一样。”妻子刘球保说,有时候赵世新为了练习画画,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特别是晚上,就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写字画画,这样特别伤眼睛,她劝说了很多次都无用。

泥腿子”变身“名画家”

“请问赵师傅在不?”2月26日,记者来到崇阳县天城镇三角洲中津桥一处居民住宅的地下室,采访赵世新时,不断的有顾客来找他。

原来,上世纪90年代后期,因生活所迫,赵世新不得不放弃自己的爱好,外出务工。他先后在崇阳县一家装潢店当过几年学徒,学过雕刻、电焊、铝合金门窗等手艺。

出师后,赵世新和妻子就自谋生路,在县城开了一家画廊,从事墙画、对联、雕花、装裱、书画作品展卖等业务。

“店面以前在正街上,后来租金上涨,赵世新做生意又实在,赚不到什么钱,我们只能转到地下室来了。”刘球保快人快语说道,这些年,丈夫不管处于什么境地,始终没有放弃作画。

2004年,赵世新经人介绍,加入了崇阳县老年书画研究协会。“刚入会的时候,有些人觉得我是一个农民,没有什么文化,也没有经过正规的训练,就是一个门外汉,有些瞧不起我。”赵世新说,他没有为此感到自卑,而是拿出实力说话。同时,他还虚心向别人学习,取长补短。

“加入协会,是我最正确的选择。”赵世新感言,起初他作画,只是对照模仿,并没有自己的元素和思想。直到有一次一位名家直言不讳地指出,赵世新的画其实一文不值!话虽不长,却给了赵世新当头一棒,此后他苦练内功,拜访书画大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8年,他的第一幅牡丹画作《花开富贵》以200块钱的价格被人买走。渐渐地,赵世新的名气在当地打开了,越来越多的人来找他卖画。赵世新也成为了中国老年书画家协会会员,作品在全国及省市的比赛中屡次获奖。

“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等2个儿子都成家后,啥都不干了,专心作画。”采访结束时,不善言辞的赵世新说,他这一辈子,算是与画画结上不解之缘了。

更多咸宁本地新闻,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香城都市报(或公众号搜索:xcdsbgfwx)

系统节能门窗

高端断桥铝合金门窗

高端铝合金门窗

高端门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