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崔峰 通讯员 刘益颖
11月7日,在位于济源经开区一号线西侧的济源诚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济源诚博环保科技)成品车间内,工人们正在将已经包装好的铝箔坯料装车发货;冷轧车间内,工人们认真操作设备,把一卷卷铝板材碾压成铝箔坯料。今年以来,作为济源目前唯一一家铝产业,该企业实行订单化生产,每天可生产加工铝箔坯料100余吨,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今年53岁的杨中林是济源诚博环保科技董事长。作为一位来自济源市克井镇石河村的70后创业者,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他凭借超前的眼光和不懈的努力,从一个名不经传的农村少年,华丽转身为济源铝产业领军人物,成功地打造出自己的商业传奇。
逆境中奋斗 诚信铺就成功路
70后的杨中林从少年时代起,便渴望挑战,并勇敢追寻自己的梦想。年轻时他曾在煤矿井下开行车,在耐火厂做过管理,也经营过煤场。然而,他并不满足于这些,他相信自己的能力可以带领他走向更广阔的未来。
2003年,杨中林凭借敏锐洞察力,开始从山西往山东经营煤炭生意,业务量红火时,他曾创下“一个月三列火车”的优良业绩。这是他人生的第一桶金,也是他走向成功的开始。
多年来,杨中林低调做人,不喜张扬,始终坚守“诚信博天下”的座右铭。他认为,做人必须踏踏实实,偷奸耍滑根本干不成事,必须诚信经营。这也是他在商业领域中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
2011年,杨中林成立了自己的贸易公司,成立之初,他对所有的股东提出了两个条件:必须孝敬父母;必须诚信办事。多年来,他的贸易公司一直为河南豫光金铅提供劳务和装卸业务,深得该企业的认可。
然而,杨中林并没有止步于此。他一直在寻找新的商业机会和发展方向。
进军铝产业 引领企业走向新辉煌
济源诚博环保科技的前身曾是一个占地185亩,斥资 3.7个亿的铝产业生产线项目。遗憾的是,由于多重因素,该项目投产仅半年后便遭遇了经营困境,随后更是陷入漫长的十年荒废期,直至破产。
在2022年10月,杨中林通过司法拍卖的方式,成功花费6000余万元获取该企业的资产所有权。面对眼前破败不堪的厂房和陈旧的机器设备,他脑海中闪现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进军铝产业。经过深入的市场调研,他决定涉足铝板材深加工领域,以此填补济源铝产业的空白。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成立了济源诚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并从郑州荥阳、巩义以及华北铝业、西北铝业聘请了10余名高级管理人员。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公司对原有设备进行了升级改造,更新了铸轧、冷轧、切边设备,并投资2000余万元对3栋3万余平方厂房进行了全部翻新。
如今,经过时间的洗礼,这个项目最终成为济源诚博环保科技的一部分,以新的姿态继续为社会和环境贡献力量。
目前,济源诚博环保科技新建的四条生产线其中有两条进入试生产阶段。今年8月份生产出了第一批铝箔坯料,经过下游企业检测,符合质量标准。预计2024年产值达到8个亿。
作为一个企业家,杨中林始终坚守着诚实守信的原则。采访中,杨中林给人的印象总是朴实憨厚,他对事业的执着和热爱让人钦佩。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杨中林的企业现阶段通过将铝板材加工成铝箔坯料,产品销往连云港、安徽、洛阳等全国各地,市场供不应求。对此,杨中林并不满足,他深知,只有通过出口,才能将企业的利益最大化。因此,他计划在今年年底前将现有的四条生产线满负荷生产,以实现在国内外市场的全面布局。
一流的营商环境是最好的“梧桐树”,也是最大的“吸铁石”。在项目建设中,经开区的全程服务让他倍感温暖,像是一股强大的吸引力,让他对这片投资热土充满了信心。未来,他还计划将现有的铝箔坯料深加工成“双零箔”,并争取出口到国外市场。这不仅是对企业自身的提升,也是对经开区高质量发展的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