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百姓“餐桌子”“药罐子”守护者
王 瑜
我叫王瑜,是桥东分局食药大队副大队长,这是第二次与陈市长面对面,说说心里话,两年前,在新华南路派出所参加过一次座谈会,这种形式很好,能够面对面聆听领导教诲,还可以跟优秀的战友交流学习。近期,我们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和全国公安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感触颇多。下面,请允许我结合从警十四年来的成长经历,谈一谈个人体会。
2005年,我由一名大学生,变成一名人民警察,圆了我多年的警察梦,在警徽前庄严宣誓的那一刻,除了兴奋,感受更多的是责任与担当,我发誓要当一个最好的警察。
刚参加工作时,我被分配到东郭村派出所,刚开始,村里群众不支持我工作,有的看我是“小警察”,还故意“刁难”,我有点灰心。我想老同志们能做好的事,为什么我做不好,还是因为我的工作做得不到位。常言道:“人心换人心,八两换一斤。”只要我心里装着群众,真心为他们着想,拿他们的事儿当回事,就能得到他们的支持。不管是谁,只要找到我,先请他坐下,再给他倒杯水,小小的一杯水,就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警民关系融洽了,工作就好做了。四年派出所经历,让我感受到,只要你真心给群众办事,俯下身子和他们交朋友,就能得到支持和认可。
2009年3月,我调入法制科,法制工作很严谨,案件定性不准,轻则败诉,重则冤假错案。刚看卷时,常被领导问得脸红脖子粗,感觉很羞愧。“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如渴”。我白天跟着老民警学,晚上抱着书本啃。每起案件定性、证据取得、程序适用都记在本子上,反复琢磨。我还攻读了法学硕士学位,结合法制工作,撰写了《浅析我国轻伤害案件刑事和解制度》论文,获公安部二等奖。五年法制工作,让我明白,只有把法条烂熟于心,活学活用,做到法制业务“一口清”, 才能确保审核案件“零失误、零错案”。
2014年3月,我调入食药大队做副大队长,面临严峻的食药安保形势,感觉担子更重了。为了做好新工作,守护好百姓的“菜篮子”“药罐子”,我啃读食药法律和行业标准,跟专家练习食品取样和快检,跟从业者和食药专家“取经”,总结行业“潜规则”和鉴别“妙招”。我喜欢做饭,蒸馒头、擀面条都不在话下。做了食药警察,我更痴迷于做饭了,蒸包子、炸油条,为的就是了解食品制作流程,辨别问题食品。我结合办案实际,撰写的《打击网络销售假药犯罪办案指引》在全省推广,《网络生产销售假药案件的侦办启示》被公安部网发,凭着这股钻研劲儿,我成为全省首批食药安保专家,练就食药安保“一招鲜”。
我们还建立了全省首家食品快检实验室,依托实验室破获了“面制品铝超标”“熟肉亚硝酸盐超标”等一批民生案件,我们利用互联网+侦查模式,揪出网络背后的嫌疑人,破获多起部督、省督制售假药案件,以上是我的一点体会。
习总书记说:“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习总书记在全国公安工作会议提出:“要对食药环等突出违法犯罪,要保持高压震慑态势,坚持重拳出击、露头就打。”作为一名青年民警,更要敢于担当,勤思善学,在今后工作中,以座谈会为契机,始终把食药安保工作当作是一份神圣的职责,当作是一份良心活儿,坚守一颗为民的良心,牢记陈市长的嘱托,做好“百姓餐桌子、药罐子守护者”,让群众吃的安心,用的放心。
投稿邮箱:xtgongan909@126.com