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群众办实事】西湖区首栋D级危房实现自主改造

“房子破旧,最头疼的是遇到雨天就不断渗水漏水,评定为D级危房后,每天更是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重新规划建设后,再也不用担心倒塌的危险,从板壁房变身为框架结构的新房,住房安全有了保障,幸福指数也大大提高了!”西湖区南浦街道居民付学琦老人激动地说。

西湖区松柏巷76号

建于上世纪50年代初,

原为二层砖木结构,建筑面积133平方米,

年久失修破损毁坏严重,

经西湖区住建局鉴定后被评定为D级危房。

房屋改造前

“当时,房屋被鉴定为D级危房,

其整体承重结构已不能满足安全使用要求,

处于危险状态且无法修缮,

必须及时重建,

当务之急是付大爷一定要先搬出来。”

南浦街道骆家花园社区

党支部书记张剑说,

情况紧急,

社区一边与付学琦沟通让其暂时搬离危房,

一边着手劝说其对房屋进行原址重建。

按照房屋地段与面积大小,经街道、社区与业主多次协商沟通,西湖区城投公司以低于市场重建价格的标准接下了这笔“订单”。“我们按照3000元每平方米预估标准,采取‘多退少补’原则,坚持‘原址、原面积、原楼层、原高度、原性质’的‘五原’方案,对松柏巷76号D级危房实施拆除重建的整体规划。”西湖城市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川说。

重建一套新房只需30万余元,

相比重新购买一套商住用房实惠得多,

施工方又是国有单位,质量有保障,

付学琦很满意。

搬离危房后,在社区的帮助下,

付学琦暂时安家在危房的对面,

每天推开窗做的第一件事

便是看看房屋建设的进展。

为确保满意,改造前,

西湖区城投公司会同施工方技术人员

成立改造专班,多次勘察现场,

如何设计?怎么施工?

一一与付大爷就地商量,

一笔一划记录下大爷的心愿要求,

经反复修改施工方案后,

泥沙、钢筋、工人陆续进场。

四个月来,付学琦一点一滴地细数着“新居”的变化,砖木结构的房屋摇身变成钢筋筏板框架结构,安全防震等级极大提高;木制的大门改为钢质材料,结实耐用;外立面在石灰抹面的基础上喷上了真石漆,美观又大方;木质的屋顶重新用混凝土现浇,除了增加隔热夹层,还加装了琉璃瓦等现代装饰,时尚感十足;而那令付大爷整晚睡不好觉的吱嘎作响的木窗也被铝合金材质替代,面积不仅扩大一倍,屋内也愈发通透明亮。

房屋改造后

面子美,里子更要实。“原来房屋没有厕所,上个洗手间要去旁边的公厕,年纪一大,晚上实在不方便,能在屋内设计卫生间吗?”改造过程中,付学琦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为此,施工方在房屋一、二楼各新增一个卫生间,合理完善整栋住宅基础设施建设。同时,通过重新铺设水电管网,切实消除乱搭乱接、“跑冒滴漏”等安全隐患。10月20日,历时整整4个月,该栋D级危房改造竣工,经西湖区住建局鉴定审批后,宣告西湖区首栋业主自主改造危房项目交付。

危旧房改造工程,

改的是危房,暖的是民心。

今年以来,西湖区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分级处置、防治结合”的原则,成立了危房排查处置监管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属地负责、部门监管、业主主体、用户履责”责任分工制,在全区范围内对房屋结构安全开展全面排查处置,并同步开展排危处置工作,按照“栋栋危房有人管、危房事事有人抓”原则,实现危房监管发现及时、处置迅速。

下一步,西湖区将继续采取“项目征收安置、集中自主改造、维修加固和拆除新建(落地翻建)、拆除违建”等多种措施综合处置,力争逐步消除全区 C、D 级危险房屋,让群众住得温暖、住得舒心、住得安心。

来源:南昌日报

品牌系统门窗

高端隔热门窗

隔热隔音门窗

高端门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