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陕西融媒】
秋风轻拂,宜君县的街道宛如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
清晨,在县休闲广场上,一群身着鲜艳服装的阿姨们,随着欢快的音乐节奏翩翩起舞。她们的动作轻盈优美,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旁边几位精神矍铄的老人正在专注地打着太极拳,他们动作舒缓流畅,一招一式都透露出沉稳与宁静。
宜君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直面民生难点、瞄准民生热点、回应民生痛点,在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持续增进民生福祉,让广大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安全感更有保障、幸福感更可持续。
背街小巷 让城市更新更宜居
在以前,宜君县宜阳街道办宜阳社区居民武进荣家门口的巷道,曾经长期被杂草侵占、污水横流、路面坑洼,成了影响他生活质量的“痛点”。为彻底改变这一现状,宜君县启动了背街小巷改造工程。
“以前是破烂不堪很脏,人住着不舒服,现在是整齐划一,环境好还很优美,人的心情也好,路也都铺成了柏油路,整个墙用漆都喷了,路灯也安好了,晚上也不黑了,广场修好了,我们也有活动场所了,过去走路都不方便,现在大家可以在这活动,将来再装些健身器材,对我们老年人来说就更好了。”武进荣高兴地说。
为了把城区背街小巷这项工作做成民心工程,把有限的资金花在刀刃上。宜君县立足实际,坚持问题导向,在前期大量实地踏勘的基础上,认真梳理了5条急需改造路段,按照轻重缓急进行排序,优先安排道路破损严重、群众诉求强烈、改造后受众群体多的街巷。今年,在去年改造2条背街小巷的基础上,推进实施了玉华路提升改造,力争到“十四五”末,实现中心城区背街小巷应改尽改。
宜君县城乡建设和交通运输局党委书记、局长李辉表示,下一步,宜君县将按照“共建、共创、共享”的理念,将背街小巷和口袋公园、公共停车场、环卫设施配套建设有机结合,扎实推进玉华路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及县法院至东方污水处理厂背街小巷改造提升,持续完善群众出行的最后几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教育优先 夯实民生发展根基
崭新的教学楼、宽敞明亮的教室、现代化的实验室和多媒体设备,为孩子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学校的操场、图书馆、食堂等配套设施也不断完善,让孩子们在校园里能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为了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宜君县对部分学校进行了合并和调整。通过整合师资、设备等资源,打造了一批规模适中、设施完备、教学质量高的学校。
在创新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宜君县积极探索创新教育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文艺汇演、体育比赛等,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自己、展示自己。
“作为一名在基层任教多年的教师,我亲眼见证了这里教育资源的巨大变化。教育资源优化后,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教学环境有了质的飞跃。多媒体设备的广泛应用,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也大大提高,学习热情日益高涨。作为老师,我深感欣慰和自豪。以后,会更加努力提升自己,用好优质教育资源,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学生。”宜君县五里镇中心小学老师张亚玲说。
医疗惠民 点亮健康生活
在宜君县,医疗惠民政策如同一缕春风,吹遍了每一个角落,给当地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健康福祉。
在各个乡镇,曾经看病难是困扰村民们的一大难题。如今,随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不断升级改造,曾经设备简陋、医疗人员匮乏的宜君县五里镇卫生院在医疗惠民政策的支持下,进行了全面翻新扩建,崭新的诊疗室、配备齐全的医疗设备一应俱全。
五里镇兴市村的李大爷多年患有高血压,过去每次量血压都要跑到几十里外的县城医院,路途奔波不说,还耽误不少时间。现在,他在家门口的卫生院就能轻松地进行血压检测、拿药,并且有专门的医生根据他的身体状况调整治疗方案。卫生院还定期组织健康讲座,李大爷学到了很多关于高血压防治的知识,他感慨地说:“这医疗惠民政策好啊,把医院送到了咱老百姓的家门口。”
记者/田亚南 孙萍
编辑/赵洁
本文来自【陕西融媒】,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